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用佛教文化影响世界
2022-05-19
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山西五台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为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场。新华社记者陈海通摄山西五台山塔院寺资料图片 6月26日,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了我国申报的五台山项目,决定将其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获批准的与宗教有关的世界遗产项目达10多处。五台山作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是一座享誉世界的佛教名山,这里拥有世间罕见的佛教建筑群和大量的造像、雕塑、壁画、经书,为全人类保留了无法估量的财富。这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表明它的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五台山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佛教名山,拥有世间罕见的佛教建筑群和大量的造像、雕塑、壁画、经书,为全人类保留了无法估量的宗教文化财富,这是五台山“申遗”成功的主要原因6月26日,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五台山遗产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将五台山佛光寺、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南山寺、龙泉寺、普济寺10个景点作为文化景观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有38处世界遗产。而这38处世界遗产中,有10多处与宗教文化有关。五台山位于我国山西省忻州市,此次申报的内容包括从公元4世纪到19世纪(中国北魏、唐、宋、元、明、清)的佛教建筑及独特的圣山环境景观,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杰出成就和特点,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山西省第三处世界遗产,另两处为平遥古城、大同云冈石窟。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山西省文物行政部门、地方人民政府与当地群众为“申遗”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申遗”成功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的肯定和最好的褒奖。同时,也实现了让全人类共同来保护五台山文化遗产的目标。五台山由5座台顶组成,珠联壁合地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将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对真实性的要求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吴锐参与了五台山“申遗”的全程保护和修缮工作。他认为,五台山的古建筑构成了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五台山由5座台顶组成,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典型地将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完美体现了中国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五台山成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目前,五台山现有寺院68座,从使用功能来看,五台山寺庙建筑群正符合了世界文化遗产对真实性的要求。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茂盛一直关注着五台山“申遗”的进展。他说,五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有着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相结合的佛教古建筑群,原本就是属于世界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五台山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关怀和支持,真实地再现了30年来五台山的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和谐发展的历程。五台山与佛教的渊源,可追溯到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据《清凉山志》中记载,公元67年,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印度高僧,用白马驮着经卷和佛像,从恒河起步来到洛阳。次年,他们便北渡黄河,来到五台山。从此,五台山这座曾经静谧了无数岁月的清凉净地,响起了不歇的梵音。北魏孝文帝时期,五台山被尊为文殊菩萨道场。元朝时期,西藏名僧八思巴被忽必烈册封为国师后,便亲赴五台山朝拜文殊。不久,另一位藏族高僧胆巴国师也奉诏驻赐五台山寿宁寺。此后,藏传佛教在这里发展而起,五台山成为国内唯一的汉传、藏传佛教并存一山的佛教圣地。 到了清代,统治者为融合民族关系,实施了崇信黄教(藏传佛教)之策,大兴帝王显贵朝台之风。康熙皇帝还下诏,将五台山菩萨顶等10座青庙(汉传佛教寺庙)改成黄庙(藏传佛教寺庙)。也就从那时起,五台山变得更加多彩起来。从此之后,蒙藏满汉的僧人们以经书为伴,并作为保护寺庙的守护者传承至今。和合与共,追求和谐共生,正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理想境界。近年来,国际组织对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此,五台山加强了自身的治理,加强了人文景观和环境保护建设“申遗”成功后,山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乔云飞说,这次五台山“申遗”的成功,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五台山作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就要用宗教文化影响世界,让“佛门”有一个清净之地。同时,那些有意“申遗”的景区乃至全国其它景点,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经过近10年的努力,五台山在收获世界文化遗产桂冠的同时,更完成了从“高山闹市”恢复为“清净佛国”的华丽转身。2000年前后,是五台山商业气息最为浓厚的时期。那时,五台山庄严的寺院被林立的宾馆、商店、饭店包围。塔院寺、菩萨顶、黛螺顶等周围小商小贩聚集。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周边,居民们随意修建房屋开宾馆。路边每隔三五步就立着广告牌、电线杆,汽车喇叭声和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让整个景区杂乱不堪。大量生活废水的排放,让景区中心一带污水横流……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五台山“商业鼎盛”时期,其核心地带共有宾馆700多家,饭店1000多家,大小商铺更是不计其数。为保护五台山的“佛国”氛围,加快“申遗”步伐,2006年10月,山西省政府开始对五台山核心景区进行大规模拆迁工程,使浓重的商业气息从五台山逐渐淡出,这次大规模的整治和修缮,让五台山的僧人们意识到文化遗产不光是庙宇,还有周边的人文景观和环境保护建设。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五台山景区风貌得到了极大改观。林立的小旅馆、小商铺不见了,商业气息越来越淡了,每天早上,游人可以清晰地听到寺院的钟声和僧人们诵早课的声音,五台山清净的佛国氛围又回来了。
- 上一篇:河甲简介 在位时使商朝的局势稳定下来
- 下一篇:史上最不值的朝代竟然对中国贡献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