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归元寺:不断探索与实践都市佛教丛林建设

2022-05-19

2月23日,是农历春节的正月初五,我国民间有正月初五祈求财运的习俗。在湖北武汉归元寺,数十万市民前来上香祭拜祈求财运。全寺僧众义工全部动员起来维持秩序,警方更是出动数千警力保障上香祭拜期间的公共安全。归元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兴建,得名于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意,与宝通禅寺、古德寺、莲溪寺并称武汉佛教的“四大丛林”。归元寺是武汉当地香火旺盛的寺院,特别是到了春节期间,有时甚至要接待数十万名香客。同时,归元寺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要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前往礼佛观光。在现代都市中,如何保持“佛教丛林”的本色,同时又能让寺院服务于市民和游客,这一直是归元寺历届方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日前,记者走进归元寺,探访这繁华都市中佛教丛林的建设情况。

归元寺山门隆印方丈在闲暇时间读书学习。受助学子代表在归元寺第四届善缘义助启动仪式现场与隆印方丈(后排右二)等合影留念。法师们上殿诵经。读佛经是法师们每天的必修课。法师们过堂。归元寺在“全国助残日”组织义卖活动,众多佛友积极参与。 服务大众也是一种修行

过去,大多数人认为,出家为僧就是为了摆脱尘世的烦扰。但如今的情况是,出家人不仅很难摆脱尘世,有时可能还要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世间俗事中来。面对这种情况,归元寺是如何应对的呢?现任方丈隆印法师说:“僧人出家来到寺院,肯定是想学习修行。但僧人的修行是很难彻底脱离社会的,尤其在繁华都市中的大寺院修行,更是对僧人和寺院管理的考验。如何在寺院日常事务繁多的情况下保证常住们的修行?在寺院服务大众是否也是一种修行?我一直在跟寺院常住们讨论这些问题。”归元寺有常住僧人50人,每人都有自己负责的日常事务,每天的修行与学习只能在空闲的时间进行。负责客堂日常事务的宏悟法师说:“我们坚持每天早晚上殿诵经,没有外出事务时,一定在寺院过堂(吃斋饭),每天按照戒律行、住、坐、卧就是我们日常的修行。”“每天几乎都要到晚上9点以后才能有自己的时间。我喜欢看书,经书、社科类书籍都是我感兴趣的;我还喜欢思考,有时天马行空般地想,一晃就到12点了。但我们必须早上4点起来上早课,所以我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80后”知容师心一法师说。心一法师要负责寺院的各类接待事务,每天找他的电话不停,“可能正是因为每天能专门用于学习修行的时间不多,反而让我更加珍惜修行,效率也更高。而且方丈特别鼓励大家学习,只要你有想法、有方向,他会创造条件让你出去学习。”心一法师一直对社会学、哲学感兴趣,现在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他的下一步规划是到德国学习哲学。“在中国佛学院系统学习了中国哲学,在德国可以学习西方哲学史,让自己了解得更多、更全面。而且多走出去看看,开阔眼界也是很好的事情。”问及心一法师如何过语言关,他胸有成竹地说:“先自学着吧。”在隆印的客房里,记者看到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方丈也关心国事?这让记者很感兴趣。隆印告诉记者:“统战部门和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经常会对我们进行培训,在提到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些理念时,我感觉其中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对宗教场所的管理和自己的修行很有益处。我平时出寺院,一有时间就带回几本书,学界、教界、政界的都有。”2012年,隆印开始攻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专业的博士学位,“中国文化三足鼎立——儒、释、道。除此,还有伊斯兰教、基督宗教、民间信仰,我都希望去了解。了解了别的宗教,才有对话和交流的空间,宗教和谐才可能实现。”隆印这种对学术孜孜以求的精神在寺内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寺院常住们在繁忙当中大多能保持好学勤修的进取精神。寺院有一些常住出家前因为各种原因辍学了,隆印便鼓励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他收集武汉有关单位举办讲座的信息,要求常住们尽量前往参加。只要谁提出了外出学习的计划,隆印都会无条件支持。他说:“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如果僧人只顾念经、做法事,就会无法跟人交流,就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节奏。寺院需要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为此,归元寺计划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寺里成立佛教研究所,利用社会力量培养佛教人才。“研究所可以通过讲座形式提高寺院僧人的知识文化水平;通过鼓励僧人参与研究提高研究水平;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佛教经典、戒律清规以及各种技能,促进僧众综合素质的提高。”隆印对佛教研究所充满了期待。

