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中国历史上唯一当上朝廷最高军事首长的太监

2022-05-19

公元1111年,即宋徽宗政和元年,大太监童贯官拜掌控朝廷军事大权的枢密使,领枢密院。北宋时,枢密院同中书省分立并称二府,枢密使主军而宰相则主政。宋史上说“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枢密使,是朝廷中的最高军事首长。从此,童贯全国兵权在握,权倾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

童贯不仅是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他还开创了另外的几项中国历史之“最”: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统兵二十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以副使的身份,于政和元年出使辽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郡王);中国历史上唯一长着胡须的太监(与他年近二十岁才净身有关)。 

北宋末年,由于宋徽宗醉心于书画艺术不务正业,致使纲纪不振腐败横行,朝政由“六贼”把持,他们分别是:蔡京、王黺、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蔡京与童贯是响当当的“六贼”领头人物,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因其是阉人,媪即母),不无讥讽之意。

当时都城汴梁流传着一首民谣:“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菜”便是指反复无常、两面三刀、唯利是图的蔡京。“筒”是指大太监童贯,

作为“六贼”头领之一的童贯,因为主持与金人签订引狼入室的“海上之盟”,成为导致靖康奇耻的大罪人,千年来人们对其骂声不绝,被《宋史》列为“奸臣”。妇孺皆知的《水浒传》中也曾多次提到童贯,写他统领80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被杀得只身逃回了汴京。

童贯,开封人,字道夫,读过四年私塾,净身进宫当太监时已老大不小,近二十岁了。《宋史》记载他“颐下生须十数”(也就是说童公公的下巴不同于其他太监,他的下巴有若干稀稀拉拉的胡须);“状魁梧,伟观视”(不但英俊,而且很魁梧,看上去还很伟岸);“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阳刚之气十足,力量感很强,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太监)。

童贯净身入宫时,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李宪颇多战功的宦官中,曾在西北边境上担任监军多年。童贯跟随李宪出入前线,曾十次深入西北,对军事颇为熟悉,但在神宗皇帝一朝,命运之神并未垂青童贯,进宫二十余年,他始终没有出人头地。这一局面,终于在赵佶做了皇帝后得以改变了。

宋徽宗赵佶继位时,童贯已经四十八岁。宋徽宗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派童贯到杭州设明金局收罗文玩字画。一般说来,内廷供奉官大体相当于皇宫的采购供应处长,并不是一个多高的职位,却是一个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贯没有满足于捞取好处,而是尽心尽职地区办好了这趟差事,甚获宋徽宗的欢心。

宋徽宗任命童贯担任西北监军,平息羌族吐蕃的叛乱。宋军开到前线湟川后,恰巧汴梁的太乙宫失火,宋徽宗十分迷信,认为是败战之兆,于是火速传一道手谕给童贯,阻止他出兵。童贯却胆大包天,他看罢手谕后马上若无其事的折起来放好。宋军主将王厚问:“不知陛下何故降旨?”童贯竟若无其事地说:“没有什么,只是敦促我等速取成功罢了。”

结果,宋军一举收复四州。将士们兴高采烈之际,童贯则在庆功宴会上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诏,传示军中将领们观看。大家一看之下,无不大吃一惊,要知道矫诏可是灭族的大罪。领军主将惶恐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童贯回答说:“那时士气正盛,这样子止了兵,今后还怎么打?”主将问:“那要是打败了可怎么办?”童贯说:“这正是我当时不给你们看的原因。打败了,当然由我一人去领罪。打胜了,大家都有份啊。”

从此,童贯牢牢树立起了在西北军队中的威望。

之后,童贯征伐沙场,常年出没西北,主持与流氓国家西夏的战事,并率兵连打几次胜仗,西夏国力跟不上,经济快要崩溃,最后表示愿意赔钱谢罪。童贯也见好就收,上报了徽宗,徽宗遂罢六路大军,“加贯太傅,封经国公”。

后又在童贯主持下,大宋对吐蕃开战。一年后,宋军彻底打垮了河湟地区的吐蕃部队,控制了青海东南部、黄河以北地区。这次战役宋军“开拓疆境三千余里,招降首领二千七百人,户口七十万,前后六战,斩首一万多级”,完全恢复了神宗时的故土。童贯升任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成为西北边区最高军政长官。其后童贯又率军收复了西北重镇积石军和洮州。

宋徽宗对童贯赏识日深。公元1111年,童贯进太尉,领枢密院,执掌全国军权。从此,童贯位列三公。

宣和二年方腊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南方宋军一触即溃。宋徽宗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方腊起义惨遭失败。

[page]

宣和七年,童贯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郡王,统率大军重镇边疆,驻扎大原。当时,金已灭辽,大举兴兵南侵。童贯见大势已去,由大原遁归汴梁,且不听钦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于是,大学士陈东等上书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童贯的主要罪名是“结怨辽金,创开边隙”。此时,徽宗禅位,钦宗登基,童贯失恃,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被一连三贬。

1126年7月,童贯被贬至吉阳军(今之海南崖县),朝廷又诏数童贯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澄去对之就地正法。

虽然童贯被贬谪,人们仍畏他诡诈,畏他勇力,所以,张澄奉诏追斩童贯,不敢轻意动手。张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随员上门“拜谒”童贯,假称有圣旨赐给茶叶、药物,要童贯回京担任河北宣抚,明天中使即可到来传旨。童贯信以为真,拈须而笑:“还是少不了我!”并留下张澄派来的随员。第二天上午,张澄来了,童贯欣然出迎,跪接圣旨,张澄当即宣诏,申斥童贯十大罪状。待童贯省悟过来为时已晚,被张澄派来的随员—刀砍下头颅。

数天后,监察御史张澄一行数骑,由南雄州衙门出发,押着一只木匣,内装童贯血淋淋的人头,越过梅关向汴京疾驰而去。九月初七日,童贯的人头已在汴京城头高高挂起,观者如潮,轰动一时。

曾创下史上诸多“第一”的一代大太监,就这样命丧黄泉,结束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