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历史上大理地区的宗教信仰

2022-05-19

  本主庙会是大理白族人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资料图片 

历史上,云南大理地区的宗教信仰具有形态多样、交叉分布的特征,一般说来,除佛教、道教为大理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为当地回族人信仰外,其他宗教信仰在大理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如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本主崇拜的以大理平地人为主,信仰巫鬼教的以大理山地人为主。

佛教 佛教是在南诏时期(公元738年-937年)传入大理地区的。此前,大理人普遍信仰巫鬼教,政治和宗教首领被称为“鬼主”。南诏政权建立后,带有浓厚原始色彩的巫鬼教不能再全面地起到为奴隶制政权服务的作用,南诏统治者迫切需要一种强大的宗教充当其统治的精神支柱。当时,佛教正处于兴盛、繁荣时期,大理又是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印度佛教和中原佛教传播路线的交汇处,于是南诏的统治者竭力推行佛教信仰,大理人开始从信仰巫鬼教转为信仰佛教。白族民间传说故事《观音伏罗刹》表面说的是作为佛教代表的观音菩萨战胜魔鬼兼国王的罗刹的故事,实际反映的是原始巫鬼教被佛教所取代的事实。虽然巫鬼教逐渐被佛教所取代,但是在一部分彝族中,巫鬼教得以保留并传承至今,那些掌握“夷经”的“耆老”则演变成为“毕摩”(巫师)。

大理国时期(公元937年-1253年),随着统治者把佛教奉为“圣教”,部分大理国国王甚至禅让王位而皈依佛门为僧。佛教传入后,大理人长期信仰上座部佛教中的密宗阿吒力教。明朝,朱元璋禁传密宗,部分大理人转而信仰元朝时期传入的佛教禅宗,但大理民间仍有部分人信仰密宗。与此同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大理人开始大规模地造塔建寺、开凿石窟,以致“沿山(苍山)寺宇极多,不可殚纪”(元朝郭松年《大理行记》)。

道教 道教是在东汉(公元25年-220年)末年传入大理地区的,当时传入大理地区的道教主要是张道陵开创的五斗米道。南诏时期,道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南诏初期盛行的道教属于天师道,且分为清虚和火居两派。宋元两朝,大理地区的道教属于全真道,主要分为两个派别,即全真天仙派和全真龙门派。

随着道教的传入,大理地区出现了道教宫观。明朝以后,受道教风水及堪舆思想的影响,大理还出现了风水塔,如镇风塔、镇蝗塔等。佛教传入之后,道教受到冲击,日趋衰微,但仍在民间流传。清朝初期,道教在大理地区再度兴起,除全真道外,还出现了清微派和灵宝派两个派别,道教宫观亦被重修。

本主崇拜 大理国末期,随着王权的衰落和“国人”(平民阶层)势力的兴起,早在南诏初年就已经出现的本主崇拜日益兴旺、发展起来。到明朝时,本主崇拜已经在白族群众中普及。本主崇拜是一种多神教,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崇拜既具有农耕文化和村社文化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世俗色彩和平民精神,还反映了白族历史上的社会面貌。本主意为“我们的主人”,具有村社祖先的含义,是白族乡村的“村社保护神”。本主中既有自然物、神灵,又有动物、人物,一般都富于现实性和人情味。每个白族村寨中,几乎都有“本主”,而且设有本主庙。庙内供奉着香木雕的或泥塑、石雕的本主像。大理苍山五台峰下圣源寺供奉的段宗牓(大理国的缔造者段思平的祖辈)是最高本主、中央本主、神中之神,其妻是最高神后。在段宗牓之下有“九堂神”、“十八堂神”、“七十二堂神”和“五百神王”。白族村寨每年都要定期举行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本主庙会,这也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

伊斯兰教 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在唐、南诏联军与吐蕃、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联军在嶲州(今四川西昌)发生的一次战争中,唐、南诏联军俘获了黑衣大食和伊斯兰教康国士兵共两万余人。这两万余人后来都定居于今大理凤仪镇境内,成为当地的回族先民。这可能是最早进入今大理州境内的回族先民。伊斯兰教随着他们的到来开始传入大理地区。

伊斯兰教大规模传入大理地区是在元朝时期。这个时期,回族通过戍兵、屯田、做官、经商、游学等方式陆续进入大理各地,伊斯兰教通过这些回族的活动在大理各地广为传播。例如,回族人赛典赤·赡思丁在担任云南行中书省首任平章政事期间,曾先后派遣他的子孙纳速刺丁、忽辛、马速忽、赛撒度罗到大理做官。纳速刺丁、忽辛、马速忽、赛撒度罗及其家人和随从的活动使得伊斯兰教在大理各地广为传播。

基督教与天主教 基督教和天主教是伴随着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传入大理地区的。基督教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由英籍传教士乔治·克拉克夫妇传入大理地区。天主教于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由法籍神甫罗尼设传入大理地区。在基督教、天主教传入大理地区的初期,那些外国传教士既是布道者,又是西方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变化的外来力量。当然,一部分外国传教士在进入大理地区后,其强设教堂、欺官压民的行为激起了大理人的公愤,进而导致了浪穹(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教案、蒙化(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教案和宾川教案的发生。

抗日战争期间,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迁入大理喜洲,这所学校的迁入促进了基督教在大理地区的传播。华中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其师生多数信仰基督教,学校中还有一位姓杜的专职牧师,负责带领教徒每周做一次礼拜,同时他也在喜洲居民中发展信徒。这些经由杜牧师发展起来的信徒被当地人称为“土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