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盖世才华,为什么夺位之战却输给了曹丕
曹操的儿子都非常优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曹植了,才高八斗说的就是他,但是他如此有才华,为何在夺位之战中还是输给了曹丕呢?
同胞兄弟的曹丕与曹植,为了争得父亲的欢心,勾心斗角,由来已久,儿童时代的手足之情已经蜕尽。在他们的周围,各有一批人为其效力,出谋划策,集中到一点是赢得继承权。杨修、丁仪是曹植的拥护者。丁仪投向曹植,乃出于对曹丕的怨恨。杨修在曹操身边办事,对曹操的言行举动、思想感情最了解,深知曹植受到赏识。曹植也知道杨修的地位和作用,并钦慕他的才智。因此,双方主动靠拢,建立起不同寻常的友谊。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爵为魏王,曹丕与曹植争立太子,进入了决定性阶段。此时发生了一件事,对曹植很不利。一次,曹操在铜雀台上,看到园林中游逛的曹植妻子崔绣花的绸衣,立即下令赐死。曹操这人非常节俭,不好华丽之物。他规定家属不准穿绣衣。他南下江陵,得了一批各种花色的丝鞋,带给家人,但明确规定,穿完为止,不准仿作。崔氏违背诫令,曹植有治家不严之责。
虽然如此,倾心于曹植的丁仪兄弟俩,仍旧向曹操进言,主张立曹植为太子。两人很有才学,深为曹操赏识。弟弟丁异向曹操进言:“曹植聪明通达,学富五车,才华卓异,文章绝伦。普天之下的贤人君子不问少长,都愿意为他效死。这是上天的赐与,要大魏事事绵延,永无穷尽。”福泽绵延、大魏无穷这层意思,说到了曹操的心上。他早就表示效法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天意在曹家,取东汉而代之,是下一代的事了。那么,选择一个能担当如此重任的继承者至关重要。因此,他对丁异说:“曹植确实是我喜欢的。果真像你所说,我就把他立为太子,你看如何?”丁异回答:“这是国家兴衰、天下存亡的大事,不是我辈愚劣琐贱者所敢议论。古人说得好,知子莫若父,贤君能够了解臣下,慈父能够了解儿子,是由于相知非一事一物,相处非一朝一夕。你英明圣哲,洞察一切。今天提出这样的措置,可谓上应天命,下合人心,片刻而得,永垂万世,可喜可贺。”曹操听了非常高兴。
从此,曹操对曹植经常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感情。曹丕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急欲与朝歌长吴质商量对策,但无缘无故,吴质无法进邺宫。急中生智,吴质躲进大竹篓子,放在车上,装作拖运垃圾,进入宫中。这事被杨修知道了,马上向曹操报告,曹操很恼怒,曹丕很快得知此事,十分惶恐,与吴质密商对策。吴质说:“不怕不怕,明天再来一次,把绸子放进竹篓就行了。”第二天,车子进入宫中,杨修报告曹操,立即派人查看。篓子里只有绸缎,没有吴质。这下适得其反,曹操对杨修有怀疑,而曹植结交杨修,诬告曹丕,也是心术不正。
到底立谁为太子?曹操狐疑不决。他已经六十三岁了,再不立嗣,也许会措手不及。曹丕与曹植,各有党羽,出谋划策,你争我夺。如果名份确定,斗争自然停止,局面改观,官员齐心。找谁来商量此事?只有贾诩,老成持重,不偏不倚。于是召来贾诩,屏退左右,两人密商。
正在此时,又传来了曹植私开司马门的消息。邺宫宫门称司马门,是正式的宫门,只有曹操车驾起程才打开。曹植因为妻子穿锦绣之衣违制,被曹操赐死后,心情非常郁闷,常在宫中饮酒自谴。一次喝得醉熏之际,乘马行至邺宫西门,喝令开门。守门司马不敢不开。但打开之后,立即向曹操报告。这时,曹植已经从司马门跑到邺城的金明门了。凉风一吹,清醒大半,赶紧回宫,正好曹操找他。一顿训斥,曹植忧郁地回自已的宫中了。第二天,曹操正式宣告,立曹丕为太子。曹植加封五千户,成万户侯。兄弟之间的争立,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