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真氏学派的由来是什么?西山真氏学派的主张
西山真氏学派
〖西山真氏学派〗南宋真德秀所创学派。真德秀为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号“西山”,学者称“西山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西山学派”。为了同西山先生蔡元定所创“西山学派”相区别,故称“西山真氏学派”。真德秀是继承朱熹之后声望很高的学者,与鹤山学派魏了翁齐名。他是朱熹二传弟子,初从郡人詹体仁游,刻苦钻研程朱理学。庆元五年(1199)进士,继中博学宏辞科。立朝不满十年,奏疏不下数十万言,声震朝廷,四方文士诵其文,想见其风采。又与魏了翁、李燔、张洽、李方子为友,往复探讨义理之学,牢固树立了尊崇朱熹理学之思想。庆元党禁之时,讳言理学,其“独以斯文自任,讲习而服行之。党禁之后,学徒激增,因形成自己的学派。程朱理学得以复盛,其力最多。此派—传数传弟子甚多,著名者有:王□、王应麟、马光祖、金文刚、孔元龙、吕良才、吕敬伯、江□、刘炎、陈均、周天骏、徐元杰、刘克庄、程掌、徐几、汤千、刘汉传、王天与等。此派尊崇朱熹,主要讲求义理之学,谓“凡天下之物,有形有象者,皆器也,其理便在其中。“天下未尝有无理之器,无器之理。器以求之,而理在其中”,“若舍器而求理,未有不蹈于空虚之见,非吾儒之实学也”。
他们特别重视“穷理以致其知”,主张“穷理以此心为主,必须以敬自持,使心有主宰,无私意邪念之纷扰,然后有以为穷理之基。本心既有所主宰矣”指出“欲穷理而不知持敬以养心,则思虑纷坛,精神昏乱,于义理必无所得。知以养心矣,而不知穷理,则此心虽清明虚静,又只是个空荡荡的物事,而无许多义理以为之主,其于应事接物,必不能皆当。”“故必以敬涵养,而又博学审问谨思明辨以致其知,则于清明虚敬之中,而众理悉备。”认为,“学者傥能居敬以立其本,而又穷理以致其知,则学问之道,无余蕴矣。”此派“穷理”、“求心”,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他们曾说“三纲五常,扶持宇宙之栋干,奠安生民之柱石”。认为求得“本心”,即是“仁”,“便当存之养之,使之不失,则万善皆从此而生”。此派特别推崇《大学》一书,谓“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君而不知大学,无以清出治之源;为人臣而不知大学,无以尽正君之法”。指出《大学》一书是“君天下之律令格例也”,“人君之学,必知其要,然后有以为用力之地。”认为“明道术、辨人材、审治体、察民情”,是“人君格物致知之要”;“崇敬畏、戒逸欲者,诚意正心之要”;“谨言行、正威仪者,修身之要”;“重纪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者,齐家之要”。“四者之道得,则治国平天下在其中矣”。(《宋元学案》卷八十一《西山真氏学案》)主要著作有: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大学衍义》、《文章正宗》,孔元龙《柯山讲义》、《论语集说》,熊庆胄《三礼通议》,王天与《尚书篡传》等。此派与魏了翁所创鹤山学派,是朱熹以后影响最大的学派,乾淳诸老之后,百口交推,以为正学大宗者,莫如西山”。黄百家指出:“从来西山鹤山并称,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独举也。鹤山之志西山,亦以司马文正(司马光)范忠文之生同志、死同传相比,后世亦无敢优劣之者”。其实“两家学术虽同出于考亭(朱熹),而鹤山识力横绝,真所谓卓荦观群书者;西山则依门傍户,不敢自出一头地,盖墨守之而已”(《宋元学案》卷八十一《西山真氏学案》)。此派弟子王应麟另创“深宁学派”,汤千、汤巾、汤中创“存斋晦静息庵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