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从一次“胜仗”看关羽的失败本性

2022-05-19

印象中,刘备在开疆扩土阶段,只有长沙一城是关羽取下的,也可以算是关羽的一次胜利吧,但我无法欣赏这样的胜利。同样是500万,有些人是靠自己的努力挣来的,有人是运气好彩票中来的,甚至很多人是巧取豪夺来的,所以最终结果并不是评价一个人的主要依据。相比一次靠运气的成功,我更欣赏悲壮的失败,比如出师未捷的诸葛亮

回到主题,来分析一下长沙之战的过程。“只消本部五百校刀手,定斩黄忠韩玄之首”在很多人眼中,关羽的这句话是极其豪迈,尽显英雄气慨,(我12岁时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也是他们喜欢关羽的一个重要理由。在我看来,这句话却是尽显了关羽的匹夫本色,即使没有后来的荆州之败,只此一句话,就说明关羽的水平不过一高级古惑仔罢了。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关羽完全不了解黄忠及长沙守备的情报,这是不知彼;在此情况下却硬是视对手为无物,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关羽的实力完全没有自己想像得那么强,这是不知已。不知已,不知彼,即轻兵前往,看来关羽此行只好看运气了,因为他除了所谓的“勇气”外,好像什么都没有。而这种“勇气”正是古惑仔们最看重最需要的,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各种流民组织都喜欢关羽了。

先假设我们不知道最后的战况,只看双方的准备情况,来简单分析一下关羽攻长沙都可能会发生几种情况。

第一,若长沙方面拒不出战,死守城池,则关羽军不可能胜利。

第二,若长沙方面事先得到情报,了解了关羽军的实力,而预先设下伏兵,不用太多,十而围,5000人足够,包围关羽军,则关羽军必然全军覆没。

之所以没有发生上述两种情况,完全是因为关羽运气太好,居然遇上了韩玄这个更加白痴的人。

第三,也是战役前三天发生的实际情况,黄忠老将不屑于用任何手段,选择了骑士气度,堂堂正正面对面、单对单的教训关羽,双方是个平手,而事实上守方战平攻方那就是胜利。

这时关羽已经完全无计可施,没有任何办法实现他自己说过的话。如果不是老天帮忙,除了承认失败不知他还能做些什么。最后的胜利只是因为魏延奇迹般的反水,杀了韩玄,迎刘备进城,我看不出此次胜利和关羽有什么关系。

轻易开口下保证的人往往都是非常浮躁的,他们这样的人只有运气特好的时候才会偶尔赌徒般赢个一两次,但大部分最后都会以悲剧收场,关羽的一生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行事只凭一时冲动,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所以他数次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给蜀汉带来无法挽救的损失。

以500人去进攻对方的城池,只有匹夫之勇的无知之人才会做出这种事,也只有与此人同类以及再等而下的人才会欣赏这样的行为。视战争为儿戏,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完全不计后果,根本不知“慎重”为何物,这就是关羽。

当然要赢得战争需要冒险精神,但不是如此不负责任、没有计划的冒险,关羽的行为还不配叫冒险,只能叫不计死活的蛮干。白起攻楚、背水一战、破斧沉舟……这些战役看起来风险都很大,但却都是指挥者在知已知彼、细致分析后制定的正确战术,实际风险远没有看起来那样大,甚至可以说在战斗打响前已经稳操胜券。关羽在作这个冒险行动前有没有一点点的思考,计划呢?

真正懂得战争的人是不会为虚名而让自己随便冒险的,所以他们才不会失败。白起敢以几万对几十万孤军深入楚地作战,因为那是战略奇袭,以有备而攻无备,看似冒险,但胜算极大;却在看似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抗命不领兵攻赵,秦王一意孤行,果然兵败。不打无准备之仗,适时而动才是真正的大将之风。所有的常胜将军,在战役发起前都会尽可能多的多要些兵,物资。以弱胜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且既然是弱方就更要集中所有能集中起来的资源。

如关羽般因为面子而为了冒险而冒险的打法,只能说是三岁小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