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为什么会爆发?为什么能在一夜之间聚众百万?为什么说黄巾起义是东汉灭亡的导火索?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公元184年的东汉朝廷,君臣都在变着花样作死。汉灵帝正想方设法敛财,朝里的诸公也正忙着争斗,清流要整死宦官,宦官也要整死清流,外戚一会儿帮宦官,一会儿帮东林党。大家正打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砰”的一声,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巾起义了。
其实在公元183年,就已经发生了全国性的大旱,不少地区颗粒无收,而喜欢作死的汉灵帝竟然不减赋免税,这简直就是“官逼民反”的节奏啊。于是在重灾区冀州,跳出来一个叫张角的人,自称“天公将军”,号召已经吃不上饭,眼看就要饿死的灾民:“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而且根据五德始终的说法,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戴上黄头巾,就能灭了汉朝,天下大吉了。大伙一听眼睛都红了,操起砍柴的柴刀,割麦子的镰刀,刨地的锄头,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了起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其实,张角要起事已经预谋了很久了。在黄巾起义之前,东汉就已经有了许多的地方起义,而这些起义几乎都打出了某位尊神的名号,并以其为领导者的自称。据史书记载,黄帝、黄帝子、黑帝、无上将军、真人、太初皇帝等旗号都打出来过。这些名号,并不是随随便便打出来的,每种名号都代表了某种宗教信仰。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给了不安分的张角一个很好的借鉴:以宗教的名义发动农民起义,很有效;同时张角也得到了一个宝贵的经验:这些宗教都太没有组织性了,简直就是乌合之众。
因此,张角准备自己创立一个宗教,然后在合适的时候给腐败的东汉一刀。张角领着两个弟弟张宝、张梁,创立了一个叫太平道的组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张角有一部号称天授神书的《太平经》,故以此为名。张角担任太平道的掌门人,自称大贤良师,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发展了很多信徒。
张角又派出八个弟子,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信徒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达数十万人。信徒主要是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甚至个别官吏、宦官也都入了教。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统领。
公元184年,张角眼看起事的时机差不多了,就准备在这一年的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命令各方首领及信徒开始着手准备。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潜入京城洛阳,发展了宦官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准备里应外合。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太平道教徒济南人唐周叛变,向东汉政府告密,起义计划泄露。张角鉴于起义之事已暴露,当机立断,连夜通知三十六方,即刻举行起义。于是,轰轰烈烈黄巾起义爆发了,以势不可当的姿态席卷全国。
汉灵帝一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了手脚,赶紧让大将军何进率左右羽林军驻扎在都亭,把京师守住;又命令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都驻扎上军队,这下才稍微放心点了。接着就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这时候有个叫皇甫嵩的上谏要求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而吕强又对灵帝上言:“党锢之祸积怨日久,若果与黄巾合谋,恐怕已经无救了。”汉灵帝接纳提案,于是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然后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的将士,前往冀州与张角主力周旋。又拜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各领一军,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汉军在首战并未得利,这年四月,朱儁军就被黄巾波才击败,把朱儁围困在长社。皇甫嵩赶紧过来支援,一起进驻长社防守,却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
五月,京师又派曹操率军支援皇甫嵩。不过援军快到时,皇甫嵩已心生一计,傍晚时分吹起大风,皇甫嵩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黄巾军营寨周围的杂草,用火攻大破敌人,大呼进攻,城上亦举出火把响应,皇甫嵩以鼓助战,冲入敌阵,黄巾军大乱,四处奔走。加上曹操的援军到了,黄巾军被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三面夹击,大败。皇甫嵩与领朱儁军继续进击汝南、陈国的黄巾军,追击波才到阳翟,并在西华大败彭脱,剩下的军队想逃到宛城,却被朱儁的部下孙坚抢先登城,于是大军前后夹击,大破黄巾军。至此,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基本被荡平。
