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中孟考古合作 惊现重大佛教建筑遗址

2022-05-19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由中国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孟加拉国agrasharvikrampurfoundation,oitihyaonneswan考古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佛教遗址的nateswar遗址区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极其重要的考古发现。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佛教遗址位于今达卡地区的蒙杰甘希县,据学者考证,这一地区是孟加拉chandra(公元900-1050年),varmana(公元1080一1150年),和sena(公元1100-1230年)王朝的都城所在,也是这些王朝时期的一处重要的佛教中心。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佛教遗址是孟加拉国考古学家于2010年发现的。毗诃罗普尔是阿底峡尊者的故乡,阿底峡是孟加拉人民的优秀儿子,也是中国人民心中尊贵的圣者。由于这个特殊的因缘,主持这个项目的agrasharvikrampur基金会通过孟加拉国外交部,向中国驻孟大使馆提出了中孟联合发掘的意向,由此由中孟两国联合开展的考古工作就此拉开了序幕。2014年12月第一次发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这次发现的两组庞大的建筑遗迹,长度在16米以上,残高接近4米,建筑形态在孟加拉国尚属首次,新发现大量的佛塔、道路、灰坑等考古遗迹,其中有一座佛塔内发现了胎藏室。通过c14测定,并结合地层研究,我们将寺院遗址确定为两个不同时期:第一期佛教寺院约在公元780~950年,修建于德瓦王朝(公元750~800年)时期,延续至旃陀罗王朝(公元900~1050年)的前期。在孟加拉国,公元800~900年间的历史记载比较少,这一时期获取的相关信息,显得异常珍贵。第二期佛教寺院约在公元950~1223年。这段时期为旃陀罗王朝后期、跋摩王朝(公元1080~1150年)和犀那(sena)王朝(公元1100~1223年)时期。据相关资料,这三个王朝,都曾建都于毗诃罗普尔。第二期寺院可能兴建于旃陀罗王朝第四任君主srichandra(公元929~979年)时期,1223年,穆斯林侵入毗诃罗普尔地区,第二期的佛教寺院也随之终结。此外,还发现不同时代的陶器组合和其他文物标本。经整理,陶器皆以泥质陶为主,夹以细砂。炊器和其他日用陶器之间,陶色分为红陶和黑陶两大系,由于火候不同,颜色深浅略有区别。早期陶器颜色略显斑驳,可辨器形包括瓮、罐形釜(带器盖)、钵、折腹罐、鼓腹罐、壶、灯等;其中,钵、罐形釜的品种较单一,罐、壶、灯的种类较为丰富;钵多饰以凹弦纹,灯多为素面,罐壶釜类颈肩部多为素面,下腹部饰以纹饰;主要纹饰为方格纹,此外有少量交叉纹、条状纹、叶脉纹、太阳纹等。此外,早期陶器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分段研究;晚期陶器颜色全为单纯的红色,未见黑色,器形以盆形釜、壶为主,从陶系到器形与早期陶器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对这些陶器的研究,一方面可以看到古代寺庙生活的一个侧面,另一方面,这些出自不同时代的陶器组合,具有类型学的研究价值,可望建立起这段历史时期的陶器类型学序列,填补了孟加拉国这一阶段陶器研究的空白。2015年11月,中孟联合考古队再次对该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这次发现一个庞大的“十字形”中心圣地建筑,这是佛教金刚乘的典型建筑形制,根据地层关系和c14测定,它的年代为10~13世纪。 这座“十字形”建筑由四组大型建筑遗迹组成,其中两组是去年发掘的,两者呈觭角状分布,暂称“塔院”遗迹。每个“塔院”由宽达4米、长达17米多的东、西、南、北四方围墙封闭,平面形状大致呈“回”字形,砖墙残高近3米,上宽下窄,剖面略呈倒梯形,应与其作为地下基脚的功能有关。墙体四周侧壁不平齐,砖缝厚薄不一,相对较为粗糙,大部分砖块形制和大小不一,没有统一规格,且大部分均为残损砖块,应为再次利用了早期建筑废弃物。在院内的四角,等距地分布着四个长宽均在3米以上,残高近2米的方形柱状物,结构由上、中、下三个部分呈叠涩状砌筑而成,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暂称为“塔基”,但并不排除是佛殿柱基的可能。这次,在此两座“塔院”的正对面,又发现了形制与尺寸基本相同的建筑体,砖墙结构及建筑技术也完全一致,且完全呈对称的分布,地层上也处在同一时期,这显然是经过精心的设计的建筑整体。这四座“塔院”构成一个更为庞大的建筑整体,长宽均在60米以上,现称为“十字形”中心圣地(centrpurshrine)建筑。结合8~12世纪的宗教背景,金刚乘是东印度佛教的主流,这种“十字形”的中心圣地建筑,正是这一时期广泛流行的规制。这一发现,不光是遗迹体量上的增加,而且具有质的提升,它向我们展示了建筑的整体样式,和凝结其中的宗教精神,这正是这次考古发掘所寻找的核心,其重大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四组“塔院”之间的中心部位已开始发掘,去掉表土层后,地面上出现白色土带,应是地层下沉自然形成,它可能标志着地下建筑的轮廓,它的具体结构、有否重要文物等,有待进一步的发掘。毫无疑问,作为南亚次大陆最后一个佛教中心的珍贵遗产,这个遗址将永载世界考古学的史册。2015年12月17日,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遗址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nateshwar发掘工地隆重召开。孟加拉国建设部长obaidulquader先生、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文化参赞陈霜先生、孟加拉国考古局局长hossain先生、agrasarvikrampura基金会主席lenin先生、蒙希甘杰地区联盟党总书记raman先生、议会成员amily女士等政府官员和来自大学、研究机构的嘉宾和当地民众数百人参加了发布会。包括中国新华社在内的二十余家国内外媒体出席了发布会。各位来宾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考古发现的意义,感谢中国政府的无私援助,希望这个项目能够长期合作,成为中孟友谊新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