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怕啥来啥:为啥汉哀帝不敢接受匈奴单于的朝拜?

2022-05-19

在历史上,匈奴是一个骁勇剽悍的民族,也是西汉王朝的宿敌。从汉高祖白登山被围困,到吕后无端被调戏,从汉文帝远嫁宗室之女,到汉景帝照例委曲求全,匈奴带给西汉人民的是战争,是灾难,是挑衅,是屈辱。热血青年汉武帝即位后,拉开架式和匈奴打了几十年,虽然一度扬汉威名,但同时也把西汉推到了满目疮痍之艰难处境。汉宣帝时,匈奴内部发生分裂混战,最后一分为二,实力大为消减。南匈奴单于呼韩邪为了寻求外部支援,率先归附汉朝,并由此拉开了匈奴单于向西汉皇帝俯首称臣的历史序幕。

   匈奴单于臣服大汉,是大汉人民感到最舒心过瘾、最扬眉吐气的事情。毕竟,化干戈为玉帛,对两国都有好处;再者,匈奴单于一旦弯下腰去,无形中就矮了半截。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对于匈奴单于的诚意无不从容笑纳,并居高临下地慷慨馈赠。然而,到了汉哀帝时,情形却出现了重大转折。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建平四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意思是说,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冬,匈奴单于派使者上呈国书,表示想于第二年正月入汉朝拜。对此,汉哀帝却以“虚费府帑”为由,“勿许”。

汉朝皇帝一反常态,匈奴使者一头雾水。那么,汉哀帝为何不肯让匈奴单于入汉朝拜呢?笔者认为,并非西汉王朝拿不出赏钱,而是汉哀帝本人不敢接受单于朝拜。因为,匈奴单于来朝,总会“引发”一些不详的变故。如,汉宣帝“黄龙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礼赐如初。……冬十二月甲戌,帝崩于未央宫”;汉元帝“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五月壬辰,帝崩于未央宫”;汉成帝“河平四年春正月,匈奴单于来朝。……三月壬申,长陵临泾岸崩,雍泾水。夏六月庚戌,楚王嚣薨。”

匈奴单于朝拜之后,不是汉朝皇帝崩,就是亲王薨,甚至还会弄出自然灾害。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说,这是“匈奴从上游来厌人”。厌人,是古代一种迷信的说法,即以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他人。关于厌,《史记·高祖纪》中也有记载,如秦始皇常说“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在科学知识落后的汉代,这一连串惊人巧合,确实让人感到害怕。除此之外,汉哀帝的身体也一直不太好,匈奴单于上书时,恰逢汉哀帝“被疾”,一听说匈奴单于要来,“由是难之”。

   一方等着回话,一方感到为难,气氛不算融洽,时间也迈进到了建平五年(公元前2年)。西汉辞赋家扬雄闻讯后,上书劝谏,力陈“今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就会造成“汉与匈奴从此隙矣”,不利于民族友好,更不利于国家安定,希望皇上以大局为重。汉哀帝看了谏书后,被迫“醒悟”过来,硬着头皮准许单于推迟一年来朝,即《汉书·匈奴传》中记载的“书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虽然答应了人家,但汉哀帝却很不自在。正月十五日出现日食,汉哀帝把年号改成“元寿”,好为自己消灾祈福。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春,匈奴单于乌珠留,如期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蒲陶宫”。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按照迷信说法,太岁所在即为凶方;厌胜,是古代的一种巫术,压服人或物。《汉书·匈奴传》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汉哀帝因为当时的太岁正好压服南方,便安排从北方而来的匈奴单于,住在了长安城西上林苑诸宫中,最靠西的蒲陶宫。汉哀帝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使匈奴单于处所与皇宫在同一纬度,避免“太岁厌胜”的大忌;二是让匈奴单于尽量住的远离皇宫,以减少匈奴单于带来的晦气。

这种刻意的安排,与以前大相径庭。为了防止匈奴人生疑,汉哀帝派人向匈奴单于解释,这样做是为了“加敬于单于”,是一种格外的款待。为了安抚匈奴单于,更是为了花钱消灾,汉哀帝不顾“虚费府帑”,毅然“加赐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其他赏赐依照前例。朝拜结束后,汉哀帝还专门派人“送瘟神”,即《汉书·匈奴传》中记载的“既罢,遣中郎将韩况送单于。”为了防止重蹈汉宣帝、汉元帝离奇死亡之覆辙,汉哀帝可谓殚精竭虑,煞费苦心。匈奴朝拜团归国后,知道了内情,“单于不说(悦)”。

   不想要的,往往会不请自来。匈奴单于走后四个月,也就是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汉哀帝崩于未央宫。“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的怪圈,又一次在汉哀帝身上得到了“应验”。当然,这纯粹是历史的巧合。汉哀帝的真正死因,缘于他的“寝疾”(《资治通鉴》)和“痿痹”《汉书.哀帝纪》,也就是身体萎缩,四肢痉挛,常年卧病在床。汉哀帝执政七年,活了二十五岁,曾试图竭力挽回西汉王朝的败局,但没有成功。汉哀帝因为有痿病,一生无子,谥号“哀”。这一谥号,既是对他英年早逝的同情,也是对他回天无力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