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五丈原前的心理战

2022-05-19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行动计划,已为魏军统帅司马懿料定,正如他给胞弟司马孚信中所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见《晋书·宣帝纪》)翻译成现代文则是:“诸葛亮志向很高远,但是认不清形势,抓不住机会;谋略很多,但是总处在犹豫之中,不能当机立断;虽然穷兵黩武,但是却不懂兵行诡道,没有奇谋……”

既已掌握了诸葛亮的心理和性格弱点,蜀、魏在陕西眉县渭河滩摆开战场后,司马懿自然要针锋相对地打乱敌方部署,他没有给蜀军正面留下活动空间,在取得抢夺渭水的胜利之后,渡过渭水,在渭河南岸背水结营,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坚守不出。

两军对垒相持中,双方展开了心理战。司马懿打出第一招:他戎装不卸,高度战备,示敌以无懈可击。诸葛亮虽做了持久作战的准备,但劳师远征,利在速决,当然不能空耗到师老气堕,被敌人乘虚攻击。见司马懿步步紧逼又深沟高垒,情迫之中,也还了一招:他“乘素舆,葛巾,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示敌以胜利在握,不急不躁。诸葛亮秀出如此模样,致令司马懿叹道:“诸葛君可谓名士也矣。”(见《诸葛亮集》)其实,这不过是诱敌出战的策略,并不是真的如此潇洒,在其他战争场面,诸葛亮还是乘马的,只有乘马,才能及时进退,没有闪失。仅只一次的故作姿态,后世以偏概全,以为诸葛亮出兵作战,一直乘坐着四轮小车。当时的四轮小车,既没有橡胶轮胎,也没有滚珠轴承,由士兵推着,焉能不失时机地进退?要打了败仗,不做俘虏才是怪事!

心理战中,司马懿见第一招没有奏效,遂又打出另一招:他派出“两千余人,就军营东南大声称万岁”(见《诸葛亮集》)。诸葛亮派探马刺探,得到的消息是,东吴孙权派使者向已经曹魏投降,蜀军上下信疑参半,士气动摇。诸葛亮急于接战,看到司马懿第二招获得成果,自然心中甚为不甘,他立即回敬了第二招:派使者送去妇女穿戴的衣物加以羞辱,意欲激怒司马懿出兵。

深谋远虑的司马懿接过妇女衣物放到一边,心平气和地问蜀使:“诸葛公起居如何,食可几米?”蜀使回答说:“三四升。”接着又问及诸葛亮公务,蜀使依然照实回答:“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显然,西蜀使者没有城府,竟将核心机密信口渲泻。司马懿探知了诸葛亮心慌意乱、重病缠身的机密,冷气攻心地说道:“饭少事繁,诸葛孔明其能久乎!”(见《晋书·宣帝纪》)此话传回诸葛亮耳朵,不啻是一致命打击,他知道自己病入膏肓,心理战已落下风,也没有继续进行下去的情绪,干干地喝了一壶。

司马懿依然我行我素,固守不出。但是,曹魏众将领受不了诸葛亮的女衣羞辱,更对西蜀数次挑战辱骂难以忍受,纷纷请求出战,以至到了难以约束的地步——诸葛亮激将法起了作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不能让将士的激愤情绪扰乱大谋,遂写了请求出战的表章,千里送往京师洛阳请皇帝曹叡批准。曹叡深知司马懿用心,特派卫尉辛毗持皇帝节书到前线,宣布不准出战的诏命,才使司马懿战略意图得以贯彻。

诸葛亮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中支持了一百多天,终病死于五丈原军中。按其生前安排,长史杨仪率大军回撤汉中,镇西大将军魏延率兵断后。途中虽不曾遭魏军追击,但是杨仪与魏延长期抵牾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终在汉中南郑北边虎头桥(今汉中市北关)一带发生了血肉纷飞的内讧。

诸葛亮五次“北伐”,多次都因缺乏粮草而不战自退。惟这一次准备充分,储存了足够十万大军消耗几年的粮食,这是罄国罄民的大手笔,然而却全部留给了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