另一方面,卢植也与张角打了几场恶战,张角损失了万多人,于是撤退到广宗固守,卢植建筑拦挡、挖掘壕沟,制造云梯,马上就能攻下城池。正好汉灵帝派左丰视察军情,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但卢植不愿意,结果左丰就向灵帝诬告卢植作战不力。汉灵帝一听大怒,让人把卢植抓回京,接着下诏重新调整战略:皇甫嵩北上东郡;朱儁则攻南阳的赵弘;而以董卓代替卢植。
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及南阳太守秦颉共率一万八千兵围攻赵弘,但从六月打到八月,也没有能攻克,京师有人上奏议要把朱儁调回来,但太尉张温反对,汉灵帝才作罢。得到这个消息的朱儁着急了,下令急攻赵弘,赵弘被杀,由韩忠继任。但朱儁兵力实在太少,于是解散城围,建筑阵垒,堆砌土山,面对城内,鸣鼓呐喊,摆出进攻城西南的态势。
黄巾军被引开,朱儁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唯有退守小城。韩忠打了败仗,就想投降,但朱儁不接受,他认为如接受的话,会给百姓“有利为贼,无利乞降”的错误观念。但打了几战也没能打败,朱儁登上土山查望黄巾军营,突然明白黄巾军没有退路,求降不得只能尽力一战,所以未能攻克。于是朱儁围三缺一,韩忠果然偷跑,朱儁随后追杀数十里,斩杀万多人,韩忠投降被杀。这导致余下的黄巾军更不会投降,又推孙夏为帅屯兵宛中。朱儁再次进攻,孙夏败走,汉军追至西鄂精山,斩杀孙夏及数万人,黄巾军解散,宛城一带也就此平定。皇甫嵩在八月到达东郡,大破黄巾军,斩杀七千多人。
这时,张角占据广宗,控制河北腹地,卢植为宦官所诬,被召回,而董卓进攻张角不利,汉灵帝便让皇甫嵩继续北上。在这紧要关头,张角病死。张梁继任首领,皇甫嵩进攻广宗,没能得手。第二天,皇甫嵩闭营与士兵休息,同时派人观察敌军举动,黄巾军于是放松警惕,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时分突袭敌阵,战至下午,成功大破敌军,斩杀张梁及三万多人,逃走到河堤时溺死的有五万多人,焚烧车辎三万多辆,虏获人数甚多。而张角则被“破棺戮尸,传首京师”。十一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黄巾之乱平息。
张角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能够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组织发展几十万的教众,从而发动如此大规模的黄巾起义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西汉时期,汉武帝六次北伐匈奴最终把匈奴赶跑了,但是赶跑老虎来了狼,匈奴之后鲜卑又逐渐崛起,到东汉时期又成了汉朝的心腹大患。鲜卑屡屡犯边,战事频起。
第二、东汉时期对少数民族没有成熟稳定的政策,暴虐地对待羌人,导致东汉末年不断的西羌叛乱,也让朝廷很是头疼,为此也花费了巨额的军费,加重了朝廷和老百姓的负担。
第三、从朝堂到地方更是一片混乱,汉灵帝作为最高主宰却一心追求享乐,卖官鬻爵,崇信宦官。宦官和外戚之间又相互争权夺利,党锢之祸仍在继续,有识之士不能发声,朝政黑暗腐朽。而地方豪族地主大家族更是强取豪夺,掳掠鱼肉百姓,甚至一个小小的县官都能贪墨数千万,可以想象老百姓是怎样的水深火热。
第四、天灾瘟疫大爆发。据史书记载,在东汉末年又逢天灾,短短30年间爆发了12次全国性的大瘟疫,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家破人亡的数不胜数,简直凄惨至极。正如曹操《蒿里行》所描述的场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老百姓百里存一,哀鸿遍野。朝廷却奸佞当道,不闻不问,对老百姓不进行救治。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张角的太平道利用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用符水给老百姓治病,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很多地方老百姓变卖家产,长途跋涉而来聚拢在张角麾下。当张角的势力迅猛发展的时候,朝廷依旧歌舞升平,达官贵人只顾忙着争权夺利,很少有人关注,即使有也不被朝廷重视。直到后来各地起义爆发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才引起朝廷的震动,派兵镇压。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病死的病死,战死的战死,黄巾军群龙无首,很快被镇压下去。但是,黄巾起义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各地还不断有义军揭竿而起。
为了进一步镇压黄巾残余的需要,汉灵帝下放权力,增强地方军、政权的实力,正是这项举措,为后来地方势力拥兵自重,形成各地军阀割据创造了条件,后来大汉天子被视若无物也就在所难免了。东汉末年的这次天下大乱,让很多有野心的人也看到了机会,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明里暗里为争雄天下做着准备。因此,可以说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堪称东汉朝廷倾覆的导火索。
- 上一篇:三国时期的襄阳之战全过程及细节
- 下一篇:考古之惑:揭秦始皇陵不能挖掘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