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叹三国时期的滑铁卢战役

2022-05-19

滑铁卢战役战役的结局是——胜利没有使胜利者更加辉煌,失败却使失败者更加伟大。

公元220年前后关羽的北伐我认为可以称为三国时代的滑铁卢战役,只不过比西方真正的滑铁卢战役早了1615年。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是使孔明的“隆中对”彻底破产,从而为未来几十年混战的最终结局提前划下了一个不太明显的句号。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这么残酷,地狭人稀的四川盆地最终使不世的武侯壮志难酬——“星落秋风五丈原”。官渡之战宣告了北方的统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关羽败亡提前预言了三国时代的结束。鼎的一角在220年出现了裂痕,制造这个致命裂痕的一位关键人物,叫徐晃

翻翻史书,不难发现,徐晃是个相当幸运的人,他的运气比同时代的关羽要好上太多了。但这所谓的“幸运”又成就了他死后千年的不幸。我至今不知道哪里有祭祀徐晃的宗庙,提起威名赫赫的“五子良将”,张辽的八百步卒,张合在街亭的表演,于禁最羞愧的投降,似乎都比他名气大的多,都比他更能吸引人。如果您是位有耐心的看官,请不要拿《三国演义》来驳斥我,毕竟,我对把将领的对抗引申为举重拳击式角力的运动不太赞同,譬如颜良的死,我认为荀公达当推首功。

大汉虽然衰败,但那个时代能文能武的着时不少。吕布做过主薄,徐晃也当过郡吏,刘哗砍过贼人脑袋——似乎都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人物。徐晃在早期劝杨奉“与天子还洛阳”,后“说奉令归太祖”,这份政治眼光在五子良将中是独一无二的,令人不得不想起那位饱受人们议论的贾诩。杨奉到底不是明达之人,原本最有望成为复兴汉室功臣的人最终成为死在刘备手上的流寇。我对徐晃的“遂归太祖”大是欣慰,至少比高顺他幸运的多了,而且离开杨奉那样先“欲从之”又“后悔”的家伙,也不会给自己的人格带来什么污点。

乱世中幸运的人有三种:一,就是天上打多大雷都掉不到自己身上一滴雨,谁去都要倒霉可就轮不上他倒霉的那种,典型例子阿斗,一辈子富贵除了在襁褓中混长板坡那次有点悬;二,总是在该倒霉的时候出现奇人相助转危为安的人,典型例子曹操,一辈子“当死者数矣”结果还是舒舒服服死在自家塌上;三,碰上了真正的“名世之主”从而建功立业名传天下的人,典型例子“五子良将”——除去张合于禁俩人没得善终。徐晃是幸运。

翻开徐晃的档案就会发现,这个人命好得出奇——曹操与吕布兖州玩命的时候他跟着杨奉,归了曹公后一路临阵破贼打的都不是什么厉害角色,好容易“从征吕布”又去“别降布将赵庶。。”等,不知道温侯“三战皆北”的战斗他参加了没,应该对付的是象赵庶这种不入流的角色吧。“从”征刘备,“与”史涣斩珪固,又“从”征白马破颜良,破文丑(这也是“从”的),“与”曹洪击贼,“与”史涣烧粮于故市。。。。。平定河北一口气跟着曹操打到蹋顿掉了脑袋似乎都没什么特别上色的表演,只拜了个横野将军的杂号,却在史书上留了绚烂的一笔“功最多”。。。也许这不难解释。当官渡鏖兵的艰危时刻,曹公问烧故市袁军军粮人选的时候,荀公达那斩钉截铁的三个字:“徐晃可。”就注定了徐晃不平凡的一生。

百战百胜是军人的荣耀,但徐晃老是跟着曹公“从”征多少会感到有些窝囊吧,再加上少年时也许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对于过多的功劳赏赐难免心有惭愧。曹公乃非常之人,他带的兵也总能遍出几句顺口溜来揶揄长官,有时候比史家的丹青更让人回味无穷——如“盲夏侯”,如“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如“不得赏,属徐晃”。“不得赏,属徐晃”,或许就是他的严刻自律,才使得在和关羽的对决中不得不指挥一只杂牌军;也正因此,成就了他傲世的威名。

[page]

马超的骁勇终于给徐晃一次难得的机会,四千兵渡蒲板津,击退粱兴五千步骑,太祖得渡(不容易啊,难得打次先锋,白马让张辽关羽抢了)。跟着又随夏侯妙才虎步雍凉(这次比“从”强,都是“与”),不过先锋没了又回老路上去了,接着守阳平关,219年四月与七月之间在马鸣阁道打了个漂亮仗,给小家伙陈式上了堂军事课,“贼自投山谷,多死者”。看来刘备让夏侯渊徐晃收拾得也够戗,要不孔明也犯不上“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可能是这一战打得太漂亮,曹操本打算亲自出马收拾刘备,一看这阵势放心了,七月决定“自将击刘备”,九月磨磨蹭蹭到了长安,一口气到来年三月等夏侯渊碰上黄忠以后才走斜谷“军临汉中”。219年十月宛城侯音叛乱,徐晃就让调走帮忙平叛了。我郁闷啊——再玩儿俩月夏侯渊就要被干掉了,论资历论才干怎么说都是百战百胜徐公明镇阳平啊。侯音你好歹等过了建安二十四年春节吃了团圆饭再反也不迟啊!再说曹仁也不白孟德给你犯得上调徐晃去帮忙吗?没办法,徐晃又一次失去了独挡一面的机会,元帅让给张合了,带了一群新兵蛋子去平叛也没赶上。曹仁屠宛后,徐晃就在宛当了军政一把手,从新恢复经济生产。——屠城以后,真正的“百费待兴”,由此可见,徐晃绝对的军政双全。

徐晃一生的颠峰时刻终于在220年到来了。“当建安之三八,实大命之所艰”,许都先是在219年发生叛乱,接着八月关羽大克“七军皆没”,南边正告急九月魏讽在邺叛乱。曹操一辈子心血在这一年真正是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刻。“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羽遣别将于郏下”,翻翻地图,离刚刚被屠城后的宛只有百余里的距离。也许过不多久,“洪河之南,非复国家有也”。关羽在那个时代的威名在今天我们是难以给出确切评价的,但“万人敌”的雄称却只有关张哥俩独有。一但襄樊失守,长安,洛阳,关内,中原都将暴露在刘备的兵锋下。在我缅怀徐晃的时候,也不禁轻轻叹息:那一刻,最兴奋的人一定不是刘备而是孔明,“隆中对”的梦想几乎成真了。

如果把“消灭”关羽的功劳全算在徐晃身上,肯定是不恰当的。但如果把徐晃击败关羽解樊城围的战役称为滑铁卢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肯定是恰当的。樊城解围后,关羽并没有立刻退兵,而是据守沔水,隔断襄阳。无论是不想把嘴里这块肥肉吐出来,还是想尽量争取时间拖住曹军主力,根据史书记载都是在“闻南郡破后,即走南还”。也许就是因为关羽晚走了这几天,徐晃的名字被长久地落寞在历史的长河里——毕竟那个长着一把长胡子的脑袋不是徐晃砍下的。

徐晃几乎一生没有独立领过军,曹操总要给这些外姓将军们找个“婆婆”管着才放心。危难之时,世人才突然惊觉他的傲世奇才——也许他想获得象张辽守合肥那样的机会很久了。先是兵进偃城——手里只有宛城里那点杂牌兵,以虚为实,跑到敌人后边大搞土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