道风建设贵在细节与坚持

近年来,中国佛教界一直在提倡加强道风建设。在这方面,归元寺从细节入手,并做到了持之以恒。“僧人是清净和合的体现,是人天师表、众生典范,如果一个寺院戒律松弛,就会使僧人不伦不类,遭世人讥嫌。一个寺院的兴盛,乃至整个佛教的发展,根本的在于加强寺院的道风建设。道风就是僧人共住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因为隆印法师秉承这样的理念,归元寺一直不断加强道风建设,以戒为师,以戒行事。多年来,归元寺一直严格遵守佛陀制订的戒律。沙弥进入寺院首先要学习《沙弥十戒》,比丘要学习《四分律比丘戒》、《梵网菩萨戒》等戒律。每月初一、十五坚持布萨诵戒,严格按照丛林寺院的规矩行事。寺院常住僧人的行、住、坐、卧,包括言谈举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僧人要僧衣整齐,穿大褂、僧鞋、僧袜,做到“僧装、素食、独身”,树立僧人的良好形象。归元寺有常住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寺里制订了《共住规约》,其中三条:“全寺僧众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爱国爱教,以寺为家,勤修三学,恪守六和,违者不共住;三五成群山门外嬉戏杂话放逸,有失威仪者罚,不服者出院;早晚课诵,二时斋供,念佛,布萨,出坡不随众者罚,不服者出院,公事、有病、年老体弱者除外。”心一法师介绍说:“我们规定,白天无事,常住不能出门。如果有事外出,必须注意形象。僧人的形象不仅代表寺院,也代表整个僧团,我们必须维护僧团形象。无外出事务的常住必须每天上早晚殿,缺殿一次跪香一炷。以前曾实行过考勤,缺殿的要扣生活费,但效果不理想。后来还是沿用了跪香的遗轨。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可以用,但如果效果不如传统的做法,我们就延续传统的、大家都认可的管理办法。”到归元寺当常住僧人,是要走一定的程序的。首先,要求常住的僧人要有出家人的威仪,得到认可后可以在寺里住3天,看对寺院是否习惯;如果前3天通过了,可以讨单在寺院住3个月,其间没有任何生活补助和供奉;3个月后,如果前来挂单的僧人决定在寺院共住,寺院会在接下来的4个月向他发放基本生活补助,4个月后,前来挂单的僧人才能与寺院其他常住有同样的待遇。心一法师说:“归元寺制订这样的程序,一方面是考察前来共住的僧人,一方面也是给僧人适应的时间,是一个双向选择和磨合。”心一法师认为,僧团的形象是需要塑造的,僧人的素质和威仪是可以训练的。“去年我带领寺院僧众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玉龙寺参加法会,大家的形象都很好,举止很有威仪,我挺骄傲的。”心一法师说,准备建议今年多组织寺院法师们共修,以增强僧团的团结力量。当问及“在寺院这么多年受谁的影响最大”时,心一法师说:“当然是方丈。方丈不善言辞,却总是以身作则。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围巾用了十几年,衣服上常有补丁。方丈对工程很在行,总是事必躬亲,做事追求完美,要求做工作要有效率。我不断跟他学做人、学处事,心性得到了磨练。”心一法师告诉记者,不论日常多繁忙,隆印方丈每天坚持带头上早晚课,即使外出办事,也尽量回寺院与常住一起过堂。隆印始终认为,道风建设不是喊口号,不是搞形式,而是要从细节入手并不断坚持。隆冬的武汉,湿冷得让人难以忍受,但隆印的客房既没有空调,也没有其他取暖设施。隆印就穿着单薄的僧装,坐在没有座垫的木椅上,跟记者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记者观察到偌大的大殿没有开灯,心一法师说:“隆印方丈就是这样,奉行环保,提倡节俭,一直如此。”

从实际出发进行制度建设

归元寺多年来坚持组织常住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法》等法规,并先后制订了《共住规约》、《客堂规约》、《财务制度》、《库房管理制度》、《禅净堂制度》等,各寮口切实抓管理、严制度,树立了寺院的良好形象,保持了寺院的清净庄严。归元寺是一个以实木建筑为主的古寺,消防安全是大事。归元寺做到了消防设备全覆盖,消防演习年年进行。真容法师介绍说:“消防安全意识要灌输给寺院的每个僧人、居士和保卫人员,而且责任也要落实到个人。归元寺的每个殿堂和房间都有消防安全责任人。”因为寺院里要烧香,所以不能安装烟雾报警器,这就需要寺院的每一个人时时关注火灾隐患,时刻保持警惕。真容法师说:“方丈每天都会巡查寺院,也要求我们经常巡查自己负责的地方,要对每一个水龙头、消防栓了如指掌。”在寺院事务管理上,归元寺采取了丛林管理社会化的办法。比如对于财务管理,就是从社会上招聘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网站也是交给专业人士操作管理。归元寺为保障僧众的权益,还为所有常住僧人购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于归元寺的管理,心一法师有许多想法。前段时间,到其他寺院考察了义工管理的心一法师专门做了一次题为“如何在寺院做义工”的讲座。他说:“深圳弘法寺的义工管理就做得很好,义工们看上去特别专业。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摸索,义工的管理也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义工进行培训和管理,能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

