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是如何从备胎转正上位的?

2022-05-19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大部分皇帝的登基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是如何从备胎转正上位的?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第一位皇帝,《宋史》称赞他是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实际上嘛,向金国俯首称臣的开国皇帝是很少见的,但宋高宗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几十年。

他见到金兵就跑,但身体好得很,活了八十多岁,唯独有一点不行——无后。

在1129年独子赵旉去世后,宋高宗再无子嗣,宋朝皇位也没了继承人。彼时宋高宗才23岁,他也不相信自己生不出儿子,多少要挣扎一番。

可惜宋高宗的生育能力在战乱惊吓中归零,努力了好几年也没动静,他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开始考虑选养子。

一般情况下,绝嗣皇帝的养子首选侄子,次选堂侄子,这方面宋朝有经验,宋真宗担心自己绝嗣的时候就选了个侄子当养子,幸好后面生了宋仁宗。可宋仁宗绝嗣,而且没有侄子(兄弟全部早夭),只能选堂侄子当养子,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宋英宗上位后尊崇生父,跟朝臣闹了一场濮议,这给宋高宗提了醒,立近支宗室很可能会出现这种破事,导致自己在宗庙内位置尴尬。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宋高宗决定选远支宗室为养子,为此他还搬出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什么孟太后托梦、太祖之后当有天下,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

打定主意后,宋高宗是尽可能往远了选,最终选定了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琮。

赵伯琮的生父赵子偁只混了个从八品宣教郎,俸禄很低,一家人都住在官舍里边,赵伯琮也是在秀州(今浙江嘉兴)的官舍出生的,可以算作嘉兴人。

赵伯琮6岁便被选入宫中,从此开始了战战兢兢的养子生涯。

明确来说,赵伯琮只是个备胎,一旦宋高宗生下儿子,他就会跟当初的赵允让(宋真宗的备胎)一样被赶回家。加上宋高宗这时才28岁,终究存着妄想,所以迟迟不愿立赵伯琮为皇子。

虽然没有成为皇子,但赵伯琮住在宫内,教育生活都是由宋高宗派人安排的。宋高宗观察了一阵,多少还算满意,就给赵伯琮改了个名字叫赵瑗,并按照惯例升其为贵州防御使(宋朝宗室无论封王还是封太子都是一步步官职升上去的)。

养了赵瑗几年后,宋高宗发现一个养子不好操作,只要他一日没有亲子,群臣就会把宝压在赵瑗身上,以后废除也麻烦,于是宋高宗又收了一个养子。

这次选定的也是赵匡胤七世孙,名赵伯玖,生父地位跟赵瑗生父还要低一点。

收了两个养子之后,宋高宗开始大耍平衡术,一会表现得非常器重赵瑗,一会又表现得更重视赵伯玖。

赵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赵伯玖就赐名赵璩,授和州防御使,搞得群臣不知上意,只好按自己的观察站队。

随着宋高宗年龄越来也大却仍无子嗣,朝野上下要求他立太子的身影越来越多,宋高宗认真学习前辈宋仁宗的精神,就是一个字:拖。

和赵璩比起来,赵昚天资聪颖,又忠孝两全,深得赵构的喜爱。绍兴二年(1132年),六岁的赵昚入宫时。经过宫中的良好教育,赵昚成长很快,已经出脱成一个优秀的皇子,他“读书强记,天资特异。”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南下袭扰,朝中的大臣们大都主张退避,以求苟全。

贪生怕死是最为糟糕的品质,困境是考验一个人品质的关键时刻。面对这种状况,赵昚见状,心中很是愤怒,他主动请缨,表示要率军征讨金军。

赵昚有智有勇,赵构更加坚定了传位于他的信念。1162年,赵昚被封为了皇太子。不久,赵构更是以执政疲惫,需要休养为理由,直接宣布退位,将赵昚提前推上了皇位。

赵昚的能力让赵构信任,赵昚的忠孝则令他欣慰。即使赵昚和赵构血缘关系很远,最终还是顺利继位,成为了许多人眼中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继承皇位,随后为岳飞平反,将岳飞被流放的家人们都重新安置妥当,面对南宋危机的局势,宋孝宗启用主战派大臣,期望有朝一日武力收回河山,隆兴元年宋孝宗启用张浚作为主帅发动北伐战争,南宋大军浩浩荡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灵璧、宿州等重地,目标直指中原腹地,然而金军反应过来之后即刻发动反击,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宋军主将产生矛盾,导致损失惨重,只好被迫再次议和。

“绍兴议和”之后,宋孝宗的主政措施趋于平稳,南宋又进入到了偏安一隅的“逍遥”状态,还别说远离了战争,让南宋中期出现了一副太平景象,国内百姓安居乐业,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史称“乾淳之治”。

1187年,赵构驾崩,宋孝宗痛哭失声,决定服丧三年,两年之后禅位做起了太上皇,1194年宋孝宗驾崩,享年68岁,宋朝最杰出的帝王陨落,为什么宋孝宗是南宗最有作为的帝王呢?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宋孝宗吸取秦桧担任宰相时拉帮结派,因此宋孝宗大大缩短了宰相的执政周期,时刻提防结党营私,加强监察制度力图从内部整顿吏治。

登基之后即刻为岳飞平反,发布诏令“追复岳飞原官,以利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将原本收回的岳飞田宅交还给岳飞后人,军事方面整军兴武,五年时间内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阅兵,积极扩充军事力量,推行“义兵制”,“义兵”的出现既壮大了军事力量又能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隆兴元年发动北伐战争,一度收回大片失地,虽然后来没有成功,但是达成了“以战促和”的效果,“绍兴议和”有效了遏制了金军统一南下的野心,战争之后金国休整实力,很长时间内没有对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

宋孝宗的种种措施让人看到了希望,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过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宋孝宗不过是继承了赵构的主张措施,是在宋高宗制定好的蓝图中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赵构的话,很难重塑辉煌,当然人们普遍对于赵构不太感冒,认为赵构苟且偷生偏安一方,不分青红皂白,宠信秦桧冤杀民族英雄岳飞,是个十恶不赦之人,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

其实很多人都只看到了赵构宠信秦桧,畏缩止战的一面,实际上赵构也曾为了北伐尽心尽力,岳飞、韩世忠等人最初就是得到了赵构的支持,才取得了不俗的战果,执政后期金国大举南下,还是在赵构的支持下,虞允文力战完颜亮,阻止了金国全面南下的步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构的确有过抵抗,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这种抵抗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恢复中原统治,而是保证自己的小朝廷安全无事。

甚至在没到“退休”的年纪。赵构就将皇位传给宋孝宗,督促其“北伐”,两人在交接权力的时候必定有过商议,这也为后来宋孝宗出兵完成“绍兴议和”提供了条件。

还有人只看到了赵构被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打的慌乱难逃,却没有看见赵构几乎不费大力气就在南方站稳了脚跟,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南方本来就有不少人常驻,赵构南迁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入侵”呢,在北方游牧民族的追击和南方原著居民双重势力的围堵下,如何生存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比后来的南明政权,南宋存活了大半个世纪,不得不说这里面有赵构的功劳,宋孝宗也是在这种基础上执政,虽然看似宋孝宗与赵构完全不同,支持主战派,实际上也是为了达到一种政治平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