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四大名窟巡礼
中国的石窟,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佛教的活动历史和当时的生活情景,生活情景,而且也体现了中国工艺大师们的精湛技艺和他们的审美观,这些高超的雕刻、塑像、绘画都极具神韵,人物禽兽,栩栩如生,背景广阔,虚实相间;云霞飘逸,色彩斑烂。四大名窟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地区,是这一带几座石窟的总称,计有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其中,又以莫高窟建成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其余则为莫高窟的分支。
莫高窟在今甘肃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断崖上,所占崖面全长1618米,绝大部分洞窟分布在南段长约1000米的地段内,仅有少量在崖壁的北端。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说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历经了前秦、北凉、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朝代,共留存大小洞窟491座,塑像2400多躯。莫高窟采用木构建筑,现多已毁灭,仅存唐宋时期的木构窟檐5座。这些塑像、窟檐和45000余平方米的壁画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敦煌艺术。
莫高窟亦称千佛洞,目前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现尚存有北魏至元代的佛窟492个。它是一群由建筑、雕塑、绘画组成的综合体,尤其以壁画为主。现存壁画总面积达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身,塑像最高的30多米,最小仅10多厘米。壁画有佛经故事和单纯佛像两类,单纯佛像有说法图、菩萨、罗汉、千手千眼观音、地藏菩萨等。故事多为佛本生故事,如《萨垂太子本生》,《五百强盗成佛图》,前者描绘萨垂太子舍身饲虎故事,太子裸身卧于中央,四周一群骨瘦如柴的饿虎,主题突出;后者描写五百强盗造反,与官兵交战被擒,后被挖去双眼,医生给他们医好眼睛,都皈依了佛。图用连卷式描写,以五人代五百,栩栩如生。除宗教画外,还有耕作、狩猎、捕鱼、婚丧、歌舞、杂技等生活图像。又有藏经洞;藏有大批古代写本和文物,佛教数量也很多。后来被外国探险家偷走了许多。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又称伊阙伊水,位于河南洛阳市南13公里处。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六个朝代400多年才凿成,两山窟龛,密似蜂窝,题记碑碣2700多块。奉先寺为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其中以武则天为模特儿的卢舍那佛是石窟最大的佛像。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储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一聪慧少所形象。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双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谓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达到高度艺术水平。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巨石横亘,石雕林立,蔚为大观。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宝贵资料。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麦积石窟
麦积石窟坐落在甘肃省天水县城东南约30公里的麦积山中。麦积石窟始凿于后秦,其中一米以上者约1000尊顶,133窟为“万佛洞”。五代《五堂闲话》说:“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凿石而成”。麦积山石窟的山石不宜雕刻。故造像多为泥塑,风格清新秀丽。富有生活气息。现壁画大部分剥落,但能依稀看出五代中原画风的面目。
麦积山整个石窟是以泥塑为主。而泥塑可以降低成本,但泥塑必须要有适当的气候条件,如果下雨比较多,天气气候潮湿,泥塑的石窟很难保留千年以上,只有在气候干燥,雨水比较少,而且很少有雾的地方,泥塑的石窟才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麦积山以险、奇、秀和独特的石窟文化而著称。其山海拔1742米,相对比高142米,著名的麦积山石窟便开凿在20—8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洞与洞之间由栈道相连。麦积山石窟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我国第二大艺术宝窟,现存194个洞窟中,共保存了自公元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各代泥塑、石雕7800多件,壁画1000多平方米,北朝“崖阁”8座。并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这里的泥塑可分为高浮塑、园塑、影塑、壁塑4种,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10多厘米,不论是北魏时期的“秀骨清像”,还是隋唐以来的“丰满圆润”,均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麦积山石窟的惊险陡峻,在我国现存石窟中是罕见的。石窟布局独具匠心,层层叠叠。最大洞窟横宽30多米,最小洞窟仅能容身,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连接通达,惊险雄伟。在我国著名的石窟中,唯麦积山石窟景观环境最为秀丽,这里翠柏苍松、山清水秀、溪石相成趣,素有“陇上林泉之冠”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