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七星伴月!朱元璋临死前布下的惊天棋局

2022-05-19

明孝陵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再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里,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网络配图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若从空中俯视,可以看到明孝陵竟然呈北斗状布局。有人说,这是朱元璋别出心裁,故意要打破常规,以表示自己不按常规、传统办事的帝王气概。也有人说,这是为了让神道加深延长,便于布放石人、石兽。还有人说,是朱元璋在建造孝陵时,有人建议挖平孝陵对面的孙陵岗(今梅花山),使墓道取直。朱元璋认为孙权是条好汉,认为让东吴孙权大帝为自己守陵更显气概。

网络配图

但是从风水的角度讲,朱元璋早在作为农民军起义将领时,写过一首气贯长虹的诗篇:“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伸长腿,恐把山河一脚穿。”这体现了朱元璋的雄心,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既然费尽心机择址建陵,在陵墓的设计上一定会更加用心。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况,意在“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而朱元璋尤其对天象崇仰,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从平面图上看,孝陵的“七星”排列走向与南北朝、辽代、唐代所绘制的“北斗七星”图是相同的。

网络配图

明孝陵的后山还埋葬着一批明朝的开国功臣,有著名的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墓等。据传,朱元璋营建明孝陵时,曾说过他一人独居钟山之阳,功臣陪葬山阴。因此,在紫金山之阴就有了11座功臣墓。这又恰似群星朝“北斗”。风水学认为,朱元璋留存孙权墓并非像简单传说那样仅因孙权是好汉,而是因为孙权墓所在的梅花山孙陵岗还在古地貌学上是一个“近案”,通俗地说,就像一张茶几。这样一来,明孝陵背倚钟山,从整体上就又形成背有靠,前有案,东有青龙,西有白虎,北有玄武(龟蛇合体),南有朱雀的吉祥格局。