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大清朝是如何贴对联的 以及“倒”福的来历

2022-05-19

在古代,新年(古称元旦)之日有贴福的风俗习惯,这个习俗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

西周取代商朝之后,姜太公封各路神仙,众路神仙都快封的差不多了。但是此时,“后院”起火了,姜太公那位十分泼辣的夫人也来讨要神位。太公无奈之下,只得封她个“穷神”(当然也有说是倒霉神的),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她都不能进去。

网络配图

于是,民间家家户户贴“福”,燃放爆竹,用来驱赶这位不受欢迎的“穷神”。不管人们最初贴福的动机是什么,但从现在看,“福”就是幸福的代名词,是福气的象征,大红“福”字寄托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

在民间传统中,“福”字可用来倒着贴。追根溯源,“福”字倒贴的由来得益于清代恭亲王管家的“将错就错”。

有一年元旦,恭亲王府的大管家命人把“福”字贴在大门上。谁承想这个下人不识字,居然把“福”字给贴倒了。恭亲王知道后勃然大怒。这大管家毕竟见过世面,脑瓜灵活,他立马跪倒在地上说道:“奴才常听人说亲王福大寿高,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祥之兆啊!“这样一来,恭亲王的脸色由阴转晴了,一高兴重赏了大管家和他的家人。所以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在过春节的时候有意把“福”字倒着贴,以图吉利。

[page]

“福”寓意不凡,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执笔。如果是皇帝亲自执笔,意义就更是非同凡响。清朝虽然源自关外,大清皇帝们的文字功底可不低。

据记载,康熙皇帝是第一个手书“福”字赏赐给大臣的大清皇帝,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是翰林院编修查慎行。到了乾隆时,每年都要在重华宫举行书“福”大典,赐“福”之笔也刻上了“赐福苍生”四字,意为御赐福字,福归天下。

网络配图

臣子得到御赐“福”字,断不会贴在门上,得要供起来以光宗耀祖。在乾隆朝当了30多年尚书的王际华,就有幸得到御赐24幅“福”字,将其装裱悬挂,起名“二十四福堂”。自此后世皇帝纷纷效仿,从而使得清帝御赐“福”字习俗成为典制。

每当春节来临,除了贴福字,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红纸黑字抑或是红纸金字的春联往门上、柱子上一贴,即位节日增色,又反映了人们的祝福企盼。

一张大红纸,在上面笔走龙蛇地写上一幅对联,即喜庆又文气。但奇怪的是,春节时大清的皇宫、王府、宗室一律悬挂的是白色春联。

[page]

满族人有“尚白贱红”的风俗,在早期的满人看来,作为狩猎民族来说,红颜色代表着不“吉利”。因为在森林里狩猎时,红色是最易受到野兽攻击的颜色。所以,满族猎人一般不穿红色衣服,而是穿白色衣服。

但是,随着清朝入关以后,满族人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尚白贱红”的习俗也慢慢转变,在对联外形上会把白色对联镶上蓝边或红边。

网络配图

此后,也有不少满人向汉人学习,采用大红纸来书写对联,所以,白色的对联,也就成为清代皇宫过年的特有对联了。宫廷内元旦之日的盛大排场是少不了的,但也有节俭的一面。

就贴对联而言,清廷过年贴对联时采用的是挂的方式,与民间人们常用粘贴的方式不同,这样既环保又可重复使用。

最后多啰嗦一下,值此新年到来之际,小编携内人、小女恭贺各位新年快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