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太监不能当将军?盘点史上两位太监将军,一人杀敌卫国,救下杨六郎,另外一人号称“千古第一贤宦”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宦官,然而说到这个此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是负面的,如赵高,魏忠贤等,然而这其中也有不少忠义之士,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谁说太监不能当将军?盘点史上两位太监将军,一人杀敌卫国,救下杨六郎,另外一人号称“千古第一贤宦”。
太监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不过是服侍君王,以及君王后妃家眷们的奴才;而除了作为宫廷中的专属奴才外,人们对太监的另外一个印象大概就是乱政。
比如说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导火索就是宦官专政的“十常侍之乱”,而到了明朝,这种宦官专政之事更为猖狂,明朝特权监察机构中的东西两厂,管事者均为太监,而明朝灭亡,最大的导火索就是宦官监魏忠贤了。
不过有一个宦官也是人,不能以一论全,宦官里有坏的,自然也有好的,其实宦官再如何,他们也只不过是臣子,如果君王治下清明,那宦官自然是把趁手的工具;但如果君王自己荒淫无道,那么重用的宦官自然也是钻营之辈。
第一位 秦翰
秦翰13岁进宫当太监,后来有机会跟随崔彦大将军讨伐辽国,在这场战斗中表现非常优秀,受到宋太宗赏识,有了机会升官,并且在以后的日子中一直在军中效力,立下了很多功劳。在后来多次讨伐辽国和西夏时,他的军事能力就更加明显突出了,归纳为“勇谋兼备”这四个字。这四个字看起来普通,但是要想都做到确实一件很难的事情,连大将军也没几个人都能够兼备勇谋。
在勇方面表现为敢于冲在第一线作战,在捍卫边境时多次立大功。
宋代在经过高粱河之战的惨败之后,更兼辽国乘此盛势,大军强势南下。大宋边境情势万分危急。两军于满城对阵,秦翰率一支骑兵,绕至辽军后翼穷追猛打,将辽军打得猝不及防,杀敌上万。满城战役的取胜,终于为大宋扳回较为关键的一局,大宋终于稳住局面,夺回主动权。太宗亦由此对秦翰赞赏有加。
在后来的澶渊之战中,秦翰亦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澶渊之战之初,辽军屡战屡胜,而秦翰的勇猛善战终于再一次为大宋力挽狂澜,扭转败局。秦翰在澶渊城中通宵达旦地修葺城池,备好军械,七十余日未脱铠甲。辽军总攻之后,秦翰手下一众将士已在森严戒备地备战之中,辽将萧达凛于攻城之时,被秦翰麾下的弓弩手射中,一箭毙命。而澶渊之战的转折,正就是萧达凛之死,辽国不得不终结武力灭宋之意图,双方罢兵议和。
秦翰戎马一生,据史书载,秦翰文武双全,前后负伤多达49次,其勇武可见一斑。但事实是,秦翰一生共受伤50次,在他上战场前,另曾负伤一次,只是,这次负伤未曾为他带来任何荣誉,反成他一生之耻,令他终终其一生未曾娶妻。
只因秦翰早年在入宫之时曾净身,是故即便日后驰骋沙场,屡建奇功,但此次负伤却令他一生含悲忍辱。甚至史官之笔已对此不无偏见,致其功业被有意无意地被压制,一代名将却声名未显。
第二位 高力士
高力士是潘洲人,原名冯元一,出身还不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乍这么一看,高力士出身在一个想当不错的家庭里面,按说犯不着去做宦官的。因为在史上,大部分的宦官和太监都是因为家中贫寒没有好出路,才被迫无奈去当太监的,以此来为家中贴补家用,但是高力士却不一样,那么高力士为何出身官僚之家,家庭富足,为何却做了太监?原因还得从他老爸说起。
高力士的父亲是冯君衡,曾经担任潘州刺史。后来有人报告岭南流人谋反,武则天就派遣酷吏代表人物万国俊去广州调查此事。结果事情原本没有多严重,可是万国俊为了邀功,就残忍地冤杀上千人。作为潘州刺史的冯君衡也没逃脱万国俊的魔掌,其中原因大概是没有给万国俊送银子或送足银子。冯君衡被冤杀,家产被抄没。当时还年幼的高力士,无依无靠,就成为岭南讨击使李千里的政治“礼品”。
当时,恰逢武则天为了巩固权力进行大洗牌,尤其对李唐皇室的人毫不留情,李千里作为李恪的大儿子,身为李唐皇室子孙,他为了自保,给武则天献了好几次“符瑞诸异物”。后来,李千里知武则天笃信佛事,又见冯元一机敏聪明,就为其改名“力士”,与另一个唤作“金刚”的阉童,一块进献武则天。高力士,这个名字就这样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高力士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当然最重要的是特有眼色,聪慧还乖巧。对于太监来说有眼 色真的太重要了,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武则天才会夸他“黠惠”。也正是因此,高力士才有机会去“习艺馆”学习骑术和文化。而且让高力士侍奉在武则天的左右,作为太监阶层,这算是万分荣幸的事情了,要知道有的太监一辈子都没有靠近武则天的机会呢。更重要的是皇帝身边的太监看似无官品,或官品不高,但却比朝中许多大臣有面多了。但是,如此良机,却让高力士给丢掉了。原因是什么?
