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朝入关大分封:秦朝灭亡后诸侯势力的重新划分
项羽入关了,谁也别想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刘邦先入咸阳前,咸阳民众已做好遭到报复的心理准备,不过刘邦的安抚政策让他们打消了顾虑。但这一切转瞬即逝,项羽大军的开进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他来了个“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项羽对秦政权有着不可遏制的怒火,而革命欲达目的就要不惜一切,对待被革命者就是要革他们的命。
投降的子婴被杀害,宫室被焚毁,大火三月不灭。对爱搞排名的人来说,项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纵火犯。他又掠走了宫廷宝物、女人等等。流氓刘邦没做的事情,项羽都出色地完成了,看来大英雄有时就是大流氓。
很难说这场暴力行动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但它的客观影响显而易见。粗暴方式伤了人们的心。不论革命军对秦政府给予如何不良的评价,但秦地民众已经适应了这里的一切,而秦国国力的强大,完成统一大业,在秦人看来那也算荣耀。
从情感上讲,六国贵族以及民众还很难对帝国认可。十五年前秦国凭借武力征服六国,那么今天也让你秦国尝尝被武力打击的滋味。以暴易暴遂成为一种定式。
当年秦国地处西陲而能雄霸天下,除了内部因素,地理环境也非常重要。有位老兄就对项羽讲,“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史记・项羽本纪》),建议他根扎秦地,据守关中,图霸天下。这正是革命胜利后该考虑的问题。大概建议提得太晚,面对眼前的废都,项羽想的却是功成名就,荣归故里。用他的话讲:“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史记・项羽本纪》)他否定了此提议。就这点出息,还好意思跟秦始皇比。这位老兄对项羽相当蔑视,于是说了一句,人们常说楚人沐猴而冠,果然如此呀。项羽便把敢于说真话的老兄烹煮了。
既然项羽并不想当关中王,他又何必阻止刘邦来当呢?可见关中地理位置的重要。项羽并不想亲自出面阻止刘邦做关中王,便征求怀王的意见,可怀王并不给项羽面子。尽管司马迁没有为楚怀王单独作传,但看得出他绝对不是糊涂蛋。怀王的答复让项羽深感不满。他对众将领讲,怀王是我们项家扶立的,他有什么功绩,凭什么立下这个约定!当初为了能够尽快推翻秦帝国,暂时立六国王室后裔为王,只想靠他们一点点的影响力;可冲锋陷阵,血染沙场的是诸位和我。苦战三年,才取得革命成功。当然了,我们也不是绝情绝义之人,怀王虽然没啥功劳,还是应当分给他点土地,尊他为王。
这大实话说的,把革命者当初那点遮羞布都扯下来了。众将领一听,还真是这回事――大哥,就听你的了。公元前206年,春季,正月。项羽尊怀王为义帝,以古代帝王辖地千里,必居江河上游为由,把义帝一竿子支到长江以南,让其定都郴县(湖南郴县)。
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分享革命胜利成果上,也就是给大伙一个交代,不能白忙乎三年吧,这就是大分封。项羽先册封诸侯,最后自封。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地为原魏国和楚国的九个郡,建都彭城(江苏徐州市)当时称江陵为南楚,彭城为西楚。项羽主持分封,自王梁、楚,都于彭城,故称西楚霸王。,其他封国情况如下:
项羽分封的诸侯一览表
姓 名封 号封 地都 城原来职位获封原因刘邦汉王巴、蜀、汉中南郑(陕西汉中)怀王部下先入关章邯雍王咸阳以西废丘(陕西兴平)秦帝国统帅降项羽,项羽承诺封王司马欣塞王咸阳以东栎阳(陕西临潼)栎阳狱掾 随章邯?项羽,对项梁有恩董翳翟王上郡高奴(陕西延安)章邯部下当初曾劝章邯投降魏豹西魏王河东平阳(山西临汾)魏王延续申阳河南王河南郡洛阳(河南洛阳)张耳部下首先攻下河南郡,迎接楚军韩成韩王韩故地阳翟(河南禹县)韩王延续司马殷王河内朝歌(河南淇县)赵歇的部下平定河内,屡有战功赵歇代王代郡代县(河北蔚县)赵王改立张耳常山王赵地襄国(河北邢台)赵歇的丞相张耳贤能,又跟随项羽入关英布九江王六邑六(安徽六安)项羽部下战功在楚军中第一吴芮衡山王邾县邾(湖北黄冈)百越地区酋长率军协助,又随项羽入关共敖临江王南郡江陵(湖?江陵)怀王大臣率兵攻打南郡,战功多续表姓 名封 号封 地都 城原来职位获封原因韩广辽东王无终无终(天津蓟县)燕王改立臧荼燕王蓟蓟(北京市西南)韩广部下跟随楚军救赵,又随军入关田胶东王即墨即墨(山东平度)齐王改立田都齐王临临(山东淄博)田的部将随楚救赵,接着又随军入关田安济北王博阳博阳(山东泰安)故齐王之孙投降项羽,助其救赵。
