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大将见群雁飞鸣,大败叛军

2022-05-19

雍正作为大清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让天下人最津津乐道的是他皇位的来源问题,据说雍正自己的同胞弟弟十四阿哥比他英明神武,其实是深得康熙和宫廷的喜爱的,那时候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接继大任的,于情于理都应该是十四阿哥,但康熙最后传位于四阿哥胤禛,让很多人对传位之事有所猜测。

雍正这个名字,雍字来自于雍亲王,而正字意味着正统、名正的意思,这让人看出雍正本人对自己这个王位的来历就没多少自信,因为谣刚刚上任的新人难免对治国多少有点紧张和担忧。

不过细究雍正争位之时的表现,能看出康熙把皇位传给胤祯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胤禛这个人非常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早年胤禛就是借着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身份尊贵子以母贵的。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时,其他皇子着急争位摆出了对立姿态,而胤禛却选择站边复立胤礽,这实际上一次聪明的投机。

到了下一次太子被废,包括十四阿哥、三阿哥在内的一些皇子因争皇位都名声在外,而四阿哥根本就是一副闲人一个的样子,让其他积极争夺皇位的党徒们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但其实胤禛一刻也没闲着,他都干了什么呢?他在和其他皇子打成一片,巴结与年羹尧隆科多的关系。在父亲康熙这边,他尽力做到孝子的角色。

对皇位最重要的一点是,雍正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事无大小巨细,从贡试会试试卷的复查到南郊祭天,巡幸、政务一样都不少,甚至还游历了中国的主要江川河山,所以全国上下的民俗文化、历史风情全部看在眼里,这使得雍正对于国家的了解深入,并且对日后的统治做了经验准备。应该说他是一个相当成熟稳重的人,非常适合做皇帝。

不过刚登基的时候,为了维稳政局难免要打击一下曾经的阿哥集团,一时疏忽了国内各地的局面,在青海一带的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趁着康熙尸骨未寒,新皇帝根基未稳掀起了叛乱,雍正暂时顾不上打击自己的政敌了。其实雍正对这次的青海叛乱很是头疼,因为青海原本就是他十四弟驻守的地盘,这里一旦叛乱情况很复杂。当然他不可能让十四阿哥回去平乱,那样相当于放虎归山。

再说青海这边,其实罗卜藏丹津一直对大清心怀不满。早在康熙平定准噶尔的几次战争当中,清军几次击退准噶尔的军队,在准噶尔发现自己没办法打到东边去的时候,他们就往南边打了下去,进了西藏,当时甚至还杀死了拉藏汗,在康熙的命令下十四阿哥入场缴了敌,而且罗卜藏丹津当时是大清的一员猛将,为平定准噶尔部献出了巨大贡献。

也就是在拉藏汗死后罗卜藏丹津像清朝提出请求希望接手西藏,清朝当时为了大局给了默许的态度,结果大乱平定之后清朝好像是“忘了”这件事儿一样,再也没提,让罗卜藏丹津非常窝火,一直对此耿耿于怀。等到康熙一死,十四阿哥回京,他就起兵造反。其实当时他召集的20万蒙古部众并不是心甘情愿造反,而是在罗卜藏丹津威逼利诱之下不得不反。

大清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也网罗了差不多人数的队伍前去征讨,雍正派出的是年羹尧。年羹尧曾经就在西北当差,这次算回自己的地盘。可是罗卜藏丹津也十分知道利用自己的优势,西北地区,大漠戈壁,部队要是使用游击战术,根本让人找不到踪影,一开始年羹尧气坏了,冷静下来之后又恢复大将从容之风。

到底是长期作战带来的经验帮了大忙,战争爆发前夕,年羹尧见群雁受惊飞鸣,猜想罗卜藏丹津定会派大军突袭,于是提前埋下伏兵,好杀敌一个措手不及。果然凌晨四时叛军发动夜袭,却不知清军已守候多时,最后死伤惨重,蒙古军队和罗卜藏丹津落荒而逃,欲休整之后在第二年东山再起,不过因为第一次的交锋让清政府摸清了叛乱分子的底细,知道蒙古人心不齐,就采用了做思想工作分解敌对势力的方式,使得罗卜藏丹津再没有大部队这个依靠,最后彻底失败。此外还让清朝收复了一大片土地——青海,让刚继位两年的雍正在自己的政绩上添上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