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 为什么诸葛亮位高权重 李严却被废为庶人?李严为什么斗不过诸葛亮?

2022-05-19

李严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年纪还小的刘禅安排了两个辅助大臣: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刘备打的算盘精明着呢,刘备死前用“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把诸葛亮给抬撑起来了,诸葛亮只能做个忠臣;同时又安排李严作为尚书令,同丞相诸葛亮一道辅助刘禅。

李严和诸葛亮其实还算是“老乡”,李严是南阳人,而诸葛亮曾经“躬耕于南阳”,李严真正发迹却是在益州,也就是在刘璋手下当上了成都令,并且一直在益州发展、深耕,而诸葛亮却是刘备真正意义上起家的老班底,一路从荆州发展起来的。李严在后来的蜀汉阵营里属于益州派,诸葛亮是荆州派。

刘备临死的时候,估计算到自己的儿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在辅佐人事安排上搞了平衡,让荆州派统军,让益州派领政。毕竟枪杠子掌握在荆州派手中更让人放心,但是政权建立又是以益州为基地,让益州派的李严领头,既可以收买李严,又能利用李严在益州派的声望,确保蜀汉政权很稳定。

刘备考虑得周全,但是完全没有考虑过诸葛亮的想法,诸葛亮身为丞相,又受皇帝令辅佐幼主,哪管什么荆州派、益州派,只要蜀汉政权稳定就行,更何况他根本就不希望有人来掣肘,蜀汉本就是个小朝廷,庙很小,哪里容得下两个方丈。

刘备死后,诸葛亮先是让李严留守永安宫,也就是一直让他驻守白帝城防御东吴,他和刘禅回了成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后刘备时期的人事安排,这让李严相当的不满,自己好歹是昭烈皇帝制定的辅佐大臣,现在却在戍边,换谁心里都不舒服。诸葛亮安排李严守永安宫,就是想废掉李严,只是不想直接和李严撕破脸,如果李严隐忍不发,循规蹈矩,诸葛亮也是拿他没办法的,毕竟刘备的遗命在那里,而且益州派在朝中的势力也不弱。

坏就坏在李严这人心胸狭义,始终想与诸葛亮在蜀汉朝廷中决出高低,期望能够得到顾命大臣同等的权力,于是在朝中事务中时不时的与诸葛亮发生点摩擦。建兴八年,曹魏攻蜀,诸葛亮令李严领军北上汉中抵御司马懿,他居然假称司马懿私信许官于他,要挟诸葛亮,诸葛亮上表朝廷对其封官许诺,并重用其子李丰,李严才领军出征。

到了建兴九年,诸葛亮出祁山进行北伐,李严督办粮草,由于路途遥远,且多日秋雨,导致粮草运输不畅,李严恳请诸葛亮退兵,诸葛亮无奈退兵后,李严居然上奏皇帝说粮草充足,丞相撤兵贻误战机,这就是典型的诬告和陷害了,而且是拿国家利益以报私仇。李严高估了他在刘禅心中的位置,诸葛亮回朝后,对李严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并上奏了后主刘禅,李严被贬为庶民,流放至江州的梓潼郡,从此他再也没有入朝为官。

同为蜀汉托孤重臣,李严为何斗不过诸葛亮?

东州集团与荆州集团

在东汉末年刘焉入主益州之前,益州跟其他地区其实是一样的,土著豪族经济发展,实力强劲,但是以益州为根据地建国的蜀汉,却不像东吴对江东豪族、曹魏对中原士族那样善待,益州豪族几乎毫无存在感,这是因为益州豪族被外地人洗过两次的缘故。

益州自战国时李冰修都江堰以来,物产丰富,富庶之极,西汉“文翁化蜀”之后,文化也十分兴盛,出了司马相如等大才子,还出现“蜀学比于齐鲁”的提法,巴蜀之学甚至可以与当时学术成就最高的齐学相提并论。巴蜀豪族的发展程度仅次于关中和关东地区,像蜀郡贾龙、巴西赵韪等都是振臂一呼就能聚集成千上万人,单独平乱或者作乱的大豪族。

黄巾之乱后,宗室刘焉贪图益州有天子之气,请求设立了执掌一州军政之权的州牧一职,并且自己担任了益州牧,但得不到益州豪族的支持,连成都都进不去。刘焉的应对办法就是拉拢少数民族和流民。当时关中、南阳一带大量士人为躲避战乱,流亡到益州的有几万家,刘焉把这些人编成部队,号称“东州兵”,还招募少数民族青羌当兵,利用他们镇压益州豪族。

