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明朝大太监刘瑾权倾天下 为什么一夜之间就被皇帝灭掉

2022-05-19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没有根的男人,他们即为了为了服侍皇帝和后妃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更甚至为了保持皇室血脉的纯洁而断子绝孙。这群特殊的男人们当然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赵高作为秦二世胡亥的宠臣,专横跋扈至极。曾把一头鹿当成马拉上朝廷,让朝臣们指认是鹿是马。然后把说实话指认为鹿的大臣统统给杀了。到了秦末,面对进逼咸阳的项羽刘邦,赵高为了逃得性命,又将自己一手扶持上位的胡亥杀死。不过赵高最后也没有好下场,被末代秦王子婴诱杀,三族被灭。

东汉末年,汉灵帝昏聩无道,特别宠信的宦官有张让、赵忠、夏恽等十余人。这十余个宦官玩弄皇帝与股掌之上,他们自己也是凭着皇帝的宠信,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由于他们都任中常侍之职,因此在东汉人民中获得“十常侍”这一光荣称号!不过由于作恶多端,在汉灵帝死后,十常侍连同宫里的两千多宦官被袁绍一并捉拿处斩。倒霉的是,有很多年纪尚小没长胡须的男子也被当成宦官,无辜中枪。

魏忠贤可以说是明末最出名的一个大太监。据说因与宫中太监相熟,因此净身时没净干净,还保留有男人的部分功能。因此魏忠贤进宫后很快就跟皇太孙的乳母客氏搞在了一起,叫做对食,也就相当于讨了老婆。后来皇太孙也就是朱由校即位,魏忠贤自然也就飞黄腾达,成为太监之首。魏忠贤掌权后也是为非作歹,为世人所恶。待到崇祯即位,第一刀就砍向了魏忠贤。魏忠贤最终被赐自尽,上吊而死。

其中宦官专权在大明王朝是最著名的。

太监专权,是大明王朝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刘瑾,是这道风景线上的一个奇葩。

刘瑾,陕西兴平人。他本来跟随母亲姓谈,由于家庭贫穷,在6岁时跟随一个太监刘顺进入宫中,做了一名太监,改姓为刘。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刘瑾的太监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在明孝宗朱祐樘当政时期,刘瑾因为犯了罪,依法当被处死。不过,刘瑾被赦免了,被安排在东宫侍奉皇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

这正是刘瑾飞黄腾达的开始。

1505年,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这时候的朱厚照才14岁,正是贪玩好耍的年龄。他在皇宫里面与一帮号称“八虎”的太监嬉戏游玩,这帮太监为首的便是刘瑾。

当时,刘瑾已经54岁了。这么一个“糟老头子”,凭什么获取皇帝欢心呢?四个字:投其所好。

皇帝喜欢游玩,刘瑾就进献老鹰、猎犬等玩物,引入歌舞、摔跤等游戏,让皇帝玩得不亦说乎;

皇帝喜欢出游,刘瑾就带着皇帝微服出行,体验宫外的生活;

皇帝喜欢猎奇,刘瑾就把猴子身上绑上爆竹然后引燃,吓得猴子又吼又叫,逗得皇帝哈哈大笑……

一次,朱厚照异想天开,想体验经商的乐趣。这还不好办?刘瑾立即在皇宫中开起了集市,由“八虎”扮演商贩和百姓,由皇帝扮演出手阔绰的大富商。大伙儿在皇宫中模仿集市交易,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让皇帝大呼过瘾。

皇帝玩舒服了,刘瑾在宫中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服。他数次升迁后,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

司礼监是什么来头?在明朝,司礼监是太监集团参与宫中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拥有“批红”权。“批红”指在内阁阁员票拟好的奏章上审批,这本来是皇帝的权力,可由于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都比较懒惰,不理政事,“批红”权就落到司礼监身上。由此可见,司礼监是“十二监”中最有实权的机构。

司礼监掌印太监负责对“批红”进行终审。如果他觉得可行,就盖章放行;如果觉得不行,有权打回重新“批红”。对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决定,大家还没办法反对。因为他们所有反对意见,都会拿到司礼监掌印太监这里来盖章——你说掌印太监会不会盖章呢?