其中原因说来也很可笑,有一日正好轮到高力士值晚班,结果因为武则天晚上睡觉蹬被子,高力士没有及时的去把被子盖好,第二天武则天感冒,结果高力士被一顿暴打逐出宫去。那么高力士的人生就这么完蛋了吗?不,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呢!一个贵人的出现把高力士从人生的低谷给提了起来。
此贵人便是宦官高延福,高延福不仅收留了高力士,还收高力士做了他的义子。高力士的命运,从高延福这里再次改变。太监都没有传宗接代的能力,所以,收养子作为一种间接解决香火延续的办法,在太监中是比较流行的。因此,高延福既然收高力士为义子,那么其中的想法是不言而喻的,于是,被李千里改名为“力士”的冯元一,到高延福这里最终连姓也改了,跟了高延福的“高”姓。
可以说,高力士的姓名经历了两个转折,原姓名为冯元一;被李千里改名力士后,为冯力士;最后被高延福改姓后,为高力士。
高力士在高延福那里,经过一年的调教和成长,变化非常大,外形越来越英俊,办事越来越有眼力价,整个人自然是越来越机灵。武则天听说后,立即又把高力士召回身边,封为“宫帷丞”。
不过改变高力士命运的,应该说还是他自己。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看你怎么做了。在目睹了神龙政变那样的宫廷争斗后,高力士也越来越成熟,办事也越来越老道。尤其是李显继位后,高力士看着这个被老婆女儿控制的皇帝,就知道这皇帝是做不长的,因此,高力士后来才会把目光投向临淄王李隆基。
且说李显登基最高兴的莫过于皇后,皇后是武则天的忠实粉丝,一直坚信女人治理天下也是有一手的,所以韦家的事业越做越大,在一旁的高力士实在是束手无策,一边看着毫无作用的李显,另一边是韦家政权,想好好看看李家的后人,但剩下的多是歪瓜裂枣不中用的,唯有李隆基有帝王之才干,从这一点来,高力士还是很有眼光的。
但是想帮助李隆基上位,也是需要把握时机的,毕竟宫廷争斗胜负都是瞬息万变的。710年李显暴毙,韦皇后因为非常崇拜武则天,所以她也想效仿一下武则天,想把偌大的唐朝资产划归到自己名下,让李唐变成韦唐,可是想更换江山的董事长,哪有那么容易?何况韦皇后的智商比武则天差远了。
就在这时,李隆基和姑妈太平公主联手,在高力士的帮助之下,他们发动政变,带兵入宫杀死了韦皇后。帝位经过李旦短暂的过渡之后,顺利来到了李隆基的手中。李隆基做皇帝,高力士的显贵人生也跟着开始崛起。
开元初年,高力士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要知道唐朝的宦官监军权利,可是高于地方节度使的。李隆基对高力士那是万分信任,曾言道:“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高力士因此地位水涨船高,可以算得上是权倾朝野。
尽管如此,高力士对李隆基依旧忠心耿耿,天宝初年,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天宝七年,加官骠骑大将军。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高力士一路护送李隆基逃亡,其中杨贵妃因军变惨死马嵬驿,就是高力士奉命去收的尸。
同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不久后李隆基回长安,高力士因一路忠心,加官开府仪同三司。公元760年,因被李辅国陷害,高力士盛极转衰,流放黔中道。公元762年,天下大赦,高力士因此回归,结果在朗州时方才直到李隆基已经驾崩。
这位陪伴了李隆基从最辉煌时刻到最落魄时刻的千古第一宦官,惊闻此噩耗竟忍不住嚎啕大哭,吐血而亡。死后唐代宗李豫念其忠义,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