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功劳堪比开国上将 一生传奇 发明一战术痛打敌军
一个民族光荣的振兴,离不开壮士的奉献;一个民族屈辱的洗刷,离不了烈士的身躯。在抗战时期,八路军牺牲的高级将领,最有名的就是左权将军。向烈士们致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实,除了左权,八路军还有好几位高级将领壮烈牺牲,比如今天介绍的这位符竹庭。
要说符竹庭的级别有多高,不妨来简单看看他的履历——
符竹庭(1912-1943.11.26),原名符宗仔,江西省广昌县人。1912年出生于江西省广昌县头陂镇边界村。家境贫寒,父母去世,靠祖母帮人做针线活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1927年秋,参加了游击队,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了工农红军,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委,滨海区政委,1943年11月26日,在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西北的黑林镇富林村(具体为马旦头村)遭遇日军,不幸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1岁,牺牲时任 八路军滨海军区政治委员,安葬于今江苏省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在红军时期,符竹庭担任过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政委,团长是谁呢?开国上将杨得志。后来,符竹庭又出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是陈光,政委是刘亚楼。到了抗战时期,符竹庭担任八路军115师686团政训处主任,团长是李天佑,副团长是杨勇。1943年符竹庭牺牲时,正担任山东滨海军区政委,司令是陈士榘。
看到了吧?他的搭档都是清一色的开国上将,您觉得他如果没有牺牲,应该授什么军衔?
在革命战争时期,符竹庭先后任大队政治委员,团、旅、师政治委员,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政委兼区党委书记等职。是冀鲁边、鲁西和山东滨海区等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他曾与徐向前、杨得志、宋任穷、罗荣桓、肖华、杨勇、陈士渠、谷牧、曾国华等同志并肩战斗,深受领导、战友们的赞扬和战士们的爱戴。刘少奇曾夸奖他“军政兼优”,罗荣桓称赞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战士们把他看作是力量、胜利的象征。
1929年,担任江西红军独立二团大队政治委员。1930年10月,调任红三军特务团政治委员。在著名的雪山岽和猫咀峰守备战中,他指挥一个团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凶猛冲锋,胜利完成了守备任务,受到中革军委表扬,该团被授予“顽强守备”称号。1931年,先后任红三军七师十九团政治委员、二十一团政治委员。1933年6月,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他十分重视对共产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他常说:“没有坚强的党性,就没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他所带领的部队中的共产党员都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带动整个部队能攻善守,敢打硬仗。在第五次反“围剿”雪山蟑、猫嘴峰守备战中,符竹庭率一师一团,打退了数倍于已、装备精良的敌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该团“顽强守备”的荣誉称号。
1934年2月,他亲自率领部队在黎川县三岬嶂与国民党军第九十四师激战3日,打退敌之多次进攻。2月23日起,国民党94师在飞机、大炮的轮番猛烈轰炸下,敌步兵向我方阵地展开了多次进攻,均被红一团奋勇打退。期间,符竹庭率二营在主阵地顽强抗击敌人,战斗打得异常残酷,全营打得仅剩100人,干部伤亡三分之二,我军阵地仍屹立不动。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在突击部队的援助下,击溃敌人一个师,取得了三岬嶂战斗的胜利。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称赞三岬嶂一仗是红军牵制部队抗击和击溃数倍敌人的光辉战绩,并亲自为《红星报》撰写《把第一团顽强抗战的精神继续发扬起来》的社论,号召军团指战员学习红一团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红军总司令朱德在福建长汀大田屋亲切接见和检阅了英雄红一团。1934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在授奖事由中写道:“在五次战役中,一团担负着数次的重大守备任务,该员有时虽在病中,但受领任务时能以身作则,不怕艰难困苦地亲临阵地,坚决领导全体战士完成其任务,符竹庭,八路军高级指挥员。
在抗战中,我军武器装备实在太落后,为了更好地打击敌人,军民都在积极创新游击战法,比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等。而符竹庭,也发明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战术——“翻边战术”。
“翻边战术”的核心思想,就是敌人打到我这里来,我就翻过来打到敌人那里去,趁着敌人后方兵力空虚,出其不意,直捣敌军老巢!
1943年1月,山东郯城的日伪军倾巢出动,企图围剿八路军滨海机关,符竹庭便运用翻边战术,率重兵攻打郯城。结果,我军大获全胜,歼敌1000多人,缴获的武装装备及物资足足补充了山东军区三个团!
而攻下郯城,也是八路军在抗战历史上第一次靠攻坚战拿下的一座城市,成为八路军抗战史上的一个典范,周公获悉取得郯城胜利后,专门在电文上批示:“开了先河,树了榜样!”
不久后,符竹庭又用“翻边战术”取得了赣榆大捷,而且,这一战我军只伤34人、亡3人,却歼敌2000余人,缴获步枪2000余支、迫击炮40门,还有6辆完好的卡车等等。
赣榆战役胜利后,《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赣榆大捷的消息,主席还亲自指导,修改了短评,并提出要见见这个“翻来翻去”的符竹庭。
1943年3月,他任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党委书记。11月与军区司令员陈士榘一起制定了三套攻打赣榆县方案,并亲率突击队和带领部队于20日一举解放了江苏赣榆县城,生俘守城伪和平建国军71旅旅长李亚藩及敌伪官兵2000多名。粉碎了日寇企图打通海(州)青(岛)公路、“蚕食”我滨海抗日根据地的阴谋,策应了鲁中等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延安《解放日报》以显要位置报道了这一辉煌战例。日伪军在赣榆城惨败后,十分恼怒,于11月26日晨,集结日伪军600余人,偷袭我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果林乡旦头村。在符竹庭等军区领导率部反击下,很快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然而,符竹庭却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1岁。
符竹庭牺牲后,滨海区等党政领导和滨海军民5000余人参加了符竹庭的追悼会。遵照符竹庭生前嘱咐,滨海军民把他安葬在抗日山,为他修建了精致、庄重的六角形墓亭,正面中央安放着符竹庭烈士的彩色铜像和镌刻着他的生平及英勇事迹。
为纪念功勋卓著的符竹庭烈士,肖华亲自撰写《悼念符竹庭同志》文章,发表于1944年7月7日《大众日报》。1945年至1949年,江苏赣榆县曾改县名为“竹庭县”,当时创作的《打下赣榆城》《纪念符竹庭》等民歌,在苏北鲁南人民中传颂至今。赣榆人民专门新建了一幢符竹庭烈士纪念馆,陈设介绍符竹庭的生平事迹、图片、题词、文章等。烈士的家乡——江西省广昌县,修建了符竹庭烈士纪念亭,命名了竹庭路。杨得志专门赋诗怀念战友:“赣南闽西初相识,万里长征风雨同。君赴敌后驱日寇,血洒赣榆留英名。”谷牧亲笔题词“在千百万人民的心里,符竹庭同志永远活着。”
- 上一篇:神秘消失的吐蕃王朝,究竟是如何灭亡的
- 下一篇:西厢记【第七场: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