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赵炎说三国:祢衡之死是演义一大败笔

2022-05-19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对祢衡的描绘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疯子,一个精神病患者,除了骂人,他几乎一无是处。由于祢衡的历史生平不详,我们无从查考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成长经历,演义里也仅仅是通过孔融对祢衡的评价让我们了解个大概,孔融说:“吾友祢衡,字正平,其才十倍于我。此人宜在帝左右,不但可备行人而已。我当荐之天子。”如果真的如孔融所说,祢衡怎么会是疯子?又怎么会因为骂人而丢了性命?

祢衡确实会骂人,而且无人不骂。除了汉献帝,其他的所有人一概报之以白眼。仅有的两个好朋友,比祢衡大二十岁的孔融成了“大儿子”,杨修成了“小儿子”。《三国演义》"祢正平裸衣骂曹"一回,对祢衡骂尽曹操手下作了详细的描写,十分精彩。这个时候的祢衡二十出头,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狂是狂了些,但可以理解,所谓“无知者无畏”,祢衡是受了当时名士之风的荼毒,不骂人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才学。如果以此来推断祢衡是个疯子,或者说祢衡有精神分裂症,似乎证据不足。

祢衡是有自知之明的,后来在刘表和黄祖身边混饭吃一直很谨慎,说明祢衡精神很正常。“击鼓骂曹”彻底得罪了曹操,祢衡是真正吸取教训的。在刘表身边做秘书,祢衡谨小慎微地侍候,掌管文书十分出色,让刘表非常满意,“文章言议,非衡不定”。按说,就这样干下去,只要老实且爱才的刘表不死,祢衡即便没有出头之日也绝不会有性命之忧。可惜祢衡还是因为太年轻啊,光知道与领导处好关系,却忽视了同僚们那嫉妒的眼神,没明白“背后骂人”比“当面骂人”更具杀伤力这个道理。刘表本来就耳朵根子软心胸狭窄,谗言在刘表哪儿是很有市场的,最后,祢衡自然是丢了饭碗。演义里却说祢衡无端辱骂刘表而被赶走,是有违人之常情的。

一代名士感叹生存的压力,无助的生命发出了悲悯。曹操没杀祢衡,刘表也不是傻子,他把祢衡送给了黄祖。在碾转流放中,祢衡想了很多,要生存就必须要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要想得到安定的工作,就必须痛改前非。他在《鹦鹉赋》里写道:“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身”,“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躇”。对新主人黄祖,一代要“顺从”而不能“违忤”,不惜俯仰鼻息以求自保。所以,祢衡在工作上颇为卖力,干得相当不错,凡经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甚得黄祖爱赏。另外,祢衡还极力巴结黄祖的长子黄射,两个人成了好朋友,希望关键时刻黄射能帮他一把。这个时候的祢衡,内心是极为痛苦的,“心怀归而勿果,徒怨毒于一隅。……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多么的卑贱啊,用“哀婉悱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一代名士混到了这个份上,还真不如死了算了。罗贯中在演义里没有进行任何的铺垫,说祢衡到黄祖哪儿就骂人,最后被黄祖下令杀掉,让祢衡的形象真的成了一个只会骂人而且至死不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确属一大败笔。

祢衡是有性格弱点的,毕竟他还年轻,死的时候才26岁,《三国演义》里说他是24岁死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读书已耗去了他不少的年华,又身逢乱世,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环境来完善自己的性格,就连吃饭喝酒的钱都没着落呢。如果祢衡有孔融的身世,也有杨修的机遇,祢衡用得着去模仿名士风度来谋取职业吗?祢衡被杀的时候,黄射光着脚丫子来救;知道祢衡的死讯,黄祖也很后悔,下令厚加棺敛;刘表闻衡死,亦嗟呀不已,令葬于鹦鹉洲边。试问,如果祢衡真是精神病患者,这些人又何必救的救,悔的悔?演义把祢衡的形象塑造得如此不堪,让读者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