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神秘书信导致关羽的死,信中写了什么?
关羽镇守的荆州,一直是蜀汉的重要根据地,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但关羽却因为遭到偷袭以及部下的背叛而被杀,最终一代名将不得善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后分三国,霸主分别是曹操、孙权、刘备,根据诸葛亮隆中对的分析:”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相比较而言,来自社会底层,织过草席、摆过地摊的刘备,比起曹操、孙权的境况要差得多,但刘备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毅力,特别是通过不断地打造本集团的文化软实力,最终凝聚世道人心,占居人和优势,因而得三分之一江山。但是令人惋惜的是,桃园结义的二弟关羽最后却因为吕蒙的一封来信被杀!
我们先从刘备的软实力说起
刘备集团的文化软实力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刘备集团的主要文化软实力是占居道义高地。
通过历史考证,魏蜀吴三家比较,刘备集团确系占居道义的高地。
刘备行仁义、善待百姓,是有史实根据的。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任平原县令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人们对其敬佩有加,史载“众多归焉”。刘备“善下人”,无论什么身份的人,他谦恭有礼,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做人原则。由于刘备的德政,因而深得平原民众之心。
大多数民众高兴了,但平原县有一个叫刘平的大豪强就很不爽,因为以前当地的许多百姓包括乡绅围着他转,自从刘备来了,他大受冷落而心生怨恨,于是花钱买动一个刺客去刺杀刘备以泄心头之愤。当这位刺客悄悄潜入刘备的办公室时,刘备还以为是来访的普通群众,便一如往常地与这位“普通群众”寒暄,以礼相待。这位刺客有些惊讶并迅速地做出判断,这位刘县令是他生平见过的最好的父母官,不能为了这点不义之财就去干伤天害理的事,于是他马上放弃了行刺的念头,并向刘备自首,道明原委,刘备也很大度地不究其责。这件事,一时成为美谈。
刘备携民渡江,也是真实的历史。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建安13年(208),曹操灭了袁绍之后,举兵南下欲吞荆州,原荆州牧刘表儿子刘踪率众投降,刘备一时措手不及,只好率领三千步骑兵往江陵方向撤退,但荆襄民众对他却不依不舍地相随,出现了中国封建历史上少有的十余万民众扶老携幼随刘备渡江逃命的现象。向刘备追杀的那可是曹操战力超强的特种部队——虎豹骑,危难之际,有的部属劝刘备弃百姓而走,不然大家只有死路一条,可刘备拒不接受,还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那么,荆襄群众为什么不离不弃地追随刘备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因为老百姓害怕曾经有过屠城历史的曹军。人们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曹操之父曹嵩在徐州遇害,凶手是见财起意的张闿,兴兵复仇的曹操,一时失掉理智,纵兵对无辜的徐州百姓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数十万手无寸铁的百姓惨死在曹军的铁蹄下。
曹兵杀来,就情理而言,十多万荆襄群众可以选择随刘备逃命,也可以逃往与荆州仅一江之隔的江东,那么荆襄百姓为什么也不去江东避祸呢?因为荆襄百姓对孙权也心存疑忌,孙权曾有过一次屠城的不光彩记录。当年孙权之父孙坚与刘表部下发生冲突,后被江夏太守黄祖所杀。孙权为报父仇,灭了黄祖,对江夏民众进行了血洗屠城,众多江夏百姓做了冤死鬼。
我们就不难想象,当曹军杀来,荆襄十多万群众为什么不离不舍地追随刘备了。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东汉末年,人们渴望天下太平,更渴望仁义的贤明君主出现。而刘备一直有善待百姓的美名,就理所当然地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和赞扬。在历史上,难怪当人们看三国戏时,见刘备胜便有欣喜之色,见曹操胜便有不悦之色。可见,人民群众的心中是有自己的一杆秤的。
在古代乱世中,战胜方坑杀降卒既是很残忍又是很经常的事。比如秦国将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数十万,楚霸王项羽坑杀秦降卒二十万,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坑杀数万袁军降卒,这些都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悲剧。相比之下,刘备集团的名将关羽对降卒的处理就仁义得多。在争夺荆州的战役中,关羽水淹于禁七军,获降卒三万之众,关羽将三万降卒押到江陵看管起来,没有伤害他们的性命。但三万人吃饭却成了大问题,关羽便允许他们去抢了孙权的粮仓,再一次与孙权结了仇恨,也加速了孙权与曹操的政治媾和,为其悲剧埋下伏笔。
关羽是刘备集团一生践行仁义理念的重要人物。他离开可以给予其高官厚禄的曹操,再次回到仍然过着流亡生活且寄人篱下的刘备身边。尽管他有着骄于士大夫的缺点,但善待卒伍和百姓却是其一贯作风。荆州战役,关羽在前方攻打曹操辖下的襄阳、樊城,东吴将领吕蒙却偷袭了荆州后方的公安等地,关羽大惊之余,速率二万将士回援,试图夺回失去的大本营。
吕蒙再使狠招,将关羽手下将士的家属软禁起来,并派使者送信至回援途中的关羽,信中到底写了些什么?有这么大杀伤力,在平台“三国故事”上回复 “信” 有详细剖析,就因为这一封信导致士兵们一哄而散,关羽落得只剩下关平、赵累等几个亲兵的下场。俗话说,仁不带兵、义不从商,关羽就这样走向了生命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