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起义为何会失败?三个错误导致陈胜起义失败
《史记·陈涉世家》大家都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
翻开《史记》原文,我们可以看到,陈胜称王以后,也是有很多故事起伏的。陈胜、吴广的事业,最终以败亡而告终,而他们的败亡经历,却也正是和后世很多造反者走了同样的路子。可见,英雄不读书,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敢想敢干,坏的一面则是不知借鉴历史教训,等到后期逐渐听说兴亡典故时,往往已经积重难返,难以挽回败势了。
要了解陈胜失败的历史真相,除了去翻看一下《史记》原文,还应该了解一下时代的背景。
在战国时代,华夏文化圈基本上还是一个贵族的社会。但秦灭六国,扫荡孑遗,大国分解为郡,小国多置为县。大小贵族的封建领地被统统摧毁,旧王侯都沦落为平民。比如,张良就是原韩国的贵族,国灭后无家可归,又没有产业,只好加入了恐怖组织,去刺杀秦始皇。
所以,到秦二世时,天下已经没有什么“王侯”了。秦的爵秩里还有关内侯和彻侯,但那都是靠军功和事功取得的俸禄称号,没有地方行政权,而且一般不许世袭,即使有个别世袭者也要累世递降。
那时候,想做官要以吏为师,学习公务和律法,考试合格后,从最低级的小公务员做起,成绩优异者逐级擢升。所以,即使平民,也有位列公卿的可能,秦朝上下,只有皇帝一家“世袭罔替”。
可以说,秦朝的出现,等于已经去掉了旧时代王侯将相的“种”。
所以,陈胜所宣言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不是“王侯将相不该由血统垄断”的意思,而是“王侯将相,我们想去做就能做,想怎么做上就怎么做上”的意思。而且,从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话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陈胜自诩为“鸿鹄”,天生就比“燕雀”有志向和理想,已经自我认定为可做王侯将相的“种”了。
但,正因为秦消灭了贵族世袭制,又没有与民为善,反而鞭笞虐使,无所不至,所以六国人均不以秦帝为宗主,也丝毫没有忠顺的概念。况且天下受压迫过甚,大家生不如死,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不能用“死”来威压他们的时候,陈胜的一声呐喊,就导致了黎民的倒戈,而因为没有像周那样的各路贵族的缓冲,貌似强大的秦朝顷刻间便失控倒塌,可谓自毁长城。
无论陈胜、吴广、项羽还是刘邦,他们都是楚国人。楚国在为秦所灭的六国之中,受秦的屠戮最惨酷,与秦国的仇恨最深。所以,陈胜振臂一呼,各地楚人云涌响应。可惜的是,陈胜却作出了三个错误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