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的形象象征:三口大铡刀是怎么来的
在包公的戏里,最重要的,出场率最高的莫过于包公的那三口大铡刀,满满的,这三口大刀成了包拯的符号,包公的戏也总是以“开铡”这一词作为进入剧情的高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戏剧的影响下,包拯和铡刀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河南开封府的景点内,包拯的三口铡刀更是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项目,在安徽的包公祠中,也陈列着他的三口大铡刀。可见这对包拯的重要程度。
其实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用铡刀作为刑具的,在历朝历代的记载中,都没有出现过用铡刀行刑的记录,秦汉的死刑是腰斩,就是罪人裸体趴在地上,用斧头砍断他的身躯;在隋朝的时候确立了五刑,死刑的记载之后两种一个是斩刑一个是绞刑,斩就是用刀砍人的头,绞就是用棍子收紧套在人脖子上的绳子让他窒息死亡。
在唐宋基本是延用五刑的处罚制度,死刑也只是针对有严重犯罪情节的人,这种人,也肯能会被“凌迟处死”。当然这都是要视情节严重程度来判断的饿,根据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来判定他会接受怎样的刑罚。
在《三侠五义》中提到的包拯暗示公孙策根据““札”字当“铡”字,设计出龙、虎、狗三把大铡刀。并向宋仁宗请示,根据情节轻重可以用铡刀处理。虽然和历史情况有差别,但是将包拯的大义凛然,寄寓在这具体的铡刀上,给人一种见铡刀如见公正的感觉,将这种虚幻的情感具现出来。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成功的,也是文学家或者老百姓对包拯极大的支持和信任,包拯的执法严明是真正帮到百姓,维护百姓利益的。[page]
包公孝肃祠在什么地方
包公孝肃祠简称“包公祠”,在合肥环城南路的一个土墩上,位于包河公园古建筑群内,明弘治年间知府在这边修建了包公书苑,所以叫做包公祠,包公祠 纪念的是宋代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包拯的公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包公祠占地1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组成,整个祠堂风格古朴,显得极为庄严,包公祠里有铜像,有龙、虎、狗三口铜铡,象征了包公断案的义正言辞,铁面无私。祠堂内还有包公断案的蜡像,包公演义等历史文物资料。
整个祠堂为白墙青瓦构成,像闭合式的三合院那样的存在,主建筑是包公亭,厅内有包拯的塑像,在镶嵌黑石的包公像面前,仿佛一切贪赃枉法,贪官污吏都能烟消云散,黑脸包公铁面无私,凛然正气的看着你。
包公亭的西面是一条长廊,东面耸立着六角龙井,里面有一口井,井内的泉水叫“廉泉”,相传这口井还有个故事,传说有一个太守喝了这泉水里的水,非常不舒服,因为他是大贪官,,因为他们都是好人。而有人喝了这井里的水,却觉得泉水很好喝,还有一点甜美的感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包公祠的西南面是流芳亭,传说包拯年幼的时候常常来这边读书。包公祠内有一块吸引人的石头,是从包公墓中清理出来的刻石,是一块讲述了包拯一生的墓志,对于现在研究当时的历史,和对包拯人物原型的还原都有巨大的影响意义。
碑中记录了包拯做官的时候铁面无私的一些事迹,据说人们对包拯非常崇敬,在参观包拯祠堂的时候,在碑石上指指点点,常年累月下,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刻痕,可以看出人们心中对包公的尊敬。[page]
包拯的儿子是谁
包拯有两个儿子,长子为包繶,生母是董氏,但是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次子叫包绶,是包拯身边的妾侍所生。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分别来看看他的两个儿子的相关详细的介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包繶是包拯的长子,生母是董氏,在包繶十九岁的时候娶了崔氏作为自己的妻子。崔氏的三朝宰相的吕蒙正的外孙女,所以跟包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包繶因为父亲的职位,从小就收到了很多保护,年少的包繶就已、被封为太长寺太祝,但是在婚后的第二年却病逝了。崔氏伤心欲绝,谁想到几年后,他们的儿子也夭折了。包拯夫妇还是很开明的,为了不让崔氏这么年轻就守寡,却她再嫁,但是崔氏却拒绝了。此后,崔氏在守节二十年之后,被宋哲宗封她为永嘉郡君,来表彰她的事迹。
包绶,小名为包綖,是包拯的次子,生于仁宗嘉佑二年,死于徽宗崇宁四年,享年为四十七岁。包绶的生母是包拯的妾侍孙氏,但是孩子还没有出生,包拯便把孙氏打发回了娘家。大嫂崔氏知道孙氏有了身孕,于是便瞒着包拯夫妇,在私底下给孙氏送去钱财和衣物,等到孙氏生下包绶之后,崔氏又将他抱养到自己的房里,虽然名义上崔氏是包绶的嫂子,实际上是他的养母。过了一年,在包拯六十大寿的时候崔氏将襁褓中的孩子送到了包拯的面前,包拯夫妻两个非常高兴,于是为他取名为包綖。
- 上一篇:一战功成!李牧如何一举击垮匈奴?
- 下一篇:大战下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