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砚师:刀锋藏巧思石上也生花
雕刻
画图成品
砚台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端砚、歙(shè)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
而您可能不知道,偃师也曾出产过宫廷名砚——会圣宫砚,在北宋时期名噪一时。近日,我们来到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的会圣宫工艺品厂,近距离感受21岁的制砚手艺人孟正祥的一天,见证一方砚台诞生的一段过程。
体验 制一方砚,需20多道工序
8时30分,我们来到会圣宫工艺品厂,见到了今年21岁的孟正祥。
据孟正祥介绍,会圣宫是北宋赵氏皇族祭祀先祖、集祈福驻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休憩等于一体的太庙宫苑,位于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的凤凰山上。在修建会圣宫时,工匠们发现周围鄩(xún)溪中的紫色暖石光洁细腻,经过精雕细琢,制成了御用的会圣宫砚。在北宋书法家米芾编撰的《砚史》中,会圣宫砚名列其中。宋朝灭亡后,会圣宫砚也逐渐失传。如今,失传近千年的会圣宫砚重新面世。
在厂房外面,堆着大大小小的毛石,轻的二三十斤,重的五六十斤。孟正祥说,这些毛石全是取自邙山下、鄩溪周边的紫丹石或青碧石。这两种石材软硬适度、温润细腻,软硬度适于雕刻,而温润的砚能保持水分,使墨不易干燥。
孟正祥选了一块紫丹毛石,拿到水池边冲洗,再放到地上晾干,石头的颜色立即显现出来。他随后开始打坯,用毛笔蘸墨在石头上画出砚台的大致轮廓,用切割机去掉石头周边不需要的边角。两个小时后,石头被切割成类似椭圆的形状。孟正祥继续用切割机给石头的四周打边,使其平整、圆润。
“按照人们的写字习惯,墨池一般在砚台的右边。左侧部分则用于装饰。墨池一般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用水钻挖出圆形的墨种池;另一种是手工挖,依照砚台整体设计的形状而定。墨池一般分两部分,平坦的地方用来磨墨,凹陷的地方用来盛墨汁。”孟正祥说着,用水钻在毛坯的右边钻出一个圆形的墨池,砚台的雏形就显现出来了。
因石构图,因材施艺
砚台的雏形显现后,孟正祥进入制砚最重要的工序——雕刻。
雕刻才真正赋予了整方砚台新的生命。制作者一般采用“因石构图、因材施艺”的雕刻原则,根据石头的纹理、脉络并融合绘画、书法的特点来构思和设计。“龙凤、牡丹、荷花、鱼、鹰、松树、仙鹤等形象往往是砚台装饰的首选。”孟正祥说,它们一方面寄托人们的美好心愿,另一方面使砚台更为美观。
在毛坯的左侧,孟正祥先用铅笔画出两条龙的图案,再用毛笔描出颜色。十几分钟后,两条龙便栩栩如生、跃然石上。孟正祥作画时全凭脑子想象着画,他解释,这样可以随意调整画面的构图和神态,以免制出的砚台千篇一律。
画完后,孟正祥拿起锉刀和锤子,将龙头、龙身、龙爪的大致轮廓保留,其余的部分都凿掉。“这一工序叫做打大型,保留的部分是为了雕刻时让其突出,有立体感,也称阳雕。其余的部分比如祥云等,则需要阴雕,比如雕刻时可以将龙的尾巴藏到祥云里,以表现‘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
大型打成后,龙身的主要部分显现出来,孟正祥又在大型上重新画出龙的图案。这次他画得更加细致,为雕刻做准备。“雕刻一般需要两三天的时间。雕刻时要注意线条清晰、玲珑浮凸,否则一处不小心就会使砚台成为废品。”
雕刻完大型,他还要雕刻周围的饰物,最终成型后还需要打蜡,这样一方砚台就制作好了。“砚台制作看似容易,其实需要20多道工序。”孟正祥说,平均制作一方砚台需用时一周左右。
背后 青春因制砚而充实
受父影响,与砚结缘
孟正祥的父亲酷爱中国古文化。孟正祥深受父亲的熏陶。
后来,他偶然得知,老家寺沟村在北宋时期产过会圣宫砚,父子俩就开始大量翻阅史书来证实:米芾的《砚史》、高似孙的《砚笺》、苏易简的《文房四谱》等古籍中均有记载,这也大大激发了孟正祥对研究会圣宫砚的热情。
耐得寂寞,精研技艺
为从技术上做好制作会圣宫砚的准备,2010年6月,孟正祥来到南阳的一家砚雕厂学习。由于没有一点功底,他常常累得手指抽筋,甚至吃饭时筷子都拿不住。冬天,石头和雕刀异常冰冷,雕刻的时候还不能戴手套……可孟正祥硬是坚持了下来。
2011年,孟正祥来到会圣宫工艺品厂,成为一名砚台手工制作者。由于从小喜欢画画,又有了一些实践经验,他干起来得心应手。孟正祥说,对于真正热爱砚台的人来说,只有静下心来、下定决心,耐得住寂寞,才会让手中的砚台“活”起来。
他除了平日里多请教有经验的师傅外,还在业余时间上网查阅砚台制作技术,翻看大量的图片,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愿为制砚,贡献青春
今年4月,会圣宫砚代表洛阳参加今年5月在深圳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有幸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的孟正祥,在文博会上大开眼界,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那么多人对中国砚文化的喜爱,让我信心大增,我看到了制砚行业的光辉前景。回来后,我多次和师傅沟通交流心得,我立志用双手,重塑中国砚雕的辉煌。我也愿意把我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手工砚台制作事业。”
- 上一篇:秦始皇为何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
- 下一篇:古代男子逛青楼都是如何的流程,有没有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