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治可以维新成功,而戊戌变法会失败呢?
公元1943年日本南京汪伪政权成立中华电影公司,拍摄了拍摄了几十部颠倒黑白的汉奸电影,借此宣传“大东亚共荣圈”。到了1944年,战场形势逆转,日军逐渐处于下风时,这个电影公司依然在运作,并拍摄了一部讲述清朝太平天国的电影《春江遗恨》。
《春江遗恨》是通过一个日本武士高杉晋作的视野,描绘了同治元年之后一段时期的中国上海。当然这部“汉奸”电影的宣传方向,主要就是讲“中日一家亲”,我们是兄弟要联手抵抗外国殖民者之类的扭曲历史的观念。
高杉晋作是日本长州藩尊王讨幕的领袖之一,而在1861年,他确实也到了中国上海做过考察,主要目的是考察西方殖民者强迫打开关门之后的中国现状,以及收集当时的太平军的情报。高杉晋作看到中国,已经早已不是当初的天朝上国,而是一个西方人横行霸道,大量中国人吸食鸦片,中国的风貌已不复存在,同时他指出:“上海之势可谓大英属国矣!”
高杉晋作回到长崎后,有了深深地危机感,自主主张匆忙代表本藩与荷兰人草签了购买军舰的协定,这不仅被藩里拒绝,其行为也一度传为笑柄。第二个月,他在斡旋日本公家和武家合体的而进京的藩主们详细叙述了中国的形势,然后就前往江户,不久之后就参加了倒幕运动。
说道这里,其实大部分朋友应该能明白,笔者为何要介绍高杉晋作的这一段经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也不是天皇一声令下,就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它其实与中国的戊戌变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美国海军进入日本江户,强迫日本签下一系列不平等通商条约后。而这些条约都是在德川幕府的主持下签订的,因此从19世纪60年开始,德川幕府就成为了日本社会的讨伐对象,幕府统治最严重的危机接踵而至。
日本封建阵营出现了分化,中下级武士要求改革的成为了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这些人主要集中在日本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几个西南强藩。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人的。
尊王攘夷,有点像戊戌变法里公车上书,要求将权力回归给天皇,展开变法来实现国家富强,这跟康有为等人提倡的依靠实权皇帝光绪来变法一定程度上讲有些相似之处。
然后轰轰烈烈的“尊王攘夷”运动最终失败了,于是以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个西南强藩为根据地,开始了倒幕运动,同时爆发了戊辰战争,最终幕府倒台,四藩尊王重新统一了日本,这才使得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的道路。
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是一场温和的变革,而是在推翻一个政权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政府才得以顺利进行的。它标志着幕府时代的结束,藩国各自为政的局面终结,西南四藩从封建藩主转化为了中央势力。
而当时的戊戌变法,光绪即便掌握实权,慈禧不阻挠,或者她直接挂掉,变法也无法成功。当日本在倒幕的时候,大清也在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只是一场在原有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思想和技术的运动,其作用有限。
旧的政府制度不被彻底终结,那么变法是无法成功的。秦国商鞅变法也是在消灭了大小封君的前提下才得以实现的。而戊戌变法要成功,起码就要终结两百年以来的“首崇尚满洲”的国策方针,使得整个帝国拥有平等的民族政策,获取中下层社会的支持,以对抗上层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但这只是基础的要求而已,文人士大夫们或许会支持维新,但维新不能给大部分人带来切实的利益,其实最终也只是纸上画饼,空中楼阁而已。
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在于,他凝聚了中下层武士平民的力量,将其从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了一定的利益,遂才能成功的。
当时四万万民众的大清,有多少人知道维新,又有多少人理解什么是君主立宪?
- 上一篇: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
- 下一篇:北朝佛教史籍洛阳伽蓝记作者是谁?杨f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