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刘关张兄弟的兵器浅谈古代兵器的设计问题
一提到三国,大家便会想到著名的刘关张三兄弟。
刘关张哥仨个可谓是乱世之豪杰,天地之英雄。战场上叱咤风云———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等等。说到战场上拼杀,人们就会想到这三位豪杰的兵器。只要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志们,都知道他们的兵器,如果有人不知道,我真的无语了。
俗话说,武将最爱三大宝——兵器、战马、铠甲。兵器对于武将来说非常重要,三国英雄和梁山好汉们可都是各有各的拿手兵器。英雄好汉们能驰骋战场,兵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实古代兵器也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现在我就谈一下对古代兵器设计问题的一些看法。
因为刘关张兄弟三个的兵器各有代表性,所以我就从他们的兵器开始入手。
张飞惯使一条丈八蛇矛,蛇矛的主要攻击手段是以刺为主,正所谓直取魏吴大将的咽喉。矛尖的钢材设计这就不用说了,因为矛尖必须锋利无比,且刚度要高。这可是蛇矛的核心部分。其实正因为人们都把矛尖当成了核心部分,而没有重视丈八蛇矛的丈八长握柄。这个握柄设计其实也是很关键的。由于蛇矛的攻击手段是以刺为主,所以长柄受到的是轴向载荷,根据工程力学知识,长柄必须设计成圆形截面,以防在刺的过程中长柄发生侧弯。这些东西大家看不懂不要紧,如果要我讲得再细致些,估计有些没学过力学的人就更难懂了。现在我给大家通俗的分析一下就明白了。
在日常生活中手握的长杆如果是朝着长杆的方向用力,一般长杆都设计成圆形截面。比如自行车的手把,投掷的标枪,手推车的手把等等,因为人们握着长杆朝前用力时,圆形长杆最能使上劲。假如长杆的截面是长方形或者是椭圆形,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当手握紧长杆时,手与椭圆形截面的接触面积自然比手与圆形截面的接触面积要少,这就造成用的力减少了。
所以说只要是以刺为主的兵器,像长矛长枪之类的兵器,它们的握柄都是圆形截面,要是这么说张飞的长矛握柄设计是合理的。其实不然,握柄的截面只是一方面,其实还有一个应该考虑的因素。
既然长矛是以刺为主,那么握杆与手之间就必然有摩擦力。这种摩擦是有利摩擦,所以必须增加手与握杆之间的摩擦。而一般的长矛的握杆都是用木或者钢做成的,相当光滑,这样在刺杀的过程中,必然会损失一部分力。所以握杆应该设计成具有凹凸感的形状,就像自行车的手把一样,还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握柄,都有凹凸指槽,因为这样能增大手与握柄之间的力。长矛握柄只有设计成这样,在刺杀的过程中就会增大手与握杆的摩擦力,才能使刺杀力大大增强。
如果当时手工业发达的话,最好再配上一副羊皮或者牛皮手套,戴上手套,这样使起枪棒来就更有摩擦力,更加有劲!
刚才分析了张三爷丈八蛇矛的握杆必须设计成圆形截面,那是不是所有的长兵器都应该设计成圆形截面握杆呢?答案是否定的。
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的握杆就不能设计成圆形截面,而据我所看到的,不论是兵器店里的大刀,还是关帝庙里供奉的关公刀,这些兵器的刀柄都设计成了圆形截面,和长枪长矛的握杆一模一样。
刚才说了,张三爷的丈八蛇矛是以刺为主,而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是以劈砍为主。
[page]像大刀、战斧之类的兵器,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都是具有方向性的,所以这类劈砍兵器的握柄的截面必须设计成椭圆形,并且椭圆形的长轴方向应该与刀面的方向平行。
这是因为,只有设计成椭圆形截面,才能保证在使用大刀劈砍的过程中,大刀不易转动,不需要在砍杀时还要看一下刀刃的方向是不是正确的(千万别朝弯了)。勇士们只要一握住大刀的握杆,就自然会知道刀刃的方向。如果大刀的握杆设计成圆形截面,这样在劈砍时大刀就容易转动,大刀劈下去后却发现刀刃是朝上的,这就不能用“刀起头落”来形容了。如果这样的话,勇士们在奋力拼杀之际,还必须朝刀刃看一下,确认一下刀刃是不是朝着敌人身体的方向垂直去的,万一稍微偏了一些角度,劈在敌人的铠甲上,我想效果和刀刃垂直劈在身体上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说不定刀刃就顺着铠甲滑出去了)。
其实生活中的好多例子都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个因素,比如做饭用的菜刀。
菜刀的刀柄形状就设计成了扁形,这样握住菜刀时不会发生转动,并且闭上眼睛都能确定刀刃的方向。
还有刘备大哥的双锋剑,双锋剑的剑柄截面一般都设计成椭圆形,这样握紧剑时不会发生转动,并且在砍杀时能告诉人们剑刃的方向。假如宝剑在使用时转了一下,剑就不是劈砍在身体上了,而是拍在身体上。
即使是双目失明的武林高手,只要一握住剑柄,就知道剑刃的方向,这就是考虑到了人机工程学。
所以说,如果是用来劈砍的兵器,无论是长兵器,还是短兵器,握柄的部分必须设计成椭圆形截面。
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兵器的每个组成部分,设计出合理的兵器,不能有任何疏忽的地方,因为兵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勇士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