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佛境 冬日天台
天台山国清寺(图片来源:凤凰佛教)天台山万年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相传,天台山原是一朵龙鳞拼成的莲花。东海龙王的九个儿子,目睹自己行云布雨给渔民带来各种灾难,心有不忍,各自忍痛拔下八片龙鳞,化作一朵大莲花,放在海上庇护渔民。后来,海水干涸了,莲花化成一座莲花状的大山。后人把中间的山峰称为“华顶”,由于它正好对着日、月、星“三辰”的位置,又把整个山系称作“天台山”。华顶——寻访山林的隐逸到天台的时候,并不是她最美的时节。大雪封路,出租车艰难行进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车速极慢,简直就像在爬,却给了我们细看天台的机会。窗外峰回路转,群山环抱,在一片白茫茫中,千峰万岭没有尽头。山路的两旁,不断出现一个个竹蓬小屋。司机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茶棚,每到新茶上市,人们就会三三两两上山来,小聚在这茶棚中,躲避尘世的喧嚣,偷得半日清闲。可惜现在是严冬腊月,山间的小木屋自然也寂寥了几许。大约两个小时以后,我们终于到了华顶。这里是天台山脉主峰,海拔1138米。整个天台山如千叶莲花,人在华顶,恰好不偏不倚站在这花心之顶,可览众山之小,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一千多年前,智顗大师曾在此虔诚拜读《楞严经》。而今,大师已去,独留“拜经台”供后人去缅怀。在距华顶不远处,是两千多株古老的云锦杜鹃林,相传,当年智顗大师在天台华顶开悟,一夜间天女散花,从此这华顶就留下了一片云锦杜鹃林。我们沿着山路前行,想到归云洞附近的茶棚讨一杯茶吃。这里是以前葛玄的茶圃,洞口有三十三株千年茶树。根据史料记载,这些茶树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唐时日本僧人来天台求法,曾将树种带回日本,广为播种。虽是寒冬,千年茶树之祖依然生机勃勃,可惜大雪封山后,茶棚的主人已经不知去向,我们只能与久负盛名的天台云雾茶失之交臂。站在归云洞远眺,前面就是华顶讲寺两侧的密林,那里应是旧时“七十二茅蓬”所在,不知时隔千百年后,是否仍有僧人编茅为屋,在此清修?傍晚时分,我们到了华顶讲寺。走进寺院,阒寂空旷,悄无声息,惟有风过檐铃,轻轻地作响。佛殿的长廊,放着一块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华顶讲寺是止观道场,请各位大德走路时轻一点,再一轻点;讲话声音小一点,再小一点。因您已进入国家级森林公园,请珍惜大自然与道场给您的祝福。”此时,无论你来此作何,都会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放柔和些,把呼吸放轻慢些。环顾四周,房檐上挂起了长长的冷棱,地上铺着厚厚的积雪,想是很久不曾有人来此吧。大雄宝殿前一块石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石碑上满是历代高僧的名字。方丈性贤大和尚告诉我们:“在一个寺院,能有一两名开悟的高僧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华顶却有着四十五位。”华顶讲寺并不大,僧人以山林为寺,结茅棚而修,沉寂在大自然的怀抱,无人世之喧哗,尽得佛法玄机。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倘使你愿意放弃世间繁华,抛开心中所求,常住这山林间,也可尽得山林之趣,寻得那份山林的隐逸。静静伫立于华顶讲寺门环顾,昔日王羲之在华顶跟随白云道人练笔的墨池早已冰封,只是不知底下的鱼躲到哪儿栖身。