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吴王僚和庆忌 [野史乱弹]要离刺庆忌,庆忌为何不杀要离

2022-05-19

首先,除了最权威的专家太史公不肯明确在自己的著作里,确定有要离、庆忌,确定发生了这一刺杀事件。其他的历史著作,要么是非常确定真实存在有这么一回事,要么是象太史公一样避而不谈。

毕竟,刺杀王侯,尤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非常避讳谈到的,就算是太史公在他的权威史书记载了“五大刺客(其实只能算四位,首先出场的那位曹沫将军不能算在内,他那只是挟持,而不是刺杀--无论从动机还是结果来看)”,这些刺客当中,一再被提到的只有刺秦的荆柯--反而是这位唯一没有完成任务,甚至连累了他的委托人的。

在四位大刺客的目标中,最被避讳提到的,莫过于被聂政刺杀的韩国国相“韩傀”。

第一,他的死因是被政敌派遣的“死士”所杀,对于封建时期的政治家和读书人来说,刺杀宰相比刺杀帝王更令他们寒心,毕竟宰相跟他们更亲近,他们也有机会坐到那个位置。

第二,是韩傀的名字,竟然首先是一个避讳!掌握记载历史的那些人,干脆是以嘲笑的口吻把相国大人的名字改为“侠累”!被“侠(流氓无赖式的武者)”给“累(死得不光彩)”。对于大人们来说,当宰相当到这样倒霉的,那叫做“扫把星”,提到他的名字都觉得晦气!

第三,著名的“广陵散”这首古代名曲,跟“侠累”的关系,是有直接因果的。这个故事的记载版本,有的提到聂政在剌杀之前,做好非常充分的准备,最后,他采取的手段跟专诸同出一辙:投其所好,取得近身机会。吴王僚喜欢吃鱼,专诸就去学厨艺,而“侠累”喜欢听人弹琴,聂政就去学“操琴”。

剌杀之前,聂政就是弹的“广陵散”,当然,当时另有曲名。而剌客事件发生后,这首曲被称为黑色乐曲,改名为“剌相(或是剌王、剌侠累)”,被视为不祥之曲。

然后,到了东晋朝嵇康皇帝下令杀死之前,“剌相”这首曲被一些“风雅之士”以隐晦的“广陵散”作为新的名字,意思是在“广陵”这个地方流传的民间乐曲。

嵇康临刑,一曲广陵散,成就了这首乐曲的千古美名!可又有谁会再提到“侠累”这个倒霉蛋呢?至于聂政,也同时被巧妙地隐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