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印长老:朴老对新中国佛教人才建设的贡献
时间过得真快,弹指间,已故会长赵朴初老居士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每当我看到全国各地佛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时,我的内心深处就会对他老人家油然生起无限的怀念和感恩之情。我与朴老的因缘可以追溯到50年前。1960年至1965年,我就学于中国佛学院。每次在广济寺举行法务活动后,朴老必定站在天王殿东侧门出口处,向学僧们亲切点头、含笑致意,送我们上车返院。朴老亲切慈祥的形象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朴老的积极努力下,中国佛学院于1980年恢复,随后各地也复办和新办了多所佛教院校。1981年至1983年,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朴老派我以中国佛学院讲师身份赴日本京都佛教大学进修。临行之前,朴老谆谆指示:要考察日本的佛教教育,因为我们自己也要办教育,说不定有可以借鉴之处。我自日本访学回国后,一直在中国佛学院任教,并担任教务长、副院长等职,在近三十年的佛教教育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朴老在佛教教育方面的高瞻远瞩。
朴老曾数次亲自主持召开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全面规划,适当调整,保证重点,协调发展”的佛教院校发展方针。他说,什么是佛教工作的主要矛盾呢?我看,称职、合格的佛教人才奇缺同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开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在具足外缘的情况下所要解决的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所谓称职、合格,包括在思想、宗教、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方面的称职、合格,也就是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管理好寺院需要大批合格的僧才;各级佛教协会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需要大批合格的佛教人才;协助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使各项佛教事业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和开展,又使佛教界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需要大批合格的佛教人才;联系各民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思想,住持和弘扬正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服务四化,需要大批合格的佛教人才;开展佛教文化学术教育事业,重振中国佛教在国际佛教中的地位,需要大批合格的佛教人才;开展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佛教界的联谊活动,促进祖国统一,需要大批合格的佛教人才;开展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往来和佛教文化交流,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需要大批合格的佛教人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各方面工作矛盾的汇合与交织,表明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赵朴初文集》,上下册,华文出版社,第1121-1122页,以下引文只注明页码。)
在朴老及众多爱国爱教人士的努力下,中国佛教人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汉传佛教院校已达到四十余所。但是,佛教教育事业的道路依然漫长,有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朴老对于佛教教育的论述,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意义。他提出的“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时刻提醒我们佛教教育事业任重道远、不能松懈。
朴老牢牢把握佛教事业发展的本质核心,即“僧伽教育”。一再强调振兴中华民族新时代佛教,关键是提倡和开展僧伽教育事业,认为人才是开展佛教工作的关键。从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看,佛教自身建设的好坏是决定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内因。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伴随着机遇与挑战,能否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归结于佛教自身建设的开展与深化。朴老提出,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其中,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设是基础,人才建设是关键,教制建设和组织建设是保证。“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信仰坚定、道风严谨、德操高洁的僧才。只有在培养人才上,注重信仰与道风,人才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有信仰、讲道风的人才,正是教制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有力保证。朴老关于人才培养和佛教自身建设的思想,直至今日,不但没有过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反而愈显重要。
中国佛学院作为汉传佛教最高学府,肩负着培养中国佛教高级人才的任务。自1980年至2009年,共毕业本科学僧十三届488人,研究生47人。现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约100人。毕业学僧在佛教教育、弘法利生、文化传播、慈善关怀、寺院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学僧已经在全国和地方佛教协会和各大寺院担任关键岗位。中国佛学院虽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校舍和教学条件有限,制约了其作为中国汉传佛教最高学府功能的发挥。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已经把中国佛学院校舍建设作为本届理事会的重要工作,努力协调各方关系,积极推进校舍建设,为中国佛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基础。同时,中国佛教协会也将一如既往支持、鼓励和帮助地方佛教院校的发展,为中国佛教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 上一篇:如果此人不死 朱元璋就不会大肆屠杀功臣!
- 下一篇:周文王推演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