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爆发地究竟在今天什么地方?
[page]
关于曹操写给孙权的那封信,《三国演义》的记述有所不同,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这样就说得很清楚,曹操的意思,不是向孙权挑战,而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其一,震慑孙权,使之归顺;其二,与孙权夹击逃窜到江夏郡的刘备。所谓“会猎”,就是共同猎杀刘备的残余势力。作为谈判条件,他同时给了孙权三个承诺:其一,可以继续占据既有的势力范围;其二,可以瓜分到荆州的一部分土地;其三,双方永结盟好。
张昭任孙权之长史,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谋士们都说,张昭的意见很识时务,请孙权采纳。
此时,刘备已是命在旦夕之间。诸葛亮审时度势,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即往说孙权,以图联兵抗击曹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时孙权拥兵于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观望成败,诸葛亮说之,“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于是便有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的发生地究竟在哪儿呢?列而述之,大约有黄州说、汉阳说、汉川说、江夏说、钟祥说、嘉鱼说、蒲圻说等7种说法。其中,嘉鱼说与蒲圻说其实是同一个地点,这个地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归属过嘉鱼县和蒲圻县,学者们不知内情,无端地发起争论。至于汉阳说、汉川说、江夏说和钟祥说,也不过是学术界聊备一格的观点。只有黄州说与蒲圻说,双方都在引经据典,各执一辞,互不相让。
黄州赤壁的由来,出自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宋神宗元丰三年,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常常与友人到长江之滨泛舟而游。他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以赤鼻矶为三国赤壁,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绝美文字。清朝康熙年间,黄州知府郭朝祚为赤鼻矶题名为“东坡赤壁”,并书写了匾额。黄州赤壁因此亦名“文赤壁”,区别于蒲圻的“武赤壁”。1990年代初期,有学者认为黄州赤壁的地理环境符合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描述,苏东坡所感怀的赤壁确系三国时期的古战场无疑。由此引发了历史学界令人瞩目的“文赤壁与武赤壁之争”。争论到激烈之处,时任蒲圻市长的樊仁富先生索性向民政部申请更名。1998年6月11日,申请书得到国务院批准,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
樊仁富先生已迁任湖北省林业厅副厅长。当我们谈到赤壁,他回忆起许多往事。其一是1992年,他率领一支团队到深圳去招商引资,许多客户竟然不认识蒲圻之“圻”字,把蒲圻读成了蒲斤、蒲沂、蒲芹。其二是1994年申报蒲圻电厂项目,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官员们召开会议,竟然也发生了与深圳客户一样的错误。樊仁富先生因此深切地感到,蒲圻市需要一个更响亮、更有文化意义、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和喜爱的城市品牌,便于1995年动议更改地名,历时三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获得成功。“文赤壁与武赤壁之争”,也从此波平浪静。
更改一个地名,就能证明“武赤壁”是当年的古战场吗?与樊仁富先生道别之后,我便起身前往赤壁,试图去看个究竟。
所谓赤壁,而今在地名上有三个意义:其一为赤壁市1723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划,其二为赤壁市区,其三为赤壁古战场遗址。到达赤壁市区,首先去拜访多年从事地方志研究工作的冯金平先生。冯金平先生为蒲圻赤壁做了大量的论证,蒲圻市之所以能够更名为赤壁市,他也付出了许多有效的案头功夫。午餐以后,冯金平先生欣然陪同我去察看赤壁古战场遗址。
赤壁古战场遗址由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等三座山体连绵组成。长江对岸的乌林,也应该是赤壁古战场遗址的一部分。可惜的是,乌林归属洪湖市管辖,两岸之间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性的意见。站在赤壁山上,自翼江亭眺望乌林,江风入怀,景物壮美,便想起那些跌宕起伏的三国故事来。唐朝诗人孟浩然与诸子登襄阳之岘山,慨然有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而我身在赤壁山,追古思今,感慨万千,用这首诗来抒发情怀,却是再也贴切不过。
正在感慨之间,手机铃声响起,是《北京青年报》一位记者打来的采访电话。她告诉我说,吴宇森先生执导的电影《赤壁》正在上映,问我是否看过?我回答说,我还没有看过,但我看过根据电影剧本改写的同名小说。然后,她继续问我如何评价这部小说?
