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记重庆古刹罗汉寺

2022-05-19

9月的山城独具魅力。在微风下,俯瞰重庆港的夜景,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笔者是第一次来重庆,虽然对山城的夜景向往已久,可直到现在才得偿夙愿。这次来山城,是借参加“重庆罗汉寺五百罗汉开光盛典”之机,得以瞻仰西南古刹。重庆罗汉寺坐落在渝中区,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之一。重庆市佛教协会即设于此。罗汉寺始建于唐代,扩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原名治平寺。寺内有石刻“西山佛”碑一块,旁刻“开山祖月”,以纪念祖月为开寺第一僧,时为公元1064年,属临济正宗,迄今已传至37世。寺因罗汉洞而建,《蜀中名胜记》载:“治平寺……有罗汉、先天二洞,皆古洞。”清乾隆十七年(1752),前殿坍圮,改建龙神祠。清光绪十一年(1885),隆法和尚重修庙宇,建罗汉堂,泥塑五百阿罗汉像,方改名罗汉寺。抗日战争时,因遭日机轰炸被毁,后修复。文化大革命中,罗汉塑像全被捣毁,1984年政府拨专款重塑。但因气候等自然原因,罗汉像逐渐剥蚀,日见破败。智丰法师2005年晋院方丈后,发心重塑五百罗汉像,遂成立罗汉塑像筹委会,整个工程历时一年有半,终于圆满完工,遂于2009年9月11日举办盛大的开光仪式,由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长老、罗汉寺方丈智丰法师、杭州灵隐寺光泉法师、昆明西山华亭寺心明法师、成都昭觉寺演法法师等全国各地18位法师主持仪式。罗汉寺除了重新塑造五百罗汉像外,近年来还重建了罗汉堂、大三门,制作了千手观音、孔雀明王、天冠弥勒等塑像,整个佛寺焕然一新。罗汉寺虽然处于繁华的闹市区,离重庆市标解放碑不过千米,但转过若干高楼大厦,看着依山而建的精巧寺院,心一下子就会平静下来。罗汉寺不大,从历史记载来看,古时周围地势颇为险峻。清光绪年间的何元普著《德泉禅师重建古佛岩纪略》称:“古佛岩者,涪(陵)之德泉禅师卓锡道场也。在渝城内,旧名罗汉寺,寺门幽邃,峭石夹壁,壁立丈许,云罗汉洞。”也许这就是罗汉寺面积较小的原因吧,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自然很难建设。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同样,作为西南古刹的罗汉寺也是因为自己悠久的历史而闻名遐迩。罗汉寺内建筑主要有四大天王像明碑、古佛岩、罗汉堂、弥勒阁、大雄殿、藏经楼、方丈室、禅堂等,大致逐级增高。寻找淹没在高楼大厦中的罗汉寺还真不容易,毕竟罗汉寺所处地区是重庆最繁华的渝中区。当你沿着重庆曲折的道路,拐过几个弯,突然看到高高的山门上写着“罗汉寺”三个大字的匾额下的“洞天福地”,还真会有些步入洞天的感觉。生活也好,修行也好,都是个人的体验,都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所以经历些“曲折”,更感欣慰吧。罗汉寺大山门的两侧,有一副对联:“法门平等人天共仰,觉路光明凡圣同游。”大乘佛教认为人人皆有佛性,所以才“法门平等”,人人皆可以同游觉路。门口的台阶上有个龙的石雕,造型独特。山门内是四大天王像,为彩塑。进入山门,门内通道两旁石壁就是著名的古佛岩了,长20余米,是重庆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有观音菩萨等浮雕,存有宋代摩岩石刻400余尊,其中卧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风格颇近大足宝顶山石刻。中国石窟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罗汉寺的石刻艺术在吸收了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观之,不禁流连。继续上行,便是著名的罗汉堂了。此次重新塑造的罗汉像就安置在这里。罗汉寺发大宏愿重塑的罗汉金身,用工非常考究。工程采用了我国濒临失传的传统生漆脱胎工艺,工艺相当复杂,尤其是脱胎、翻模两道工序,仅重塑一个罗汉像就需要20多道工序。在重庆潮湿的自然环境下,这套工艺可以保证防潮、防虫蛀,使塑像能保存千年。罗汉寺为重塑罗汉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据介绍,重塑这些罗汉像所用的生漆达50吨之多,为陕西一年的生漆产量。这次重塑的罗汉像亮点颇多,比如罗汉堂的布局不再让罗汉依序排座,而是多层次布局,姿态各异。而部分的罗汉像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形象,比如弥勒像,过去人们熟知的是笑眯眯的大肚弥勒的形象,这次则是头顶天冠、身依法轮的英俊小生的样子。寺内的法师介绍说,此弥勒形态为其本身的面貌。寺内最重要的建筑自然是大雄宝殿了,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像,左右侍者是阿难和迦叶。殿中有许多佛教艺术珍品,有十六尊者塑像、明代的“西方三圣”铜铸像、缅甸的“释迦牟尼成道玉佛”、清代黄杨木雕观音像等。寺内藏经楼收存了大量梵文、藏文乃至韩文佛教经典,以及古籍字画,如清代丁元公绘绢本五百罗汉图等。此外,明代天启元年鼎、清代香炉、供器等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中国的高士,有提倡清静无为的传统,古代也有很多著名隐士。然而,纵观历朝历代的大隐者,也有以“隐”为“进”的手段、策略,所谓“终南捷径”是也。而自古以来,我国佛教寺院虽然有很多坐落在景色秀美、人迹较少的地区,所谓“自古名山僧占多”,但是佛教寺院也有很多位于都市中,却并没有影响佛教的传承。其实,无论在哪里修行,躁动与宁静,仅仅一墙之隔,正所谓“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现在的罗汉寺那扇朱红色的大木门,就分隔开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滚滚红尘和渺渺梵音,融洽地并存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