所以刘焉在位时,东州集团成了统治阶层,大肆压榨、凌辱益州豪族,吃香的喝辣的好不惬意。刘焉去世后,益州大族赵韪举兵讨伐其子刘璋,全蜀响应,东州集团害怕遭到清算,殊死作战,为刘璋消灭了赵韪。但刘璋却远不如他老子毒辣,对益州豪族狠不起来,导致东州集团没办法继续作威作福。他们对刘璋很不满意,于是希望招个狠的外地人进来,继续压榨、凌辱益州豪族,最终招来了荆州的刘备。刘备入蜀过程中,东州豪族吴懿、费观、李严等群起跳反,倒是蜀地豪族张任、严颜等殊死抵抗。

刘备之前转战四方,至此也有了一帮部属,不管他们原来是哪里人,最后在荆州凝聚成一个统治集团,所以可以称之为荆州集团。荆州集团入蜀之后,与东州集团一起欺压益州豪族,益州豪族连遭两次清洗,实力大衰,蜀汉得以在他们头上建立严酷的秦制,榨取他们的军政力量。

不过,判断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方法不能只看籍贯,而是要看此人是第一波还是第二波入蜀。比如董和、费祎虽然籍贯是荆州人,但因为是第一波入蜀的,所以应该归入东州集团;关羽张飞虽然籍贯是并州、幽州,不是荆州人,但因为是第二波入蜀的,所以应该归入荆州集团。

所以李严虽然籍贯是南阳,属于荆州范围,但因为是第一波入蜀的,还是应该视为东州集团的人物,当然,东州集团的人如果同时是荆州籍人士,跟荆州集团共同语言会比较多,升迁顺序会比较靠前,比如董允、费祎、李严。

龙与蛇的过招

《三国演义》里面,李严能够跟黄忠大战四五十合,诸葛亮还说李严可敌陆逊,那都是夸张太过,没影的事,就是因为这些描写,让很多读者以为李严很强,其实李严远没有这么厉害。不过李严也还算一个军政方面都有两把刷子的能吏。从当郡吏开始就以才干著称,在刘表手下当过不少郡县的地方官,曹操南征时逃到蜀中,给刘璋当成都令,投降刘备后又当犍为太守,都是颇有政声。他还跟诸葛亮、法正刘巴等人一起制定了蜀汉的法律《蜀科》。

刘备攻汉中的时候,蜀中不稳,又是李严不声不响,没要援军,率几千州郡兵就把这些叛乱平定了。可见李严军政上都有一手,虽然不能跟陆逊比,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人才了。所以当刘备伐吴惨败而归,驻兵白帝城时,因为随军的贤臣程畿马良等纷纷阵亡,急需一个军政多面手来总揽东线事务,诸葛亮身为丞相不能轻动,于是就选中了李严来东线救场。

不久刘备病逝,李严和诸葛亮一同成为托孤之臣。李严获得尚书令、中都护的职位,“统内外军事”,很多人据此认为李严的地位比诸葛亮还要高,理应是李严主政,只是被诸葛亮用阴谋诡计夺走了军政大权,于是诸葛亮如何如何阴森可怖……这完全是误会。

汉光武帝把三公的部分权力收归尚书台后,尚书令确实是实权颇大,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议时专席而坐,并称三独坐。但诸葛亮在蜀汉建立伊始就以丞相的身份录尚书事,录尚书事一职弹性较大,皇帝存在感较强时权力就较小,皇帝存在感较弱时则录尚书事的权力在尚书令之上。

而蜀汉建立后尚书令先后是法正、刘巴、李严,多用东州集团的人担任,更多的是一种表示尊崇的荣誉职位,大权则一直掌握在荆州集团手中。就在当年,诸葛亮还得以开府,有自己的僚属,李严则没有。再看中都护,名义上护所有的中军,类似于曹魏的都督中外诸军事,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责是统领都城内外的中军,中都护亦然。但刘备在永安设立了行宫,永安有了陪都的意味,又特意把李严留在永安,其实意思是让李严统帅以陪都永安为中心的东面部队,并不是把蜀汉军权交给李严。

