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京剧的盔帽主要分几种?京剧的盔帽介绍

2022-05-19

京剧服装的第四大类是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

盔,是武将在战争时用来防护头部的帽子。一般说都是硬胎的,如夫子盔、霸王盔及帅盔等。盔上一般都缀有绒球、珠子作为装饰品。帅盔上还带着缨子。帅盔就是元帅戴的盔头。夫子盔之类,就是一般大将戴的盔头。

冠,是比较郑重的礼帽,一般都是硬胎的,比如皇帝戴的平天冠、九龙冠。年轻的皇子、太子戴的紫金冠,还有皇后戴的凤冠等都是。

巾,是家常随便戴的一种便帽,种类比较多,软、硬胎都有。常见的如员外巾,即员外戴的帽子。另外凡是绅士、富户,也戴员外巾。达官、显贵在家里穿便服戴的帽子叫相巾。《宇宙锋》里的赵高戴的就是相巾。相巾是比较硬的硬胎,形状是四四方方的,并且上边带有几道楞子。

还有一种文生巾,凡是比较清秀、潇洒的书生和一般扮演儒雅公子的角色都戴它。文生巾自帽顶至两侧的后半截有扇子形的硬边,与左右如意头的硬边连接。挂流苏,两耳下垂丝须。巾背垂有两条飘带。又称公子巾,或小生巾。

另有武生巾,式样与文生巾相同,唯巾的顶部正中插有小火馅(俗名软火焰,为红绸子结成的蝴蝶结)。武生巾背没有飘带。开打时摘去流苏。为剧中扮演武生或武小生所戴。例如《拾玉镯》的傅朋戴的帽子,就是武生巾。傅朋这个人物本来是文的,为什么他戴武生巾呢?根据剧情介绍,他是世袭指挥,指挥是武官。虽然他的表演是文质彬彬的,但因为他有武官的身分,所以戴武生巾。一般家境不太富裕的书生、秀才戴的黑色方形帽子叫方巾。方巾有两种,帽身高一点的叫高方巾,矮的就叫方巾。丑角扮演的一些文人,很多都戴方巾。

所以,我们在介绍行当时曾经说过,丑行里有一种叫方巾丑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有些由丑扮演的纨绔子弟,就是依仗父兄势力,为非作歹的一些朝廷大官的后代,在戏曲、小说里被称作“衙内”,这帮无恶不做的衙内,他们戴的帽子,叫棒锤巾,其形状是上小下大,有点像棒锤的样子,绣花的后边竖起像桃形的两根小翅子,一走一颤悠,显得轻佻浮躁,这种棒锤巾,与这些衙内的身分、行为,是很配称的。一些穿箭衣、开氅的武将或有武功的人戴的帽子,叫扎巾。比如《一箭仇》里的史文恭,《艳阳楼》里的高登以及老将黄忠等。还有一些老年人戴的叫老人巾、鸭尾巾。巾的种类比较多,以上介绍的只是主要的、常见的。

[page]

罗帽有两种。一种是硬罗帽,硬胎的,并且较高,上边缀满了绒球和珠子,一动就哗啦啦响。另一种是软罗帽。软罗帽有黑的和花的两种。石秀武松戴的是黑罗帽,《三岔口》里的任堂惠,《艳阳楼》里的呼延豹,《武文华》里的万君兆(后半场)戴的都是花罗帽。

帽子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乌纱幅,简称为纱帽。纱帽是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种纱帽的正式名称叫L头(音伏头),俗称为纱帽。纱帽的帽身背后下端,左右对称平插一对帽翅,像左右平伸的两支脚,叫纱帽翅。纱帽翅的正式名称叫作“展”,俗称帽翅。纱帽翅有好几种,一种叫相纱。最典型的是包公(包拯)戴的帽子,一般是宰相戴的帽子,所以叫相纱。两旁的翅子有一尺多长,一寸来宽,翅的尾巴略为向上翅起,实际就是两根黑漆的平板。有些改良的相纱,是在翅子尖上加些珠子。后来不仅在翅子上加装饰品,黑的纱帽也改成了绣花的帽子,所以又名相貂,或称改良相纱。另一种最常见的,是名叫方翅的纱帽。翅子是长方形略带椭圆形的。

这种方翅纱帽是一些正派官员戴的,老生、小生一般都戴它。还有两种,一种是桃形的尖翅。戴这种纱帽的人物,都是贪婪、狡诈、凶残的一些官员。像《四进士》里的顾读,《算粮》里的魏虎这祥一些角色。所以尖翅纱帽又被叫作“奸纱”。还有另一种是圆翅,滚圆滚圆的纱帽翅。戴这些纱帽翅,都是些昏庸糊涂的贪官,例如《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就戴圆翅纱帽。还有一些是诌上骄下,吹牛拍马的势利小人,或是险诈狡猾,阴谋害人的人物,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就戴圆翅纱帽。此外,还有极少一部分由丑角应工的,带有浓厚喜剧色彩的滑稽的小官吏,例如《小上坟》的刘禄景等,也戴圆翅纱帽。由此来看京剧服装,有这么一个特点:从纱帽翅的形状上就可以看出对人物的褒贬和品评,观众只要一看见戴着尖翅纱帽的,就知道不是好人。

舞台上的驸马戴的帽子,专用名词叫驸马套。它的特征是在纱帽壳上套着一圈特制的装饰品,包括双龙戏珠的贴金立翅(附于纱帽壳背后)以及大红绒球、红色穗子等。例如《四郎探母》里的杨延辉,《铡美案》里的陈士美。戴的就是驸马套。另外,凡是在纱帽两边插着金花的,是为了新中的状元准备的特定的帽子。在京剧里,什么角色戴什么帽子,是很讲究的。现在有些剧团,在驸马的脑袋上戴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合适了。这样讲绝非保守,因为它已成为规定的制度,或者是一种特定的形象。如果随便改变这种形象的规格。就会影响在群众中已经形成的欣赏习惯,给人一种错觉,同时也不符合人物身分。

此外,还有一般劳动人民戴的毡馆,和尚戴的毗卢帽,以及公差、衙役戴的皂隶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