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籍
道教初创时,经籍不多,除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外,重要的有《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东晋初,葛洪《抱朴子•遐览》篇著录道经凡670卷,符□500余卷,共约1200卷。此后,为了阐发教义、与佛教相抗衡,造经日多。《灵宝经》、《上清经》、《三皇经》等皆于晋代陆续出现。据考证,上清、灵宝等均系经之总称,各统经数种或数十种,“后人据先出道经,敷演增修,仍题以原名,卷帙遂因而增多。又据所统经文,修撰斋仪,仍编入此经,种数亦因以孳乳”。隋朝道书增至377部,1216卷。唐开元时,玄宗发使搜访,道经数目又增至3744卷(或称5700卷),并列入道藏,以后历代皆有纂修。至明英宗、神宗时,《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所收之道经已增至512函,总计5485卷。
道教经书的内容十分庞杂。但在东晋葛洪时,道书仅分为经、记、符、图,其中间有涉及服食、炼养、符图、算律的。南朝宋明帝时,陆修静上《三洞经书目录》,始并入方药类。北周武帝时《玄都经目》增入诸子论。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更分道书为二十五类,即老子、庄子、诸子、阴符经、黄庭经、参同契、目录、传、记、论、书、经、科仪、符、吐纳、胎息、内视、导引、辟谷、内丹、外丹、金石药、服饵、房中、修养等。《正统道藏》的分类方法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内容较《通志》的记载,又有所增加。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编纂《道藏辑要》,收入道书200余种,按二十八宿字号分为二十八集,共200余册。内容有道教的重要经典、历代祖师真人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等,其中还包括部分明代正续道藏以后的晚出道书。
道教经籍,卷帙山积。一般道士鲜有能触及全藏者。从道教初创时起,仅《道德经》为道教徒必须习诵的功课。张鲁在汉中,还设置祭酒之官,专为入道者讲《道德经》。隋代“受道之法”就增演为“初受《五千文□》,次受《三洞□》,次受《洞玄□》,次受《上清□》”。据后来有关宫观生活的记载,全真道士一般只诵《道德经》、《玉皇经》、《清静经》等,而正一道道士大都习诵师授传承的斋醮经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