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董仲舒
2022-05-19
第一节 治春秋公羊学,教书育人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是继、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少治春秋公羊学,以天人三策得赏识。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在黄老清静无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犹如一声春雷,惊醒汉朝统治者,为汉武帝推崇和推行。从此,儒学思想成为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正统思想。西前元元年(前门年),董仲舒出生在河北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广川镇)一个大地主家庭。从少年时代起,他就和公孙弘一起向儒士胡母生学习春秋公羊学。
相传,孔子经过一生的颠沛流离,怀才不遇,到了晚年,他知道自己的主张不被统治者看好,就退而著述,根据鲁国历史删定而成《春秋》,文字隐约其辞,寓褒贬于字里行间,有的地方晦涩难懂。为了让后人读懂,有人为《春秋》作传,解释春秋,先后形成了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派各成一体的传授体系。统一六国后,为了排斥异己思想,愚昧百姓,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依之言,焚书坑儒,烧掉了秦史官、法家、医药、农艺、卜筮以及国家所藏图书以外的“诗书百家语”等一切书籍,活埋了大批儒生。文化典籍毁于一旦,思想受到一次沉重打击。然而,秦统治者的高压政策,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压制诸子百家语。相反,欲禁不止,包括春秋三传在内的诸于百家语,通过师徒间日耳相传在民间学术界得以传承。到了汉朝初年,更加发扬光大。《公羊传入《谷梁传》传习体系更完备,并在汉初著录成书,研习者众多。但是,当时黄老清静无为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以《公羊传》、《谷梁传》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尚不足以取而代之。以法得国,故以法治国,横征暴敛,逐役不断,导致社会矛盾全面激化,最终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灭亡了秦朝。汉朝建立后,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烂摊子,甚至“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在政治上,异姓诸侯控制着大片土地和人口,北方匈奴又趁机南侵骚扰。无论是新建王朝统治者还是老百姓,都希望有一个安定祥和、丰衣足食的环境,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汉朝统治者总结了秦亡之教训,以黄老清静无为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儒生出身的叔孙通、陆贾为汉高祖制礼仪,规范了朝廷的尊卑等级秩序,令讨厌儒生的汉高祖刘邦对儒生刮目相看,井封他们为太常,主管朝廷礼仪。此后,汉朝的文化事业慢慢发展起来,学术空气较为自由。朝廷设置博士,研习各种学说,民间讲学活动也逐步恢复。至汉惠帝四年(前191年),汉朝废除了秦朝私藏诗书灭门的法令,诗书百家语得以公开传习。董仲舒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开始了他的春秋公羊学的学习。他从小聪明好学,博览了先秦诸子著作后,与公孙弘一起拜胡母生为师,潜心学习春秋公羊学。董仲舒学习十分刻苦专心,三年都不曾到家里的园子看一看,甚至连他经常骑的马都不辨雌雄。他钻研经传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认识,又杂揉了阴阳五行。神学方术,博学多闻,又专精一思,成为“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的大学者,“进退容止,非礼不行”(《汉传·董仲舒传》)的君子。
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时人称他为“汉代孔子”,受到人们的敬重。许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向他学习。时,由于他的学识和声誉,和他的老师胡母生一起被置为博士,开始招收门徒,下帷讲诵(《史记·儒林列传》)。随着影响、声誉日益扩大,他招的学生越来越多。他在讲堂上挂上一幅帷幔,他在里边讲,学生在外边听。有时,听他的得意学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这样,有些人跟他学习了多年,却很少直接听他讲课,有些人甚至多年没跟他见过面。董仲舒广收学生,宣传儒家经典,客观上为汉朝培养了大批人才。他的学生著名的有褚大,官做到梁相;吕步舒,官至长吏。其余当大夫、为郎等官职的有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