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批前的三战吕布,斩颜良,瓦口关等等
众三国迷谈及武将决斗细节时,往往引用清人毛氏父子修订本为凭,也许有必要再参考更早的版本,而且俺个人认为,老本倒有其"优秀"的地方,反而被改坏了,改坏之处,反成"经典",说句玩笑,这是"贻害至今"啊。
前文谈到了明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夏侯惇,顺便说了下张郃等人。下面谈谈其它的重要人物情节。大家自己可以评判究竟是明本好,还是毛本高。
1)虎牢关三战吕布
明本写到:吕追公孙瓒时,张飞赶到,吕布来战张飞,"飞抖擞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这样的描写,吕布自然武艺更高些,但是张飞同样显得勇猛异常,不畏强敌,还有杀得性起就大吼的习惯。另外,明本以"古人"名义配的赞诗,提到张飞出马时,有"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句,基本上也是承认吕张未分胜负,不过综合正文,读者会有吕布武功高出一筹但是对张飞并无压倒优势的印象。
到了毛本,"张飞渐渐枪法散乱"一句就被删掉,改为"连斗五十余和,不分胜负"。张飞的武艺被拔高,但是三战吕布的戏剧性似乎倒减弱了。
2)白马隘口斩颜良
明本这样描写:"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与马下。。。" 随后有评注提到,刘备嘱咐过颜良,让他留意关羽,还描述了他的外貌,颜良以为关羽是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
毛本在描写关公冲入河北军中,颜良正要问话时,加了"措手不及"一句,然后将"斩"字改为"刺",突显关公的迅猛。还有评注说:"杀得出其不意,所以谓之刺。"至于颜良以为关羽来投奔的细节,则略过不提。
后来关公走了麦城丢了性命,冤魂不散,愤愤不平,明本写到,有禅师见了关公灵魂,大喝一声:颜良安在?关公顿时醒悟。禅师还对关羽说,当年颜良"不待与公相斗,公突然刺之,此人于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乎?",因此吕蒙设计害你,也没什么好抱怨吧。关公于是入了佛门,常常显圣。
这段文字,进一步说明当初颜良无意和关羽拼斗却被关羽袭杀。
在毛本里,这样的处理似乎影响关公高大形象。修改后,老法师对关公说,"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 颜良以为关羽来投奔却遭刺杀一事,被彻底抹掉。
3)瓦口张飞战张郃
诸葛亮决心除掉张郃时,曾对左右说,"尝闻张益德大战张郃,人皆惊惧"。他指的当是瓦口关大战。在描写瓦口之战时,毛本也修改了细节。
明本写到,张郃劫寨上当,张飞直取张郃,"两下牙将各自拒住。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 张郃只盼救兵,但是救兵被杀退, "郃与飞死战百十余合,山上火起,已被张飞夺了寨栅。张郃败走。"
在毛本里,二张夜战"百十余合"一句被删去了,只留了过招"三五十合"一句。
毛氏或许觉得让张郃与张飞走上百十余合抬举了张郃,贬低了张飞? 其实,这样的"死战"才留下"人皆惊惧"的佳话。这么一改,前后不那么搭配了。而且,明本给人的印象是,张郃武艺精良,但是胆气不足,而一但死战,也足以应对强敌。当然,即使他在瓦口关死战的时候,也是指望能有援兵到来,一旦大势已去,就败逃了。大将比武,不是简单的谁胜过谁,而是和具体形势与个人性格以及临场发挥等诸多因素有关。明本描写武打时,常有某某先前败在某某手下,但是后来又来挑战,或者张三打败过李四但是却没有战胜好象还不如立四的王五,等等,这些看似缺乏一贯性,但是其实更有意思。而毛本的整理,看着好象一切都很有逻辑,很有预见性,A大于B,B大于C,而A一定也大于C。这么一理顺,俺觉得,反使情节简单化了。
除了这种"技术"整理外,毛纶,毛宗岗父子还有"政治"动机,有意识地抬高刘氏阵营的英雄。
当然,这些三国故事本来也是虚构,偏离了史实。毛氏不是篡改历史,而是进行文学修订。对此或许也是见仁见智吧。如果哪位是"亲刘派"和"崇关派",可能会举双手支持这种修改呢。
另外,在文字方面,明本也有粗糙的地方。
依据明弘治本整理的"三国志通俗演义"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刷为27万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三国志通俗演义"分上下册,并有前言,谈到此本与后来毛本的不同,也就是毛本进一步尊刘抑曹,还举了一些毛本处理曹刘的例子,主要是删去或淡化原文说曹操的好话,略去对刘备的不利评论。
其实,不只是对曹刘,毛本对双方阵营的武将,也"大动了手脚"。
- 上一篇:奥连特兄弟会的法国鼓乐
- 下一篇:唐朝秘闻:哪个是大唐王朝最美的单亲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