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空军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各路英雄各显神通,但无论如何用兵,都不外乎是陆上作战和水上交锋两类,最多也只不过是水陆联合作战。为什么没有空军呢?这个也问题也许很好笑,人嘛,本身就是陆地动物,虽然一直向往象鸟一样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但是在人类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活动范围从未到达过天空,真正意义上的空军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才诞生,而在远古时期的三国时代,如果谁提出这种设想则与痴人说梦无异。如果说在当时魏、蜀、吴或是其他哪家诸侯想建立自己的空军,则很可能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的。但是,从今天现代人的角度看,如果我们的祖先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当时已有的一些技术深入发掘,应用到实战领域,建立古代空军也未见得是不可能之事。第一种飞行武器——飞神鸢:玩过傲世三国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里面有种装备叫“飞神鸢”,实际上就是把人挂在大风筝上,然后使用牛筋动力的弹射器从地面弹向天空,在半空滑翔一段距离后再回到地面。同理,三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可以充分利用这古老的风筝技术,建立一支滑翔伞部队,战士们身背“大风筝”,从高处向下方滑翔,突入敌后、凭高视下打击敌人。第二种飞行武器——巨型孔明灯:就是可以利用当时已有的孔明灯技术,将其改装为可载人的气球,载上战士进行长途奔袭。当然,由于孔明灯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所以这项技术只限于蜀国才能使用。先说第一种,我们可以把古老的风筝加以改装,把它加长、加宽,龙骨用木制,蒙皮用皮制,下设小轮,起飞时,用马匹牵引飞行器作一定距离的助跑,到发射点松开绳索,将飞行器放飞出去。在空中,飞行者可以用身体按一定角度倾斜调整飞行方向,直到最终接近或到达目的地降落。此种飞行器成本低廉,可以大量装备部队,尤其是在魏蜀交锋的山区地带,复杂地形中更利于这种武器发挥作用。假使当初马谡在街亭手中有这种武器的话,可命军士几百,分乘这种大风筝,从高处飞掠而下,打击张郃的侧后,或直奔张郃、司马懿所在的中军,攻击敌主帅。这样可使敌四面受敌,防不胜防。更重要的是,这种武器对敌人的心理是一种打击,因为一旦你得知:对手可以随时随地打击你时,你将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再说第二种,孔明灯。孔明灯实际上是当代热气球和飞艇的鼻祖,其原理完全相同,都是利用热空气轻于大气造成的浮力来推动物体上升的。我们只要把孔明灯改装成热气球,即大功告成。如何改装?还是老办法:从规模和材料上着手,首先把孔明灯的尺寸加长加大,制成类似于今天热气球的大小,竹制龙骨,巨形外观,蒙皮可用羊皮缝制(注意要用结实的丝线精心缝合结实,以使其到天空不致散架),燃料可用煤,燃具可用铁制煤炉,气球下挂载人大筐,乘员若干人,即装备完成。战士们经过短途旅行,深入敌后,执行突击、暗杀、救援、放火等任务。例如可以把被围于麦城的关羽等人救出脱险,可以在水战中突袭敌舰只,向敌舰只空投火球,可以飞临敌屯粮之所,从天空中向下抛火把放火烧粮,可以直抵敌主帅所在放箭射击,以求擒贼擒王。当然,如果长途旅行,则需掌握季风和气流的变化规律,这实在有些难为古人了。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则盛行西北季风,另外在高空高纬度全年受西风急流的控制,如果掌握这些规律,则可以执行一些更复杂的、特殊的任务。例如蜀军可以精选将士二百人组成突击队,分乘这种气球数十只,选择春季从汉中出发,在西风急流和东南季风的作用下,到达中原腹地,选择在许、洛、邺郡等大都市降落,深入寝宫,将汉献帝从曹贼的魔掌中救出;或从永安出发,直飞建邺孔权老巢,刺杀孙权,为关羽报仇。当然,这只是我的幻想,实际操作中肯定会有许多困难,但是我个人认为:原理上还是有其可行之处的。欢迎大家拍砖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