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承德访古——须弥福寿之庙

2022-05-19

主体建筑大红台,中间即为妙高庄严殿。 

琉璃万寿塔。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庙宇自山脚顺山势向上延伸,气势雄伟。须弥福寿之庙不仅在建筑样式和艺术上颇具特色,而且对于加强清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共同抵御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作用。1961年,须弥福寿之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隆皇帝为迎接六世班禅而建

河北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是乾隆皇帝为迎接六世班禅巴丹益西前来避暑山庄为其祝贺70岁的寿辰而建。“须弥”即须弥山,藏语为“扎什”,“福寿”的藏语为“伦布”。“须弥福寿”的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由于建庙是为了接待六世班禅,所以又俗称“班禅行宫”。

清康熙末年,清政府平息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策旺阿喇布坦对西藏的入侵,并在此后对西藏的政体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了和平安定的局面,清政府与西藏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进入日喀则,要求和西藏订立商约。六世班禅巴丹益西态度鲜明地表示,“西藏属中国大皇帝管辖,须听命中国皇上”,以未经清朝皇帝批准而予以拒绝。英国殖民主义者不死心,多次派人进藏,离间西藏地方和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企图达到侵略西藏的目的。此时,西藏的政教首领认识到,要抵抗侵略,就要紧紧依靠清中央政府。因此,六世班禅在得到乾隆皇帝准备举行七旬庆典的消息以后,便通过章嘉国师,主动要求入觐朝贺。

乾隆皇帝闻此消息,极为重视,不仅欣然允请,并为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做了大量的准备。参照当年顺治皇帝在北京德胜门外修建西黄寺供五世达赖居住的先例,乾隆皇帝也仿照班禅在日喀则居住的扎什伦布寺,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的南坡上,为其兴建了须弥福寿之庙。

六世班禅到达承德后,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亲自到须弥福寿之庙看望六世班禅。六世班禅向乾隆呈献礼品40件和途中日记一册,日记记录了他在途中每至一站,必祈皇帝万寿的诚意。乾隆将自己身着袈裟的画像送予六世班禅,并在须弥福寿之庙的妙高庄严殿举行盛大法会,由六世班禅讲经,章嘉国师翻译。

乾隆70岁寿辰的庆典过后,六世班禅由承德到北京,住在五世达赖居住过的西黄寺。不久,六世班禅染上痘疫(天花),且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圆寂于北京西黄寺。乾隆皇帝痛哭流涕,辍朝一天,命北京所有佛寺诵经49天,为六世班禅超度。同时,命人以赤金铸六世班禅像一尊,供奉于西黄寺大殿,另用赤金营造金塔一座,将六世班禅肉身移至塔内。乾隆皇帝命理藩院尚书博清额护送其灵柩,安置于青海塔尔寺,把舍利金龛送回后藏扎什伦布寺。之后,乾隆皇帝还在西黄寺内建起了白石砌成的清净化城塔,以安葬六世班禅的衣履、佛经等,俗称“班禅塔”。

体现宗教的肃穆与庄严

须弥福寿之庙占地面积3.792万平方米,虽以藏式建筑为主,但在具体的建筑手法和平面布局上,又表现出明显的汉式寺庙的建筑特点。庙宇自南而北有山门、碑亭、琉璃牌坊、大红台、金贺堂、万德宗源殿、琉璃万寿塔等主要建筑,沿一条较明显的中轴线采取左右基本对称的排列布局。

山门辟有3个拱口,上建门楼,悬挂着乾隆御书的“须弥福寿”匾额。山门正北为碑亭,亭四面开有拱门,内有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立的《须弥福寿之庙碑》。碑亭向北,登石阶上月台,是一座琉璃牌坊。翼角翘起,斗拱层叠,云龙为饰,光彩夺目。

琉璃牌坊往北,就是须弥福寿之庙的主体建筑大红台,规模宏大壮观。大红台顶部平坦,平铺方砖,四角各建有庑殿顶式小殿一座,琉璃瓦顶,脊上吻兽,南面两殿用孔雀,北面两殿用鹿。各殿皆面阔3间,进深3间,内供金刚佛像。大红台内部四周是裙楼,上下共3层。由底层南面大门可进入裙楼。裙楼为木结构,分隔成400余间。第一层东面有四大天王坐像、十八罗汉像和喇嘛教噶举派祖师那若巴、回洛巴等佛说法像。第二层东南角有八角形的三层转塔,塔上有龙凤呈祥雕刻,精细美观。第三层东侧有金漆雕刻的7座坛城,每座坛城的中央和四门各有一尊佛像。

大红台裙楼围成的天井中心,即是面阔7间、高3层的妙高庄严殿,为六世班禅来承德时的讲经之所。一层殿内正中供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的塑像,稍北供释迦牟尼佛像,东侧为六世班禅讲经时的宝座;二层供奉释迦牟尼和两大弟子阿难、迦叶以及十八罗汉像;三层是乾隆祈求长寿的转塔。

妙高庄严殿3层上下贯通,重檐攒尖屋顶,上覆铜制鎏金鱼鳞瓦,4条屋脊上各饰一上、一下铜质鎏金行龙两条,每条约重1吨。其中,向上的4条龙弓身翘尾,仰天趋向脊顶中心的宝幡;向下的4条龙昂首向外,势欲腾空。8条金龙栩栩如生,金光闪烁。据说整个殿顶用了赤金1.15万余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碧辉煌,庄严富丽。大殿与裙楼形成全封闭式的内院,气氛肃穆,神秘庄严。

妙高庄严殿之后为金贺堂与万法宗源殿组成的藏式院落,合称“万花仲院”。院平面呈凸字形,外观为一白台形式。庭院北面是万法宗源殿,进深3间,面阔9间,黄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殿南面的石砌高台上,建有面宽、进深各3间的金贺堂。

在中轴线北端的全寺最高点上,是琉璃万寿塔。该塔建在方形基坛的须弥座台基上,塔身为八角形,共7层。底层具有广阔的木廊,廊上覆以黄琉璃瓦,上面又设有八角形平台,平台周围又有石栏杆。各层塔面用绿琉璃砖砌成,壁面上饰以精致的佛龛和佛像。

在承德外八庙中,名气最大、游人最多的,当属俗称“大佛寺”的普宁寺。其次就是号称“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置身二者之间,规模不小,今日里却远没有那般名声煊赫。夏日雨后,虽说是阳光灿烂,但这里毕竟是塞上,并不感到阳光灼人或是湿气熏蒸。站在琉璃塔下眺望妙高庄严殿金顶上的鎏金腾龙,或是在碑亭里辨识乾隆皇帝手书的碑文,同样是承德之行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环节。结栏的话:

截至本期,本刊开设的“红色记忆”专栏画上句号。通过刊发的14篇相关文章,我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同时也了解了宗教界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的特殊作用。穿越历史,站在时代的今天,我们最大的感悟莫过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也无论对于任何人,爱国都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