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安徽芜湖圣若瑟天主堂

2022-05-19

芜湖地处安徽东南,西临长江,南枕青弋江,是一座水运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在这座美丽的小城里,矗立着一座罗马风格的天主教堂,这就是位于新芜区吉和街的芜湖圣若瑟天主堂。这座教堂从1887年开始建造,几经损毁、重建与修葺,经历了许多沧桑曲折。这座肃穆典雅的教堂因见证了清末震惊中外的“芜湖教案”而闻名,透过对历史事件观察与思考,可以真正理解这座教堂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义。

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允许在中国的西方人信奉天主教,但只在京师设立一所天主教堂,禁止在其他各省设立教堂。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大批通商口岸的开放,这项禁教令被逐步打破了。1860年的《中法北京条约》规定,西方国家可以在中国各地建立天主教堂,传教布道。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将芜湖辟为通商口岸,1883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式玉(josephseckinger)来芜湖传教,并于1887年开始在鹤儿山购地建造会院和教堂。1891年芜湖教案发生,尚未竣工的教堂被摧毁。其后,传教士们用清政府的赔款在原处扩大规模重建,于1895年落成。

建成后的芜湖圣若瑟天主堂的总体建筑样式是罗马风格,但也具有一些哥特式建筑元素。教堂正面左右两边各有一座高达18米的钟楼,教堂顶端竖立着寓意“救赎”和“圣洁”的耶稣圣像。整座教堂坐东朝西,背倚鹤儿山、俯瞰长江,有着“天际识归舟”的诗情画意。为扩大教会影响,芜湖天主堂还另址建造了育婴堂收养弃婴,还建造了近代哥特式的内思学校(现为芜湖机械学校,建筑风格保存比较完整)。

改革开放后,芜湖市多次对该教堂进行重修,并在教堂前建成吉和广场。如今,庄严肃穆的芜湖圣若瑟天主堂已成为目前安徽省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教堂,它既是芜湖天主教会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芜湖市的一个精品旅游观光景点。由于其独具的历史意义,该教堂已被列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天主教安徽教区刘新红主教的祝圣典礼在该教堂举行,进一步突显了它在安徽省天主教会的独特地位。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芜湖圣若瑟天主堂所凝聚的是清末中国的厚重历史,它曾见证了震惊中外的“芜湖教案”。

1891年5月10日,芜湖两名华人修女外出探视病人,准备将一传染病人家的两个小孩带回教堂医治,途中遇到了孩子的亲属。孩子的亲属误认为修女要拐骗孩子,于是发动路人将两名修女扭送到了保甲局。保甲局见事关重大,又将她们送到县衙候审。此事发生后,一名神父赶忙到县衙交涉,而另一名神父则请英国驻芜湖领事出面向芜湖海关道台施压。第二天,知县便将两名修女宣布无罪释放,这激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愤怒的群众冲入教堂,将教堂、育婴堂以及教士住宅烧毁。

教案发生后,法国政府出动军舰威胁,清政府派兵镇压当地百姓,除了拿办为首者和责任人外,还赔付教会12万两之巨的白银。但是,普通民众与教会之间的冲突却并未就此停止,此后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数量众多的教案。

芜湖教案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民众深受西方列强欺辱,攻击教会成为老百姓抗击西方列强的一种方式。天主教自明朝晚期才在中国大规模传播,当时的人们对这种外来宗教所知甚少。至清末,与中国本土的道教以及传入中国已久的佛教相比,天主教传播时间尚短,而且其在清末的大规模传播是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武力入侵相伴随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众对天主教的抵触心理。

宗教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宗教的传播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对宗教和宗教事件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的一个独特视角。

(作者单位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