以佛教文化服务社会

归元寺一直坚持佛教文化服务社会的理念和实践。归元寺花大价钱和大力气建造了石木结构的阁楼——圆通阁,隆印方丈说:“未来的城市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孩子们要看中国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多半只能到寺院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留和传承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我们的目的是让大众通过圆通阁这个建筑感受到佛教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圆通阁是近200年来国内较大的阁楼建筑工程,希望将来它不仅是归元寺的标志性建筑,还是整个武汉市的地标性建筑,如黄鹤楼之于武汉一样。”圆通阁一层墙壁上有259件惟妙惟肖的观音石刻雕像;二层中高12米的金丝楠木千手观音造像更是精美绝伦。这些观音造像是按照从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等遗迹临摹而来的观音像雕刻的,归元寺要在圆通阁保存和展示观音造像文化。隆印说:“像归元寺这种历史名寺,必须要有能体现佛教文化、传统文化的建筑,并能传承下去。”隆印认为,佛教文化是可以有利于社会与民众的。修建有传统风格的寺院建筑、展出佛教文物,都是尝试挖掘寺院文化底蕴、以佛教文化服务社会的方法。此外,归元寺还建了一个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正藏图书馆。隆印介绍说:“汉口有市图书馆,武昌有省图书馆,偌大的汉阳却没有像样的图书馆。正藏图书馆的藏书先期以佛学书籍为主,逐渐增加其他门类图书,最终要达到藏书20万册、佛教书籍占到40%的规模。”隆印对图书馆寄望甚高:“佛教再过10年可能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寺庙的功能肯定要变,它要转向服务,服务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建图书馆就是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想在图书馆开办‘百科讲堂’,请一些知名的学者、专家来为民众开设讲座,让图书馆真正成为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场所。”佛教文物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归元寺特别注重对佛教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如今,归元寺藏经阁的经书不乏佛学珍本,有的甚至是孤本,十分宝贵。藏经阁是1998年落架大修后的建筑,外立面基本上保持了藏经阁的原制式、原风格和原规模,内部则全方位加强了安保设施。在归元寺的镇寺之宝中,位列第一的就是晚清制作的“干漆夹贮脱胎贴金”罗汉像。2000年9月,归元寺崭新的罗汉堂在原址上竣工落成,建筑外观保持了原有风貌。罗汉堂内的水电设施安装合理,消防设施完备,并设置了天窗,保证了通风和采光,同时也可以调节四季温差的变化,保护罗汉像。在现代传播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归元寺作为一座典型的都市寺庙,经过近年来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在运用新媒体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行之有效的做法。归元寺官方网站是代表寺院文化形象的窗口。为了让网民更加快捷、方便、全面地浏览网页,更深刻地感受“网站里的佛教文化”,归元寺官网着重实现网站平台的互动性,并引进了cad三维制图技术,可以让网民有一个直观、立体的视觉效果。此外,归元寺还结合寺中佛教瑰宝五百罗汉,开设了“在线数罗汉”的小游戏。2010年8月30日,归元寺“归元隆印”微博开通,归元寺官方微博同步开通。微博根据用户年龄特点和佛学修行程度,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在线信众互动,将佛法知识通俗化。同时,尽量及时回答信众学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讲学弘法方式拉近了普通民众与佛教的距离,目前关注“归元隆印”的网友近300万余人次。微博每发一篇博文、每讲一段佛法,都会引来数百名网友的跟帖回复,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参与到佛法的学习与实践中来。隆印说:“传播佛法,开启大众智慧,本就是出家人应做的事情。弘法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希望我对佛法的理解通过微博的传播,能给人哪怕是一点点的启迪,让他们平常的生活充满更多的智慧与快乐。算是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祈福文化历来是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农历大年初一到归元寺烧头香和初五拜财神是武汉当地乃至湖北省民众的一项传统民俗。之前因人数众多,过量的焚香燃烛使归元禅寺过年期间烟雾缭绕,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对紧邻寺院周边的大量民居也造成火灾威胁。为消除隐患,归元寺开始改变传统烧香祈福方式,自2011年起,实行环保、便捷的“电子祈福”。这在全国寺庙中属首创,并得到很多寺院的认可。在灵活运用现代传媒上,这些探索及努力所收到的实效日益彰显。目前,到归元寺的信众,由原来的老人多、妇女多、病残多、文盲半文盲多,逐步向年轻化、高学历化人群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开始关注佛教、接触佛教、了解佛教。隆印说:“有的新媒体网络平台也传播一些不健康及对佛教质疑的信息,给弘扬佛法带来负面的影响。这需要我们更加注重甄别良莠,以更好地引导人们从善弃痴,正信正行。”

(本版图片由归元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