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剖析姜维与诸葛亮在伐魏战略上的区别

2022-05-19

有人认为姜维是没战略没思考的,想要一战定胜负,只是送死罢了。未必!其实姜维和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并不完全一致,诸葛亮的吞魏之心已久,一出祁山诸葛大神已经在谋划长安了,出秦川,攻陈仓,是要进取中原的。

但姜维却不是这个目标,姜维断陇右之志是很明显的,暂时看不出对魏的腹地有什么想法。他的北伐目标向西不向东,是在于结羌胡断陇西。目的在于占据西北,招抚羌胡稳定控制,打破魏的三面压力,并且阻断魏向西发展。他向金城,西平方向进军可见。(进军最东的应该257年兵出秦川,因为此时由于寿春的反叛,关中兵虚积粮丰厚。第二比较东就是上邽,他的老家附近。这个先不提)

这结羌胡断陇西的战略目标,在很多传记中可见,比如议郎段灼为邓艾上所中就提到“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邓艾转》)类似还有,懒的找。在他本传中看得也看得出。“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羌胡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以断而有也。”(当然陈大神此话的意思是说拿不下的,顺带讽刺下姜小维自以为是,唉……暂且不提,以后在说。)

这个目标一旦达成,一可以阻断魏与西羌的联系,为招引羌胡亲附,控制魏西线外的广大土地创造条件。(西线以外土地辽阔。羌,胡的活动范围广大,如若可以稳定这里的控制并且西进的话……不可想象!)

二可以成为后来者进取的跳板,如魏强盛暂且不能取,还可以借助此地的优良地理优势厉兵秣马,雍凉兵一直以来都比益州兵猛。(益州适合生存不适合进取,蜀中在五代等乱世发展都巨好,那手工业,那艺术……但蜀中投降派从来都是著名的,一般都是捂热了被子等收编。)

对于蜀来说,西北取了就有不灭的可能,不取便注定灭亡!迟早的问题。是不得不取的。这是步步为营的战略,并非不切实际的目标。

再说说这结羌胡断陇西思想的由来

姜维本为天水翼县人,这里本来就是羌汉杂居的地方,自小必定对羌人习俗有定的了解。有人讲他本来就是个羌人,我却不怎么赞同。毕竟这种很敏感的事情,任何史料都完全没有记载,实在不合理。

很显然,这和诸葛大神也脱不了干系。虽然大神志在中夏,但也重视招抚少数民族,给还在军中实习的姜小维印象深刻--。(虽然我没找诸葛亮招抚羌,胡到证据,但是大神招抚南蛮的作为可见一斑)

不过最重要的应该还不是这些,多年以来的北伐自诸葛亮,蒋琬,费炜到姜维,其实从没有停。(是人都看出来了,在盆地里待着不出来,只有等着收编的份),蒋琬乘水东下的危险系数太大,未实行不谈,向东北用兵已经多次,成效寥寥。而且起到了打草惊蛇的效果,使魏更加巩固了防备。只有西北统治相对松散,西进自然成为了他的首选。

再来考证它的可行性

陈寿认为这个战略不可行,原因是这个战略真的失败了!但我认为这个战略的可行性其实并不低。

《蒋琬传》:“且羌胡思汉若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出自蒋琬被费炜,姜维说服后的上表。(虽然有费炜在,但他却建议败姜维为凉州刺史,承诺姜维如得了河西,他将帅军镇继。完全撂费炜在一边,真不知道文伟同志当时在干什么,谋划当丞相?)可见姜维早已经成功的向蒋琬论证了可行性,并得到了认可。姜维还是很雄辩的。

又《郭淮传》记载:“八年,陇西,南安,金城,西平诸羌……”。(247年)这时还是卫将军的姜维西迎胡王戴无治。虽然遇到了郭淮,也没沾到什么大便宜,但是了解到魏的对羌胡人民的统治并不稳固,认识到羌胡兄弟的力量,扩大了在羌胡兄弟们中的影响……汗……结胡羌断陇西的战略应该在这时候真正有成效的实行了。三年后(250年)就开始以胡羌为羽翼与郭淮做战。

先说结羌,胡的可行性。《益部耆旧杂记》里记载了王嗣与羌胡的友好关系,(蜀书最后附注)。羌胡归附,北境安宁。姜维北伐,羌胡人民出资支持。这虽然说的是王嗣的好处,但是诸位不知道上行下效的道理吗?况且如果羌胡对姜维不支持,只看在王嗣的面子上,也绝不至于到“国赖其资”的地步。可见姜维在羌胡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可以达成结羌胡的目标。

[page]

再讲对陇以西的控制的可行性。关,陇之险非常,姜维的作战才能虽不见得是天才,但绝对绝对不可能是废柴。(有疑异吗?那我无话可说了。)再得到其地其民壮大羽翼,不难作到倾国之兵拒之,十万之兵吞之。魏不能控制西北的话,广大的西土便可能为蜀汉所控制。

而魏怕的也就是这个。洮西之后众议论“经奔北,城不足自固,维若断凉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据关、陇之险,敢能没经军而屠陇右。宜须大兵四集,乃致攻讨。…”但是老司马懿一语道破,“昔日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谋远,非维所任也……”这个诸葛大神有没有这个意向我没找到旁证……反正这个战略的难点就是:很难打进去。魏也认识到严重性,不可能轻易给这一战略有实性的空间。

