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谈汉藏佛教差异:藏地更容易体会无常
师父(学诚大和尚)和两位居士谈汉藏佛教的一些不同特点。师父说:“藏传佛教中,对于活佛的教育、引导、培养和对一般人不一样。一个庙里面,最主要的力量都用来培养活佛,并且是从小就培养。藏地出家人的生活所需是由家里提供,所以他们可以有时间一心修道。你看他们过去学习五部大论都要二十年、三十年,一样一样还要考试,最后到大昭寺去辩经……”“要考格西。”两位居士接道。“并且还要拿钱出来供养——福报要很大。然后还要经过人家种种的问难,这对人的心性和智慧也是很大的磨炼。同时,因为福报大,对世间的东西就不容易贪著:不会说当了一个堪布,就留意一些名利的东西。因为从小就有各方面的培养,对于外在的一些成就才不会贪著,内心才清净。”“那么汉地的佛教呢?”居士问道。“汉地佛教的环境就不一样。藏传的活佛类似于汉地的住持,但两者产生的方法是不同的。过去汉地一般是把法传给谁,谁就做住持,前一任生前就确定了,而藏地是前任去世之后才去找的。当然,现在市场经济的情况,又要另当别论。总之,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各有其特点。”“还有什么方面不同?”“藏地处于高原,本身离天最近,气候、自然环境恶劣,大家对于佛法有更大的希求心,觉得现实社会没有什么值得贪恋的地方。”师父谈的这个角度挺特别。“哦,是这样,比较容易体会无常。”“是啊,他会感觉都是苦。”师父说,“汉传佛教呢,受儒家的影响比较大,师父、师兄弟等人际关系,包括上殿的礼仪,都跟儒家、礼制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西藏呢,在佛法传入之前,没有强势的文化,佛教后来就顺利地成为西藏的主体文化。这种情况,就好像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基督教传入之前没有主体文化,本土虽然存在一些文化,影响是很微弱的,所以基督教成为西方的主流文化。佛教传入汉地的时候,已经有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是儒家、道家、法家,所以佛教会受到这些的影响,而汉地主流的文化还是儒家文化。”“汉传和藏传在管理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在这方面,各有利弊。藏传的好处是,一个活佛确定以后,容易让大家起信心,成为信心的总聚。但是它不足的地方,则在于不容易形成团体。虽然过去藏地的大寺院有很多出家人,但实际上僧众也没有力量,真正能够做事的是靠世俗的政权。像现在的庙里也是一样,人数很多,可以上千,但让僧侣们都组织起来做一件事情也不容易,大家都是以个人修行为主。所以藏传佛教也少有什么大的事业做出来,因为一方面僧侣组织不起来,一方面与居士也存在脱节的问题。虽然藏民会供养出家人,但不会一起来做佛教方面的事业,比较缺乏组织性。” “嗯,您说得很对。”居士频频点头。“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不能把人组织起来,佛教的影响就会很有限。现在要度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怎么度呢?封建社会是以农立国,国民的主体是农民。在农闲的时候,农民就可以到寺庙听经闻法,所以寺庙也比较容易服务当地的农民群众。现在不一样,现在是工商社会、信息社会,生活规律、空闲的时间跟农业社会大不相同。过去,比如龙泉寺,能来听经的肯定是当地的人,城里的人肯定过不来,走路都要走一天。现在呢,来参加法会的人五花八门,哪个地方的都有,结束了也不知道都去哪里了。所以如果没有组织的保障,做了很多工作都是徒劳的。” “回到社会又涣散了。”“所以,一方面要有组织性,另外可以利用高科技,仅靠人力还不够。”“靠博客?”“靠博客、编书、dvd,等等。所以如果对现在社会的特点认识不清楚,要谈弘法、建教、立僧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从小出家,多年参加佛教教务管理,我自己也喜欢思考,所以对这些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体会。所以人家说了什么,我不会盲目地人云亦云,而是会思考、判断、综合,再探索我们该怎么办。”居士笑着说:“师父……本来准备了很多个人修行的问题,听了您的这些开示,发现自己的问题好像都太渺小了,都不敢问了,呵呵。”如果一直为了整体上更大的事情去忙,自己的问题也许就不成问题了吧……
- 上一篇:商的灭亡是因为苏妲己?千古奇冤啊
- 下一篇:史上最牛的太监:玩宫女睡贵妃杀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