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解密:哪次战役使得勾践的越国被吴国近乎灭亡?

2022-05-19

夫椒之战当然发生在夫椒,其实夫椒是山名,而且是两座小山的山名,一个叫夫山,一个叫椒山,夫山现在名拖山,椒山据说是今天的马山,夫椒山是两座小山的合称。

春秋时期的“夫椒山”位于太湖之中,严格说是两个四边不着岸的湖心岛,中间还相隔约五公里的太湖水面,夫椒之战就爆发于夫椒两山中间的水面上。

战事发生在太湖水面,论说应该属于水战,为什么说是水陆混合之战呢?这就是因为预先布置在夫椒两山上的吴军步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严格说,夫椒之战是由多个小型战斗组成的大型战役,其战场虽爆发于太湖中的夫椒水面,但是却逐渐向南转移,一直延伸到杭州湾的钱塘江,春秋时叫做“浙江”。

战事爆发于公元前494年春,后代有人著书说:夫差当时令伍子胥在夫椒山操练军队,越王勾践闻讯后,企图先发制人,率领数万人由太湖进军吴国,抢占夫椒山;吴军事先未有准备,属仓促应战。

实际上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吴都就处于太湖东岸不远(今天的苏州),距夫椒近在咫尺,而越军水路遥远,几万水军浩浩荡荡向吴国心脏地带进军。在自己的国土上,吴国岂能得不到任何军情警报,导致无备?

事实上不光有备,夫差还能集结多达十万的庞大水陆军,并且能水陆配合作战,简直是“有备无患”。

此战的统帅是夫差本人,前敌主将为伍子胥,孙武在此战名不见经传,也就位居参谋一类幕后角色。

其实,就整个战役风格看,战役部署风格极具《孙子兵法》中所述的“庙算”特征,并且实施精确,不时有神来之笔,用兵正奇兼顾,尤其对天时、地理的运用,让后世人们能明显感觉到孙子风格。

此时,孙武在吴军中的地位,肯定已经不是初讨楚国时的全军主将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夫差的心目中,别说孙武,就是宿将伍子胥也就仅在军中位居伯嚭之上,此时的吴王最欣赏的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伯嚭,伯嚭已经上升到夫差主要助手地位。

伯嚭其人,从政能力是没说的,就是到了战场,也应属大将之才,这在后来吴国与齐国的十万悍兵的交战中得到了充分证明。不过有一点:此人具有官员们的通病――贪财。

这个后来给吴国带来灭顶之灾的“职业病”,现在还看不到危害,至少在夫椒之战中,伯嚭还是个优秀将领,不过,贪腐就如一副神效慢性毒药,绝对致命!

夫差其人,多才而自负,治军能力与战场指挥,比其老爸阖闾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也有个古今官员的通病――好色。

这也是个“职业病”,更要命的是:夫差还有个官员通病:好大喜功爱面子。

君臣联手,贪财好色全占,再加上好大喜功爱面子,吴国的血液里就等于感染了“艾滋病毒”――但还处于潜伏期。

这一切都与目前不相干,就夫椒战役来说,其部署还是绝妙的。

伍子胥摆出一副毫无知觉的架势,在夫椒正常练兵,其实充当诱饵,在钓越王这条大鱼;夫差亲率水师潜伏于太湖水面,落帆息鼓,好似撑开了一张大网;孙武调度散兵游舸,带火种备燃,这是预伏的疑兵。

现在就差越军配合了。

越王勾践率大军沿东苕溪直插太湖,一路没遇到任何阻击,进入太湖之后,勾践松了口气,前面是预定的突击点:夫椒!据报有少量吴军在那里集训,越军目的是占领夫椒作为跳板,进军吴都。

假如就此能吸引吴军增援,则更合越军心意:越军水战绝不弱于吴国水师,这样也就等于剥夺了吴国陆军强悍的优势。

夫椒地处太湖,地域狭小,不容大军云集,这样也就不存在吴军数量占优的问题了。

具体开战计划:趁夜色朦胧,从水面突袭夫椒,以局部兵力的绝对优势,一举攻占夫椒,然后构筑工事据守,若能吸引吴国水军来夺,越国水军则从吴军背后围捕,水陆结合,打掉吴军水师!或以此作为囤积粮草据点,支援越军向吴都进击。

此时的夫椒,在越军看来,是块肥肉,实际上称为诱饵更确切!不管是哪种,越军都要先吞下再说,因为:不打掉夫椒,越军便不能登陆吴都,一旦后路被夫椒之兵所断,越军便前后受敌,退无归路。

此刻的勾践没有盘算到,这块肥肉之中,埋藏着锋利的吴国金钩,正等待着鱼儿吞蚀!

延伸阅读:人物简介:伯嚭。读音bó pǐ,祖上为晋国公族,姬姓,先祖公孙伯纠为晋国郤氏的旁支,后公孙伯纠之子伯宗被本族三郤诬陷致死,伯宗之子伯州犁逃到楚国,被任命为楚国大夫。  

伯州犁生郤宛,又为楚国大夫,生子伯嚭,后郤宛被令尹囊瓦攻杀,伯嚭逃难于吴,得到吴王宠信,屡有升迁,直至宰辅。

伯嚭其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