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大臣支持立长不立贤?原因很简单
2022-05-19
历史上皇帝选择继承人,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那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接着在考虑立贤。若是嫡长子或皇长子在的话,古代的大臣坚决支持立嫡或立长,反对废长立幼,很少有支持立贤的人。
历史上曾有过皇帝要废长立幼的情况,比如汉高祖欲废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只好作罢。汉景帝废长子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第九子刘彻,也遭到了大臣的反对,但是最后景帝战胜了大臣。汉宣帝也考虑废长立幼,因大臣反对作罢。
那古代的大臣为什么明知太子不行,还要坚持反对废长立贤呢?这就要说到古代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的嫡长子就是皇后所生的长子,皇长子是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嫡长子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先继承权,《春秋公羊传》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另外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意在杜绝觊觎皇位的非分之想,再者就是嫡长子比贤的标准明确无歧义!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传位给朱允炆,不是传位给优秀的第四子朱棣,正是由于嫡长子继承制,而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嫡长孙。
这种制度也是封建王朝鲜有超过300年的原因之一,封建社会是皇权至上,皇帝或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若皇帝贤明则国兴,反之则衰亡。所以继承人得当与否,决定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