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老兵忆百团大战眼角挂泪花:牺牲战士多啊
从小是个孤儿,11岁还在给地主家养猪,自从村里来了抗日的工作队,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抗日战争期间,他是河北省保定地区的一位民兵,和八路军一同放哨、埋地雷。19岁参加了百团大战;20岁出头正式加入八路军打起了游击战,端据点、炸炮楼;新中国成立后,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转业来到兰州,一住就是60年……
对于93岁的王之生老人来说,他的一生因为战争变得跌宕起伏,但也精彩无比。生活虽不富裕,但他积极乐观地生活,如今已是子孙绕膝。10月20日上午,记者见到了九旬高龄的他,因为耳朵有点儿背,很多采访都得大女儿王兰英帮忙转述。得知要将自己抗战的经历报道后,老人十分激动,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得知采访 老人一宿没睡
“看到《兰州晚报》的报道后,我赶紧就联系你们,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抗战老兵。”王之生老人的大女儿王兰英在电话中告诉记者。2014年10月22日,记者见到这位年过九旬的抗战老兵时,他穿着普通的毛衣,端坐在客厅,脸上刻满了沧桑。果然,这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老人:他名叫王之生,年少时在地主家养猪混口饭吃,直到村里来了抗日的工作队,少年王之生便投身抗战,成为一位民兵。1943年10月,正式加入八路军打鬼子。
“女儿告诉我你们要来采访,我一晚上都没有睡着,就在回忆以前发生的事情。”老人揉了揉眼睛:“老了,很多事情记不住了。”老人祖籍河北省易县,幼年时母亲去世,不久父亲也离开了人世,王之生成了孤儿。讲起战争年代的事情,老人神采奕奕:“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就进村了,离我们村三十里地就有一个鬼子的据点。那时候我还在地主家养猪,大概就是十一二岁的时候。”
老人努力回忆着时隔70多年的历史。记得有一天,村里来了两个陌生人,他们说是从延安来的,是抗日的工作组。号召不少在地主家干活的长工、小工,宣传八路军是打日本侵略者的队伍,要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当时,我也在其中,我就告诉这两个战士,我干活的地主家是这里最大的地主,家里有枪。没想到地主也得知了消息,就在这两个战士来的晚上,地主通知了日本鬼子,当天晚上,一名战士就被地主杀害了。”
有了日本侵略者撑腰,地主压迫得更厉害了。老人一边讲,一边悄悄地抹了把眼泪,“没过多长时间,八路军就来了一个连,打倒了地主,我们的日子才好起来,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当上了民兵。”
百团大战中的民兵救护员
“当上民兵,也就不怕日本鬼子了,”老人说起当上民兵的时候,直了直腰板,显得有几分神气,“易县距离河北省紫荆关不远,而紫荆关又是通往山西的要道,当时日本人天天进村扫荡、抓人,就是为了给他们修公路、修碉堡。我们民兵的任务主要是放哨,当时八路军给我们每个人发两颗手榴弹,一个地雷。地雷埋在鬼子经常走的路上,只要鬼子一出据点,我们就要赶快通知八路军。”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时间来到了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展开了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29师、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
“当时我还是一名民兵,为了支援八路军,我们民兵承担了转送伤员的任务。”此时,老人的声调渐渐低了下来,“受伤、牺牲的战士多啊,我们民兵抬着担架要从前线下来,炮弹就在身边爆炸、子弹在头顶上飞……”对于这段历史,王之生老人并没有讲太多,眼角一直挂着泪水。
正式加入八路军 枪和子弹从敌人身上取
听着王之生老人的讲述,不觉已经临近中午,阳光直射进屋内,老人起身拿着喷壶给家中的一些花花草草喷了些水,重新回到沙发上坐下。“1943年10月,我正式加入了八路军。新兵训练了半年多,就开始和日本侵略军打起了游击战。”老人接着讲到,当时部队条件艰苦,枪支弹药都缺,一名战士一把枪都很难配齐,“我当时有一把老式步枪,三发子弹,连长说要是想用好枪,就自己去敌人身上取。”
“没过多久,我们连就端掉了一个鬼子据点,1945年攻打涞水县城时,敌人宁死也不投降。”王之生老人说,这场仗是他正式加入八路军打过的最艰难的一仗,“我们架起云梯往城墙上爬,敌人就用机枪扫射,城墙下都是牺牲的战士。打进涞水县城后,我缴获了一支敌人的好枪,十几个敌人不投降,最后全部自杀了。”
开国大典成为仪仗队一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之生老人继续参加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王之生老人跟随部队来到北京。开国大典上,王之生老人荣幸地成为了仪仗队的一员,保卫天安门城楼。直到1955年,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老人转业来到兰州工作直到离休。
战争年代的这段回忆,对王之生老人来说是一段尘封多年的心结,女儿王兰英告诉记者,老人平日里并不向他们讲起从前的往事,对于很多牺牲的战友来说,能活着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老人讲述时,几次落下眼泪,从老人的泪水和几乎扭曲的脸庞上,刻画着王之生老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悲伤:没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往往把战争当作谈资,但对那些最有资格谈论的人、那些曾经直面死亡的战士来说,战争是一个再沉重不过的话题,更何况这是一段百感交集的经历。
- 上一篇:第三章 欧洲最景仰的中国医生
- 下一篇:出家人穿的衣服及颜色有啥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