刘备这样做,一是要给东州集团以充分的尊重,二来可能也有制衡诸葛亮的意思,但大权则交给诸葛亮无疑,还说刘禅要是不行,诸葛亮可以自代。可惜李严没有安心的当好刘备给他指派的角色。李严此人个性高傲,不能为人下,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同乡陈震曾经说他“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所以从辅政伊始,就不忠于蜀国,而是想要更高的权位、更大的权力。

一开始,李严想讨好诸葛亮,劝诸葛亮加九锡,进位为王,想撺掇诸葛亮改朝换代,自己通过率先投靠,得到更大的权位,当年劝进刘备的时候他也是急先锋。孰料诸葛亮心存汉室,不想当曹操那样的权奸,心里对李严此举十分恼怒,但回信拒绝时还是给足了面子。

北伐之前,诸葛亮想要李严的东部兵马支援,但李严不但不从,反而要求分东部五郡为巴州,自己担任巴州刺史,与诸葛亮的益州牧相抗衡。诸葛亮对李严难以放心,不久就任命名位仅次于赵云陈到统帅永安兵马,虽然名义上仍是李严麾下,但实质上削弱了李严的军权。

建兴八年,曹魏起三路大军,大举攻蜀,诸葛亮让李严率兵二万支援汉中,李严不愿失去东部的根本,但又不能违抗军令,提出要以让自己开府为条件来交换。诸葛亮没有同意开府,但是同意李严之子李丰都督江州,李严见根本未失,才同意支援汉中。次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又把相府事务委托给李严,委以运粮重任。

在诸葛亮看来,自己给地盘,给重任,给尊重,除了要统一事权,一些违背根本行政方针的要求没满足之外,已经是仁至义尽,包容至极;在李严看来,则是自身的权力和地位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而且还被诸葛亮一步步削弱。两人互相都很不满意,矛盾一触即发。

为时过早的总决战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上邽之战大破司马懿,形势一片大好,却因李严的军粮供应不上,被迫撤军。诸葛亮撤回来以后,李严居然很惊讶:粮食很充足,丞相怎么就这么退回来了!还给刘禅上书,说丞相撤退肯定是诈退,引诱司马懿跟他交战。

诸葛亮把李严前后文书拿出来对证,李严言辞矛盾,逻辑荒谬,被蜀汉群臣愤怒的一撸到底。为了照顾东州集团的感情,诸葛亮仍用李严之子李丰都督江州,并且表示只要李严改过自新,还有复起的机会。

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李严年老荒悖,所以会做出如此搞笑的举动。但是,以李严的精明强干,他真的会如此愚蠢吗?当然不会。李严这一次的动作,其实是跟诸葛亮的总决战,是缴给皇帝刘禅的投名状,表示自己愿意为皇帝扳倒大权在握的宰相诸葛亮。如果刘禅出来为李严撑腰,那么李严的前后矛盾就可以变成指鹿为马,他就可以利用皇帝的权威来清洗朝廷大臣,是十足的佞臣做派。

然而刘禅此时年纪尚轻,还没有那个胆量和手腕跟诸葛亮作对,更重要的是,诸葛亮设计的一整套制度,把皇权关进了笼子,他就是想为李严撑腰用处也不大。诸葛亮自任丞相、录尚书事,总领国家大事;用费祎、董允等担任侍中,掌管宫禁,避免刘禅及其代理人宦官胡作非为。这其实是恢复了西汉初年经典的君相制度,即皇帝只过问大政方针,以及根据才能和绩效任免宰相;宰相总领政事,赏罚官吏,不受皇帝掣肘。

这种体制,政府功能可以较正常的运转,避免皇帝个人意志的干扰,在古代是比较理想的中枢体制。但是绝大多数皇帝对这种体制都不会满意,包括刘禅在内。诸葛亮在世时,刘禅对这套体制无从破坏;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对蒋琬、费祎虽有分权措施,但仍然无法从整体上败坏这套体制;直到诸葛亮去世将近二十年后,费祎看重的陈祗担任尚书令,事情才开始变化。

陈祗不但不像蒋琬、费祎、董允那样限制刘禅的权力,反而加以迎合,导致刘禅及其代理人宦官黄皓的权力大增,蜀汉政治运转不灵,飞速的腐败下去。如果到这个时候李严再发难,即使是扶不起的刘阿斗,也会跟他合作一起对付诸葛亮吧?因为只有放倒了政府的首脑——宰相,他这个皇帝才可以不受限制的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