看得出项羽实行分封的原则是基于革命者的战功。既然项羽能把楚国的君主抛到一边,他也做好了对其他诸侯国进行整顿的准备,这点俨然受陈胜的革命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影响。就项家而言,“将”也不该永远是“将”,也可以当“王”。能否当王不再基于血统出身,而是凭借战功。
不难发现,项羽对战国七雄进行了肢解:
楚国一分为四:西楚、衡山、临江、九江;
赵国一分为二:常山(赵国更此名)、代;
齐国一分为三:齐、济北、胶东;
秦国(关中)一分为三:雍、塞、翟;
燕国一分为二:燕、辽东;
魏国一分为二:西魏(魏国更此名)、殷;
韩国一分为二:韩、河南。
七国已经成为历史!可见,秦国灭亡六国并不是秦帝国被推翻的原因。身为贵族的项羽接住秦始皇手中的利剑,再次对贵族们挥舞。究其原因也不复杂,利益使然。让他们死灰复燃并不是项羽乐于看到的事情。况且楚怀王的作为更加深了他对王室后裔的反感。
按照规则,既然怀王被尊为义帝,则意味着义帝乃天下共主,应该有分封诸侯的权力。可实际上义帝成了摆设。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其本质与其他诸侯王并无二致。“霸”与“伯”二字古音相同,可以通用。“伯”字的涵义是“长”,“霸王”即诸王之长。自称“霸王”表示他的地位虽在义帝之下,但又在十八王之上。
不管怎么说,义帝名义上是天下共主,这是绕不开的事实。所以,没过多久项羽便杀了义帝。此做法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政治资本,带来的只是道义上的巨大负担。按照常理,项羽本该料到这一后果,不过想到此时项羽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杀义帝也就不足为奇了。
项羽不给怀王加“皇帝”名号,义帝被杀之后,项羽也不自封“皇帝”,力图与秦帝国进行区分。在革命者看来,既然革命总该要与被革命者相区别,否则革命的意义在哪里?
项羽不学秦帝国,而是要建立像周王朝一样的分封制度。周王室没有衰微时,其分封的诸侯国只能获得公、侯、伯、子、男爵位,不会封王。周朝的分封依据血缘关系,绝大多数被封的诸侯都是王室宗亲,而因战功获得分封的只占极少数。只不过社会发生了剧变,到项羽这里,分封的诸侯都是王,而且分封的依据仅是战功。
项羽为了消除王室后裔的势力,分封时除了对其国土肢解外,还有意把他们迁徙到新的封地,而把传统意义的六国分给他们的部下。虽然韩成延续了过去的待遇,但是他根本没有被允许赴任,最后被杀。除此之外就是齐国,三分的齐国依然由田氏主宰,但项羽却把本是齐王的田迁徙到胶东,而把齐国的部下田都封为齐王,而牛气冲天的田荣没有获得任何封赏。这给项羽日后带来了巨大麻烦,迫使他两线作战。
大分封是否有道理?对项羽而言肯定有道理,毕竟谁也不会故意制定有损自己利益的制度。但是项羽并没有规定诸侯国的责任与义务,也没有向天下民众发布治国纲领或者是当前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他低估了战友们的实力,或者说他对自己的实力估计得过于强大。的确,项羽的实力不容小觑。当分封的文件下达后,温顺的刘邦竟勃然大怒,吼着要进攻项羽。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论当即遭到萧何的反对。萧何讽刺道,虽王汉中但起码比死强多了。如果按照先前约定,刘邦应该做关中王,但项羽与范增怀疑刘邦有夺取天下的野心。鉴于双方已经讲和,且又不愿意背上违约的罪名,便打算把交通不便的巴、蜀两地封给刘邦。但直接这样做会引起人们的质疑,于是大肆宣传“巴、蜀也是关中的土地。”既然都是关中土地,封给刘邦自然不违约了,而其他被册封的关中三王则起到遏制刘邦的作用。刘邦自然非常生气,《汉书・萧何曹参传》载: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事实的确如此,当时项羽的实力太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