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三国时期战争综述: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2022-05-19

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各政权间战争频繁。魏、蜀、吴三国与西晋初,在治军、谋略、指挥、科技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水战和攻守城战的战术、技术有较大发展。府兵制的创立在中国军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继承和发展了孙伍的军事思想。东汉末的黄巾农民起义,摧毁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随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曹操在兖州之战收编黄巾军10余万,实力大增;继而破张绣、灭吕布、败刘备,于官渡之战以弱胜强又击败力量最强的袁绍,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及北方。孙策决策南渡,破刘繇、败王郎、灭黄祖,开拓了江东(今长江芜湖下游以南地区),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刘备此时尚依附刘表、寄寓荆襄。曹、孙、刘三家均识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战略地位重要,皆欲取而据之。曹操先机制敌,北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后(白狼山之战),乘刘表新丧出兵南下,收降刘琮,击败刘备,占领了江陵(今属湖北)。曹操企图乘胜一举尽歼刘备、孙权,反而促使孙、刘联盟,导致赤壁之战,兵败撤军,荆州为三家瓜分,刘备获得立足之地。曹操退回中原后,对刘、孙暂取守势战略,用兵关中(今陕西中部)、陇右(今甘肃陇山西);孙权则致力于扬州(时治今南京市)、交州(治今越南北宁省仙游东);刘备乘间袭取益州(治今成都市)(益州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开始形成。三国务为自保及发展,不断争夺战略要地:孙、曹争夺淮南,在合肥(今合肥市西北)(合肥之战)、皖城(今安徽潜山北)(皖城之战)、濡须坞(今安徽无为东北)五战,互有胜负;刘、曹争夺汉中(今属陕西)(汉中之战),经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一战,曹军败退长安(今西安西北)。随后又发生三家争夺荆州之战。荆州蜀将关羽,乘刘备攻占汉中、孙权进攻合肥之有利时机,北攻樊城(今湖北襄樊)(樊城之战),企图夺取曹军占据的荆州二郡,为实施诸葛亮两路出兵恢复汉室的战略计划作好准备。而孙权却与曹操联合,乘关羽后方空虚用吕蒙袭占江陵(江陵之战),俘杀关羽。刘备为夺回荆州,东进攻吴,在夷陵之战中败于吴将陆逊。孙权夺取了蜀占荆州四郡,并控制了上游,获得战役上的胜利;曹操运用谋略实施离间,拆散了孙、刘联盟,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唯刘备丧地损兵,成为三角斗争中的失败者,战略地位大为削弱,已无力实现两路出兵恢复汉室的战略计划。曹操死后,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刘备、孙权亦相继称帝,三国鼎立局面于是确立。魏文帝曹丕曾两次攻吴,均因水军不强,难越长江天堑。蜀昭烈帝刘备死后,诸葛亮迅速恢复蜀、吴联盟,摆脱两面作战的不利局势,尔后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南中之战),巩固后方,积极准备北进。五次由祁山(今甘肃东南部渭水、西汉水间)攻魏,均因魏军采取坚壁拒守方针,无功而返(诸葛亮攻魏之战)。此间,孙权与蜀呼应,曾三次在淮南攻魏,亦均无功而还。大将军司马昭掌握魏国大权后,开始筹划统一全国。根据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用兵原则及控制长江上游的战略需要,于魏景元四年(263年)三路进军,发动灭蜀之战(魏灭蜀之战)。镇西将军邓艾偷渡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突至江油(今四川江由北),攻破绵竹(今四川德阳北),迫使蜀后主刘禅投降,蜀汉亡。晋武帝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建立晋政权后,在经过充分的战争准备后,于太康元年(280年)水陆协同,顺江而下,多路进军,以战略突袭一举灭吴(晋灭吴之战),结束了三国分立局面。[page]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开始,至晋统一中国的近100年中,共发生较大的作战150余次。三国时期的军事统帅、将领及参谋人员,多为知识分子出身,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既精于治军用兵,又善于组织战役,兼备指挥、谋略才能,曹操、诸葛亮等军事家是其中的主要代表。所以三国战争呈现出斗智与斗力结合、政治与军事并重,以谋略制胜的突出特点。在“国家战略”上,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战略思想:重视建立稳固的战略基地,强调以政治、外交手段谋取有利的战略地位和力避两面作战。为扩大兵源,充实军粮,大量收编少数民族。如曹魏用乌桓,孙吴用山越,蜀汉用青羌等;实行世兵制屯田制;注意修河渠,通粮道。因地理条件不同,曹魏以骑兵为主兵,孙吴以水军为主兵,蜀汉以步兵为主兵。在策略和战术运用上,已达于相当完善阶段:攻心、用间、伐交、示形,以及突袭、伏击、火攻、水攻等已普遍使用;地道战、攻坚战、山地战、江河作战,亦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火攻,三次战略性战役均为火攻制胜:官渡之战焚敌军粮,赤壁之战焚敌战船,夷陵之战焚敌营寨。又如水上作战,吴舰队不仅可进攻辽东实行近海作战,而且还远征夷州(今台湾)进行外海作战,将台湾纳入中国政权的管辖体系。在军事科技方面也有所发展,出现了木牛流马、记里鼓车、指南车和快速连弩等。但是连年残酷的战争对社会经济,人口,生产等影响是深远而消极的,最关键的是晋短暂的一统天下没有及时产生出一套与当时历史,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统治体系,使其非但未能结束分裂的乱世局面,反而拉开了两晋南北朝历时300年更大规模分裂、杀戮局面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