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文攻武略之将相和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将相和是一个典型的讲述有容乃大的故事。文是蔺相如,武是廉颇,一文一武,共同保卫赵国。
文攻武略之将相和
蔺相如原先是缪贤家的一个舍人,因为秦国秦始皇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和赵王换赵王的和氏璧,赵王不敢前去。缪贤便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因为在缪贤家里的时候,缪贤就看出蔺相如是个不平凡的人,胆识过人。蔺相如完璧归赵后又陪同赵王赴渑池之约,自己的才华完全被挖掘,完全开启了自己的政治道路。秦始皇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见到蔺相如的胆识和智谋后,不敢再轻易打赵国的主意,和秦国的谋士们从长计议,蔺相如的智慧大大延缓了赵国的灭亡。在后来的长平之战中,赵王受到挑拨弃老将廉颇不用,而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蔺相如大力阻止,但是君臣有别,决定权毕竟是在君主手中的,赵王最终选择赵括,直接加速自己的灭亡,蔺相如力阻赵括的智慧也广为后人赞扬。
廉颇是在秦王联盟韩燕魏赵一起攻打齐国的那一战中立威扬名,班师回朝,官拜上卿。多年的征战让廉颇对各国的军事力量了如指掌,从战经验丰富,屡败秦军,破燕败魏。保卫赵国多年,秦始皇都对他惧怕三分。
赵国有蔺相如和廉颇就相当于有了双重保障,狠狠延缓了赵国的灭亡。而蔺相如对廉颇的忍让和廉颇的忠心耿耿对赵国来说都是道坚不可摧的铁门。
将相和主要讲述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说的是战国时期,赵王偶然得到一个珍贵的玉器,是中国历史上很出名的玉器“和氏璧”。被秦国的秦始皇知道后,秦始皇想占占赵王的便宜,便让人到赵国和赵王说,要用咸阳,渔阳,大泽乡,函谷关,上谷,辽西,长安,北平,黔中,蜀郡,雁门,云中,辽东,北地,这十五个城池来和赵王交换和氏璧。赵王知道这是秦王的阴谋,但是自己也不敢公然拒绝秦始皇,给秦国发兵赵国的理由,一筹莫展之际,赵国缪贤向赵王推荐自己的舍人蔺相如替赵王出使秦国。蔺相如向赵王保证一定完璧归赵。最终,蔺相如果然不辱使命,将和氏璧带回赵国。
而后又陪同赵王参加秦王的渑池之约,最终也让赵王全身而退。赵王回国后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比赵国大将军廉颇的还高些,廉颇心生不满,很是看不起蔺相如,便说要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却常常躲避廉颇,处处忍让廉颇。蔺相如的门人都以为蔺相如惧怕廉颇,蔺相如告诉门人自己是为了国家的安危着想,不能和廉颇有矛盾,廉颇将军是国家的军事。否则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当廉颇听说蔺相如的话后,廉颇对自己的鲁莽和愚见很是羞愧,于是便背了根荆条,跪在蔺相如的府邸外,让蔺相如惩罚自己,希望得到蔺相如的原谅。蔺相如当然原谅了廉颇并且和他成为了至交。
将相和比喻什么
将相和比喻有容乃大,国家的官员应该互相团结,多为国家的利益考虑。
战国时赵国缪贤的舍人蔺相如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然后陪同赵王去赴亲王的渑池之会,使赵王毫发无损安全回国。赵王任命蔺相如为赵国上卿。这让征战多年的赵国老将军廉颇心中不满,想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却躲避廉颇不和廉颇争锋芒。廉颇知道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的安危着想而不和自己计较,心中羞愧难当,便背负荆条到蔺相如的府邸请求蔺相如的原谅。最终二人成为好朋友,共同守护赵国。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故事中,无不体现着大家风范。面对强秦的蛮横,蔺相如不畏强权,和秦国斗智斗勇,忠心护主,不辱使命。蔺相如作为赵国的臣子,在赵国为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解国家之急,一心护主,不让自己的国家和国君受到伤害。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更有大海般宽容的胸怀,为了国家的安危把个人恩怨放在一边,谦恭忍让。而赵国的大将军廉颇的可敬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为赵国征战多年,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国家。作为一个习武之人,他性格豪爽,光明磊落,当知道蔺相如对自己的忍让的时候,自己很是羞愧,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为了面子死不认错。知耻近乎勇,廉颇实在不愧为战国四大将军之一。
廉颇和蔺相如二人的精诚合作让赵国没有很轻易地沦丧在秦国手里。团结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 上一篇:80后潮僧释道心 出唱片写自传玩微博
- 下一篇:中国古乐器传奇 随县编钟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