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的事迹及简介
中国古代有许多的民族英雄,但是论到明朝那于谦,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那我们今天就谈谈关于他的事迹和经历,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
个人经历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事件经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军主力在土木堡被瓦剌也先打败,,50万精锐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配备先进火器的京师最精锐三大营(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毁于一旦。也先带领瓦剌军一路胁迫着明英宗朱祁镇挟大胜之威,向北京进逼而来。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兵败噩耗传进北京城,北京城里的高官富商纷纷出城南逃,朝廷的大臣们也人心惶惶。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大臣徐有贞提出:“天象的大明有这一劫,如果都城迁到江南,能免除大明灭顶之灾。”兵部侍郎于谦站出来大声说道:”谁提议迁都应当立斩,京师乃大明天下之根本,一旦轻动便大事已去,难道看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于谦一力坚持下坚守北京城,在郕王朱祁钰、吏部尚书王直和内阁学士陈循等主战派官员支持下,朝廷决定按于谦的意见坚守北京城抗击瓦刺大军,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全面主持北京城的防务。
当时北京城内能打仗的精锐部队都在土木堡被消灭,北京城及周边地区仅剩老弱士兵不到十万人,朝廷上下都没有信心守住北京城。于是于谦请示郕王同意后,调河南、河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北京城周边的运粮军火速赶往京城到勤王。瓦刺也先带着大军押送明英宗一路杀向北京,沿路要挟明英宗命守城将领打开城门投降。
九月六日郕王朱祁钰在于谦等大臣(明英宗朱祁镇之弟)拥立为景泰皇帝,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即便是瓦剌用太上皇的名义下令,也不用听从。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于谦亲自披甲带领大军在北京城门外列阵,并宣布:“我亲自在前线督战,将领退斩将领,军士退斩军士,前队退后队斩前队,此战有进无退。”十三日,于谦与石亨率军与瓦刺大军在德胜门外大战,在明军使用大量火器猛烈打击下,也先的弟弟被打死瓦,剌军被打的狼狈逃窜。瓦刺军随后进攻西直门明军,在西直门守军坚决抗击下,瓦刺军进攻不利后撤走。 瓦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大举组织进攻,瓦剌军攻到土城,被埋伏在民居内的大队明军火枪手阻击,瓦刺军在慌乱撤退中死伤无数。与瓦刺大军相持五日后,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怕被明各路援军截断归路,也先带领瓦刺主力退出塞外回到草原,北京城的危机解除了,大明朝遭遇宋靖康之耻的危机也消除了。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瓦刺也先与大明讲和,向大明提出送太上皇回北京。景泰帝朱祁钰起初不愿意,在于谦的再三劝说下,终于派人把太上皇朱祁镇迎回北京城,软禁在南宫。景泰帝不但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后灌上铅水,而且派锦衣卫将朱祁镇严密监视。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靠近南宫藏匿,以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在惊恐不安之中,太上皇朱祁镇度过七年的软禁时光。然而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太上皇朱祁镇,乘景泰帝朱祁钰病重的时机,在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的拥立下恢复帝位。明英宗朱祁镇恢复帝位后,由于怕于谦在朝廷的威望太高,辅助景泰帝争夺帝位。而且当初朱祁镇被瓦刺俘虏,于谦没有在第一时间营救自己,明英宗心里怀恨已久。所以复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抓捕于谦,在明知道是冤枉的情况下,以莫须有的罪名下令处斩。
于谦当时的权势和威望完全有能力拥立景泰帝对抗明英宗,保全自己身家性命。当时明朝土木堡危机才过去8年,国内外局势还在动荡不,英宗皇帝和景泰皇帝为争皇帝位如果大打出手,必然导致国家陷于战乱,天下百姓遭殃。于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安危,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依然慨然担当。1457年一月二十二日于谦在北京百姓闻夹道痛哭声中,从容就义赴死。《明史》评价于谦:忠义心烈,与日月争光!
史书评价
《明史》赞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
对于这位明朝的民族英雄以及名臣,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