[page]我叹了一口气。怎么说呢?我觉得这部小说把历史改写得非常怪异,例如:①襄阳名士黄承彦劝说女婿诸葛亮北上投靠曹操;②三顾茅庐成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互相玩弄心计的游戏;③借东风变成了诸葛亮事先知道天气变化规律,然后精心设计了一场装神弄鬼的骗局;④最不可思议的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赤壁之战,居然被改造成了孙权爱慕大乔、大乔爱慕曹操的三角之恋。起初,我简直被作者弄糊涂了,不知道他要干什么。看到最后,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想通过黄承彦、张昭、大乔的嘴巴,一方面为曹操屠杀黎民、戕害忠良等罪恶行为做辩护,另一方面则极力赞美曹操的雄才伟略。尤其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大乔竟然那样地深爱着曹操,当她听到曹操失败的消息,甚至痛苦得结束了自己如花似玉的生命。
记者告诉我说,吴宇森先生曾经说过,他将会通过电影《赤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电影《赤壁》的编剧和同名小说的作者某某某,据说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古文字学、训诂学和出土文献学的专家。她继续追问我:如今,吴宇森先生说过的话犹在耳边,情况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呢?
一时之间,我竟不知如何作答,只好苦笑起来。当代学者研究三国,大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多少年来,人们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熟悉那一段兵火连天的历史,几乎所有的学者也都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审视这部伟大的文学名著;②读完《三国演义》之后,很多人又会觉得它文字玄妙而难以理解,而后便求证于《三国志》;③ 读完《三国志》之后,学者们自以为发现了历史的真相,便又回过头来指责《三国演义》虚构不实,并且试图通过发表评论和改写故事情节来形成对《三国演义》的颠覆。由此看来,吴宇森先生和他的编剧也不例外。
记者说,既然《三国演义》虚构不实,当然应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讲,这种颠覆也意味着创新。她问道:难道这种颠覆和创新有什么不对吗?
我反问她:“什么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呢?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读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在用《三国志》指责《三国演义》,都以为自己发现了历史的真相,但他们彼此之间却依然在争论不休,难道历史有很多品种的真相吗?”
记者顿时语塞,半晌才缓过气来,问道:为什么造成这种状况呢?
我以为,《三国演义》虽然存在着虚构,却是基于历史事实的文学性虚构,而并非子虚乌有的胡编乱造。我和许多学者交谈过,我发现他们并不理解《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也不理解《三国演义》与历史的关系,却很热中于发表自己的评论,形成了一种很荒唐的学术现象。而他们所求证的《三国志》,虽说是正史,却存在着文字上的毛病,其语言过分简约,时间与事件发生的次序也多有颠倒,甚至常常因为言语闪烁而致人于疑误。例如,他写《鲁肃传》,把劝说孙权出兵抗击曹操的功劳完全归于鲁肃,既没有提到诸葛亮,也没有提到周瑜;写《诸葛亮传》,又把功劳完全归于诸葛亮。学者们的历史观各有差异,引用的历史资料也各有差异,因此也就造成他们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理解和争议。
记者想了想,感叹说:时间已经过去了1800年,也许我们永远看不到历史的真相,那么,就让真相在众说纷纭中变成一种神奇而又美丽的秘密吧!