基于这种独特的政治架构,司礼监掌印太监拥有极大的权力。事实上,包括刘瑾在内,冯保、魏忠贤等我们熟知的明朝大太监,都是通过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来执掌权柄。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有人用它来造福黎民、恩泽天下,有人用它来为非作歹、荼毒百姓。毫无疑问,刘瑾属于后者。

刘瑾手中有权后,开始聚敛家产。聚敛的手法也没啥新意,无非是向下边的人收受贿赂。司礼监掌印太监想收点银子,下边的人还不乖乖地送上来?当时,外地的官员来到京城,第一件事不是觐见皇帝,而是拜见刘瑾,送上“见面礼”。这“见面礼”还不低,少则上千两银子,多则5000两银子。

有的官员比较廉洁,实在拿不出钱来送“见面礼”,怎么办呢?只好向京城里的富豪借钱,这种债务被称为“京债”。

为了让权力变得更加畅通无阻,刘瑾还党同伐异、排除异己。他还没当司礼监掌印太监时,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太监王岳、范亨、徐智等纷纷弹劾“八虎”引诱皇帝游乐,不顾朝政。就在朱厚照犹豫不决之际,刘瑾等人跑到他面前,哭泣不已——最终,这一番哭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参与弹劾的刘健、谢迁被迫辞官,王岳、范亨、徐智等被发往南京充军。

这样就算了吗?当然不。刘瑾派人在半路上将王岳、范亨追杀,又将徐智手臂活活打断。

在那以后,朝中再无人敢得罪刘瑾了。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谁能想到,权倾天下的刘瑾,竟然被一场遥远的叛乱给扳倒了呢?

那是1510年的事情了。当年,安化王朱寘鐇在安化(今甘肃庆阳县)以讨伐刘瑾为名起草檄文,发动叛乱。朱厚照派遣都御史杨一清、太监张永前去平叛。很快,叛乱就平息了。

叛乱平息了,事情并没有结束。杨一清和张永商量,要解决掉刘瑾。刘瑾与这两人有什么恩怨?

先说杨一清。杨一清文武双全,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但他在担任三边总制期间,曾经得罪过刘瑾。后来,被刘瑾以“贪污军饷”为由,关进大牢,差点性命不保,在大学士李东阳、王鏊的极力救护下,方才逃脱出狱。

再说张永。张永本是“八虎”之一,与刘瑾关系很好。但他后来不满刘瑾的行为,两人产生了矛盾。刘瑾便向朱厚照告状,要将张永赶到南京去。张永不服,跟刘瑾在皇帝面前吵起来。说到激动处,张永竟然动手打了刘瑾几下。后来在皇帝的劝说下,一场风波过去了。可他们之间算是埋下了仇怨的种子。

张永回到京城,举行了献俘仪式。朱厚照热情款待了张永。夜深人静,等刘瑾走后,张永趁机拿出朱寘鐇的檄文,揭发了刘瑾的17条大罪。朱厚照已经喝醉了,他低头说:“瑾负我。”张永趁热打铁,说:“此不可缓。”

就这样,一夜之间,刘瑾从炙手可热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变成了一个囚犯。他被抓起来,关押在菜厂。

然而,直到此时,朱厚照仍然没有打算彻底清算刘瑾。他决定亲自前去刘瑾府中查封,“得伪玺一,穿宫牌五百及衣甲、弓弩、哀衣、玉带诸违禁物。又所常持扇,内藏利匕首二。”

朱厚照大怒:“奴果反。”随即,将刘瑾处以凌迟之刑。

按照管理,死刑只能在秋冬进行,立春之后不得死刑。但朱厚照下令立即执行,“张彩狱毙,磔其尸”。据记载,由于刘瑾得罪的人太多,他的凌迟之刑持续了3天。不少受过其害的人纷纷买其身上一片肉,祭奠死者;有的还生吃泄愤。

曾几何时,刘瑾权倾天下,被人称为“立皇帝”,与朱厚照的“坐皇帝”相提并论。为何朱厚照轻轻松松就将他击倒?

简单地说,有三点原因。

一是刘瑾虽然权倾天下,却从未掌握实权。他除了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再没担任其他实权职务,如封疆大吏、内阁大臣等。他也没有掌握兵权,手下没有一兵一卒。这样的人,注定翻不起什么大浪;

二是刘瑾为人处世太过刻薄,他生平得罪的人太多,放眼看去,满朝皆敌人,连曾经的亲信都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就使得他倒台后,“树倒猢狲散”,几乎没有一个人站在他身边帮助他说话;

三是刘瑾的权力(批红、审核)来自皇权,靠“狐假虎威”运转。一旦皇帝察觉不对,要将权力收回,刘瑾就变得一文不值、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