虽然难是难了点,却未必是不能达到的,甚至已经有了胜利的可能。洮西之后的大盛之势连邓艾等人都要“壮士解其腕”,放弃狄道割险自保。如真如邓艾所为,蜀军乘胜东取关陇,恐怕这个战略也胜利了一半。但个这战略毕竟还是失败了,原因在于蜀本身的弱小和每况愈下,又遇到了郭淮、陈泰、邓艾三巨头前赴后继,而且姜维确实不能和韩信之流比军事。还要加上:说实话姜小维也倒霉了点——天下之事虽然有他的历史必然性,但总有些历史契机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比如段谷的大败。

最后说它最终的失败

其实蜀的北伐从来没停,姜维一直都有参与,但并非一直都是主事者。记载姜小维北伐了11次,这是把蒋琬费祎的都算进去了(但没记载的应该远不止这个数)。费祎时期他虽然也有独自出战,但受限制,人不过万。他自己掌管军权后的只记载了6次。。

253年,得到兵权,(因诸葛恪游说而出狄道也在同年,没记)首次率领几万大军出石营,攻击南安,粮尽还。(传说中的“丞相带我们爬山?”)

254,来年收到狄道长李简降书,又出陇西,杀讨蜀护军掉徐质,拔河关,狄道和临洮三县民还。(丞相拔了三郡,你怎么才拔了三县……)。

255年,第三年就打出了“洮西大捷”,并不见蜀有怎么欢腾,倒是曹髦的诏书里可见魏军的凄惨。(唉,看魏打赢了段谷那次,都高兴成什么样,“饮宴终日”啊……)

256,第四年进攻上邽,(这次进军路线是除257年兵出秦川外最东的一次)。这里离翼县很近了,回家的感觉,想必不会好的。这里就是转折,“更整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姜魏传》)大胜之后马上就是大败,这弯也太陡了点啊。(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报应来了。)王基还为此评曰:“……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兵覆上邽。”拿他和诸葛恪并列当了反面教材。

关于这两次战役的死伤人数,《姜魏传》和魏的官方言论不一致。按照《姜魏传》说洮西是“经众死者数万”,段谷是模糊的“死者甚众”。而按照魏诏书的说法,洮西是“计以千数”,洮西“是动以万计”(算算带去的应该没那么多人啊--)。我觉得是魏诏书有意粉饰扭曲,因为政治言论一向失实,陈大神也没有什么帮蜀粉饰扭曲的理由。但无论如何,魏受一次洮西之伤,只是很痛(真的好痛),但换蜀挨一次段谷之伤,便是元气大伤,这是无疑的。

根据陈大神的记载,胡济失约还是个主要原因。胡济到底为什么没去,大神没写,所以我不知道--。但很显然他并没有因为这次失约耽误了前程,在姜维改变汉中防御的时候,依然重用了他,可以知道失约并非是胡济个人原因所致。真的很倒霉,精锐此时也算怠尽了吧。

257年,此次出兵秦岭,原由是诸葛诞反了,关中兵力空虚但积谷丰厚,的确是个好时机。(这次是唯一一次东线作战吧)但此战也没捞到什么便宜,一是因为精锐怠尽,二是因为遭到老司马亲传的无敌小乌龟战术。三是因为诸葛诞撑了半年就败了,于是只有引兵还而已。

262年,事隔5年再出,与邓艾战于侯和,为邓艾所破。怕就是这一战,暴露了蜀的虚弱,魏才胆敢大举南下。诏书:“蜀,饵小国,土狭民寡,而姜维虐用其众……”(别理会这些政治言论的诋毁,姜维降了钟会,诏书上就成“蜀之豪帅”了。(见《钟会传》))

这就是最终结果吧。

无论如何,姜维这个计划失败了,所以这个所谓的战略也显得很可笑。但失败是不能否定正确性,姜维并不是一个明断不周的武夫。

讲讲姜维的功过

指责姜维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连年征战才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是不恰当的。如果是你,不战即亡,你会停吗?中兴有望,你会停吗?这不是好大喜功,这是人之长情。尽管反战者的进言不被采纳,但还是这些人在“洮西大捷”前不也一样是劝阻北伐吗?邓艾伐蜀时不也要杀反战者以正军心吗?同样的含义可以有两种表达,这也可以叫力排众议,领导者该有的魄力。

[page]

连年征战确有不妥,他掌权的几年里连续出战,使兵疲民乏。但在段谷大败前三年,战绩还是不错的。257年出兵,实在是因为时机太好。段谷大败他虽有错,但还有有客观原因的。……好吧,这段也可以理解为小拉的偏袒--。但是除了这样,今年不战明年不征的坐以待毙,却又更糟。《后处师表》虽然未证身份,但也说的很清楚了。本来天下事就是有所得有所失,两相权衡必有一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最后一次北伐侯和战败,此时姜维已经是避祸沓中,国内宦官弄权国主昏庸群臣不齐,兵寡粮少。而邓艾却兵强粮足意气盛,活蹦乱跳的很呢。怎么可能不败呢?为什么还要打呢?也许,人总要有点希望的。也许,感到白驹过隙时日不多,也许,知道后继是不会再有人了,也许,的确如人所言,疯了,狂了……

当所以的路都是死路,只有爬面前的一堵悬崖是活路,是安心等死,还是不惜一切代价,拼死去爬?爬不爬的上,也不在考虑中了。

人问姜维是不是英雄,小拉说当然是。我眼中的英雄,就是那些为了合理信念,不畏艰险,顽强不息做出奋斗的人。人问那天下人眼中呢?

为了天下人都没有意见,小拉只好保险的说——带有经验槽,能获得经验并升级的W3单位,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