我反问她:“那么,学者的责任又是什么呢?真相既然是一种神奇而又美丽的秘密,学者的责任就是不断地寻找它、接近它、看清它,让它的光辉透过学者的解说,照亮人类的心灵世界。”
我打开地图察看。长江自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而下,在荆河脑(湖北省监利县东南,与洞庭湖的入江口相对)左转,形成“西南|东北”走向。曹操当年南征,走的应该就是这条路线。有曹丕作《述征赋》、阮瑀作《纪征赋》、徐干作《序征赋》,即可作为当时之文献资料。其中,徐干《序征赋》云:“沿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所描述的应该就是长江从荆河脑左转至于赤壁的地形地貌。《序征赋》又云:“揽循环其万艘,亘千里之长湄。”亦可想见曹操水军声势之浩荡。而赤壁与乌林隔江对峙,正好是“东南|西北”的方位。
按照《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的记载,赤壁之战应该分为四个阶段:①刘备“进住夏口(今武汉三镇之汉口),遣诸葛亮诣权”;②“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初一交战,曹军败退,引次江北;③黄盖烧尽曹军船只,并延及岸边营寨,周瑜等率领轻锐部队擂鼓而进,大败曹军;④刘备与周瑜追击曹军,至于江陵。其中又以火烧乌林之情节最为精彩。
有学者质疑说,双方初战于赤壁,再战于乌林,一战涉及两地,为什么称之为赤壁之战呢?我向冯金平先生求教,他回答说:“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往往以初战之地命名。例如,晋楚城濮之战(初战于城濮,再战于陶丘)、楚汉成皋之战(初战于成皋,再战于滎阳)、袁曹官渡之战(先后战于官渡、乌巢、仓亭),都是以初战之地命名。赤壁之战,也是循此惯例。”
[page]赤壁山临江而立,有摹崖石刻“赤壁”二字,一说是周瑜所书,一说是唐朝人所书,一说是宋朝人所书,一说是明朝人所书。赤壁山之北麓,有赤壁大战陈列馆,有1000多件三国时期的出土文物陈列其间,包括刀、枪、剑、戟、弩机、箭镞、铜镜、以及东吴和蜀汉两国使用的钱币。这些珍贵的文物足以证明,赤壁之战的历史确实无虚。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自两晋以来,赤壁山一带就不断有文物出土。其一,有《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盛宏之《荆州记》载曰:“蒲圻县有吕蒙冢,中有一骷髅极大。蒙形体长伟,疑即蒙之骷髅也。”赤壁大战时,吕蒙为中郎将,十年后为大都督,以白衣渡江u,擒杀关羽父子。其二,又有南朝《宋书·符瑞志》记载:“孝武帝大明八年六月,江夏蒲圻获铜路鼓,四面独足,鄂州刺史安陆王子绥以献。”这种路鼓,是古代行军用来计算和报告里程的器具。其三,唐朝诗人杜牧有《赤壁》一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三国时期的兵器,恰以戟和矛为盛。其四,宋朝诗人谢枋得在他的《叠山集》中记述说:“予自江夏溯洞庭,舟过蒲圻,见石崖有赤壁二字。至今土人耕地得箭镞,长尺余;或得断枪折戟。其为周瑜破曹军处无疑。”
赤壁山的后面是南屏山,有诸葛亮祭风的七星坛,又称拜风台,为道教中人于1936年重建,内藏二十五块大理石碑,刻有李白、杜牧、戴复古、秋瑾等历代名人咏叹赤壁之战的诗词。南屏山的后面是金鸾山,有庞统的凤雏庵,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原为九重大殿,今仅存最上面的一重。庵前有千年银杏树一株,相传为庞统亲手栽种,生长得雄壮挺拔,茂密的枝叶接天蔽日,形成一片怡人的绿荫。1986年3月1日和4 月9日,在金鸾山西北坡发掘两座东吴墓葬,其中Ⅱ号墓为都尉陈文和之墓。孙权黄龙三年,大将军吕岱为蒲圻之镇牧,陈文和乃是吕岱麾下的一名武官。
按照《三国演义》的记述,曹操帐下幕宾蒋干游说江东,遇见庞统,以为异人也,与之相携过江,荐之于曹操。彼时曹操为长江风浪所苦,庞统遂献连环计。曹操大喜,依计而行,将大小船只搭配成排,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任他浪潮上下,亦可走马如平地。其后,诸葛亮在拜风台上披发仗剑,步罡踏斗,向苍天借来东风。周瑜即以火攻曹营,一时之间,火趁风威,风助火势。曹营之中,大船小船连锁在一起,无法逃脱,竟然被烧成一片火海。诸葛亮与庞统,其一为卧龙,其一为凤雏,用他们超乎常人的智谋,为打败势力强大的曹操创建了传奇的功勋。
诸葛亮真的具有某种神奇的超能力,能够向苍天借来东风吗?庞统真的向曹操献过连环计,使得曹操大军一败涂地而不可收拾吗?经历了1800年的岁月之后,东风与连环计已经成了赤壁大战之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