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假如古代有诺贝尔奖 得奖的古人有谁?

2022-05-19

导读:千万不要以为咱们的老祖宗只擅长文学,要知道,封建社会的中国一直都是全世界经济和技术中心。现在我们开一下脑洞,假如古代也有诺贝尔奖,那得奖的古人都是哪些人呢?

网络配图

物理学奖:墨子

物理学一直是诺贝尔奖的重要奖项。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斐然,在热学、力学、光学、声腔学、电磁学等领域,都有过重要的发现和发明。在古代科学家中,成就最为突出且具开拓性的,当推墨翟。墨翟,即大家常说的墨子。墨翟的物理学成就,主要反映在力学和光学领域。如今大家熟知的杠杆、滑轮、浮力、光的反射、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原理等,墨翟都有研究,其科研成果集中收录在《墨经》一书中。

《墨经》是墨翟和他的弟子们共同完成的杰作。墨翟关于“力”的定义是从人类的体力概念引申出来的。墨翟把人体称为“刑”,即“形”;把人通过举、持、掷、击等方式而产生的运动转移变化过程,叫做“奋”,此即墨翟给“力”下的定义——“刑之所以奋也。”墨翟是中国物理学史上第一个给“力”定义的学者,概述了物理学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此定律的发现者牛顿,在墨翟死了2000多年后才出生。

类似这样的物理学发现,在《墨经》一书中记载不少,比如对“浮力”的认识,也是墨翟的重要发现,这和后来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所建立的浮力原理完全相符,但却比阿基米德早了200年。如果墨翟活在今天,完全有资格与阿基米德、牛顿这些西方大科学家比拼,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page]

医学奖:葛洪

古代中国人在免疫学上的成就是世界医学界所公认的。大家熟知的“以毒攻毒”,就是一种免疫学治病思想,至少在公元4世纪时,古代中国人已将免疫学进行临床应用。晋人葛洪在科研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炼丹、医药等都有建树,在其《肘后备急方》中有一“疗猘犬咬人方”,便是免疫学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疗猘犬咬人方”点明,在被狂犬咬伤以后,把咬人的那只狂犬杀掉,将犬脑敷贴在被咬的伤口上,便可以防治狂犬病,即所谓“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狂犬的脑中含有大量狂犬病病毒及病毒抗体,此方就是“以毒攻毒”,以提高抗病能力,这也是人类狂犬病预防接种的发端。

古人在免疫学上最骄傲的成果,当属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人痘法”。据清俞茂鲲《痘科全镜赋集解》中所记,在明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县(今安徽太平县)开始种痘,由此推广到全国。人痘接种法不久便传到国外,后来更为安全的“牛痘接种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发明的,数不清的人免于天花之灾。

网络配图

化学奖:中国炼丹师群体

古代中国科学家在化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比物理学更为突出,运用更广,至今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便是古代中国化学家的发明。古人在合金发明、酝酿发明、炼丹术、陶瓷工艺、染料油漆等领域,也无不领先于世界。其中的炼丹术,是古代中国化学家最为拿手和热衷研究的项目。

炼丹术在化学上的贡献,反映在对汞、铅、砷、矾及黄白术等研究上。汞,即水银,古代中国炼丹家很早便开始研究水银的变化,并合成了红色硫化汞。这种汞可以说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化工产品之一。

一般认为,化学这门科学是在欧洲中世纪炼丹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欧洲中世纪炼丹术源于阿拉伯炼丹术。阿拉伯炼丹术哪来的?源头在中国,中国炼丹家很早就使用古希腊和埃及人所不知道的硝石和硇砂。炼丹所用的硝石在阿拉伯和埃及叫“中国雪”,在波斯叫“中国盐”,可见中国炼丹家在化学领域的影响力之广。

[page]

经济学奖:子贡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学者已注意到了市场经济规律,形成了一套市场经济理论。“物以稀为贵”一说,就是这一时期的经济研究成果。“物以稀为贵”,是世界公认的理论,其首先提出者为子贡。端木赐,即子贡,孔子的学生,是当时名扬各诸侯国的商业天才,善于贱买贵卖,从中牟取巨额利润。

子贡关于商品供求与价格关系的理论,直接体现在他和孔子的对话中。据《荀子·法行》中所记,子贡曾对孔子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耶。”珉,也是一种玉石,在子贡看来,珉石之所以没有玉值钱,不被人们看重,原因是珉石太多了,这正是“物以稀为贵”理论的核心所在。

当然,这种供求关系理论之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与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当时,各诸侯国都强调发展经济,商品交易趋于活跃。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着名的经济学家,如管仲李悝吴起等,每人都有一套经济理论和治国之道。如果穿越一下,子贡获诺贝尔奖提名,成为最后赢家也许并非意外。

网络配图

最后:

文学奖:……

候选人:屈原《离骚》、曹雪芹《红楼梦》、司马迁《资治通鉴》、李白杜甫白居易……

候选人来头太大名气太牛逼,诺贝尔文学家组委会无法评出,此奖搁置……

最后的最后:

和平奖:王昭君文成公主

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为了和亲安定而背井离乡的女性——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