闭上双眼,风自山峦间袭来,抖落了树上无数的雪。原来,华顶的安静并非无声。在这,你可以随时聆听源自大自然的声响。我想,正是生活在这样清苦的环境中,又每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缘故吧,天台宗在此诞生,大批高僧在此开悟,而山上的杜鹃也因此天花烂漫一般地开放。万年禅寺——一场心灵的洗礼在离万年寺还有十几公里的地方,因为冰雪封路,车再也无法前进,只能步行前往。大约步行了四个多小时,万年寺终于出现在眼前。万年寺不大,名气却不小。它始建于唐。南宋时曾列入“五山十刹”,兴极一时。宋朝时,孝宗曾问:“天下名山名寺哪里最好?”有学士宋之瑞答道:“太平鸿福,国清万年。”一路行进,久仁法师告诉我们,在天台山有这样的传说:“国清的松、塔头的风、万年的柱、高明的钟”。相传以前的大雄宝殿巨柱林立,有粗细不等的柱子三十八根,大的需两人合抱,这就是“万年柱”。座落在深山的万年寺,格外的清净。除了偶尔路过的佛学院的学僧,几乎没有人迹。在万年寺,还有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为了探求禅旨,不畏艰辛参学诸方。一次,他去万年寺拜访平田普岸禅师,来到路口,遇到一位大嫂正在役牛耕田,就问:“平田往哪里走?”大嫂打了牛一棒说:“这畜生到处走,连路也不识。”临济又说:“问你平田路,向哪儿走?”大嫂说:“这畜生五岁,还役使不得。”临济心里想:“欲观前人,先观所使。”到了寺里,普岸问他:“你可见过我嫂嫂没有?”临济说:“已收下了也!”而这,恰是万年寺“农禅合一”的写照。至今,万年寺前仍然保留着“临济问路处”的遗址。徜徉于万年寺,风声、鸟声、梵呗声、诵经声,声声入耳。于云海、山风、松林中,静坐万年,而你恰似经历了一场心灵之旅。 国清寺——穿梭于历史的长河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寺庙是隋炀帝杨广根据智顗大师描绘的一张草图修建而成。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依山傍水,四周五峰环抱,左右双涧萦流,极其清幽。出入国清寺景区,未见国清寺,只见一巍巍古塔。据景区导游介绍说,这座古塔是当年隋炀帝命司马王弘造的,人称“隋塔”,它高耸入云,雄伟壮观,砖壁上的佛像栩栩如生,极为精美。但奇怪的是,“隋塔”没有塔头。相传,旧时有三位神仙在一天夜里登上天台山。他们奉玉帝之命,石仙到石梁造桥,塔仙到国清造塔,海仙把海水赶到苍山,约定必须在天亮之前办好。石仙来到北山,看见两峰对峙,他双手抓住两边的岩笋,使劲一拉,两峰交接在一起,成了一座石梁桥。还只半夜子时,离天亮还早,石仙存心捉弄另外两位,于是就装做公鸡“喔喔喔”地啼叫起来。按照约定,塔仙摄来了各村青壮年的灵魂,让他们搬砖垒塔,塔身很快就完工了,塔头也已经造好,放在金鸡岭头上,正待搬运。石仙的鸡叫声引来百鸡群鸣,塔仙来不及装塔顶,就赶快隐身遁走。第二天早上,人们起来一看,每家灶上都少了两块砖,而国清寺前,却平地耸起一座几十丈高,暗红色,像是用灶砖堆砌而成的的宝塔。国清寺的门,是与众不同的,转过大大的照壁,见一朝东敞开的小门,这就是国清寺正门。进山门转个直弯,甬道两旁,浓荫蔽日,修竹夹道,平添了深幽神秘的气氛。大雄宝殿右侧,是一株苍老的梅树。这株智顗大师的弟子灌顶法师手植的隋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梅树。传说此树极有灵性,文革期间已经枯死,文革结束后,隋梅从枯死的树干中抽枝重生。国清作为天台宗的祖庭,威仪、肃穆,更有着厚重的历史感。置身国清寺环顾,寺院的景色清幽,隐入深山,走在寺中,确实有世外桃源的感觉。偶有僧人的经声传来,此时,真正可以做到清心养性,沉淀心灵,修禅悟道,洗涤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